2017 年10 月,象州縣運江鎮(zhèn)新運村委謝家村西邊的柳江河河灘,有群眾發(fā)現半兩錢,并陸續(xù)發(fā)現青銅箭鏃;2018 年春節(jié)前,象州縣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陸干斌先生向有關文物管理部門報告,象州縣博物館(象州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接到這些信息立即到現場察看。通過走訪,確認有青銅箭鏃和半兩錢等文物,即向來賓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和自治區(qū)文物局匯報。
2018 年3 月,象州縣人民政府發(fā)布《象州縣人民政府關于嚴厲打擊在柳江河象州段內挖掘文物的通告》。通過宣傳文物保護法和征集工作并多次進行田野考察、采集,截止2019 年底,共計收集到相對完整半兩錢14 枚,分別收藏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象州縣博物館和廣西錢幣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所獲半兩錢2 枚(表1);另有半兩錢殘片1 片收入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資料庫,均為2018 年征集獲得;館長黃啟善、館員廖林靈2019 年在象州進行田野考察時采集到半兩錢殘片1 片,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比對及復原,兩片殘片恰為同一枚半兩錢所有,所缺失部分亦避開大部分錢文。
表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所獲半兩錢數據表(單位:mm g)
半兩錢G-01(圖1),錢文較淺;半字方折,下橫左側與上橫近乎等長,兩字上橫短于下部,中呈“人”型;錢幣邊緣有范鑄時留下的斜角;表面覆蓋黑色銹蝕層。
半兩錢G-02(圖2),錢文深邃高挺;半字方折,下橫與上橫近乎等長,兩字上橫微短于下部,中呈“人”型;錢幣邊緣有疑似廓的凸起和范鑄時留下的斜角;表面覆蓋綠色銹蝕層。
圖1
圖2
圖3
半兩錢殘片G-03(圖3),錢文較淺;半字方折,下橫左側與上橫近乎等長,兩字上橫短于下部,中呈“人”型;表面覆蓋綠色銹蝕層。
象州縣博物館所獲半兩錢11 枚(表2),均為2018 年征集獲得。
表2 象州縣博物館所獲“半兩”錢數據表 (單位:mm g)
半兩錢X-01(圖4),錢文深邃高挺,字體瘦長,半字下橫短但不明顯,兩字上橫短于下部但差距不大,且高于穿上沿;背面素平;無內、外廓;總體形制不規(guī)整;有明顯的范鑄脫范特征,由背到面之剖面呈現梯形;有不對稱的澆道殘留,澆道截斷方式或為敲擊截斷,導致澆道殘留部位有向內的凹痕;表面覆蓋黑色銹蝕。
半兩錢X-02(圖5),錢文高挺,筆畫細長;半字總體修長,方折,下橫略短于上橫,從中部向兩側傾斜;兩字總體修長,左側有隨型,上橫短于下部,超出穿的上沿,中呈雙“人”造型,從中部向兩側傾斜;總體形制不規(guī)整;有范鑄脫范特征,由背到面之剖面呈現梯形;表面覆蓋黑色銹蝕。
半兩錢X-03(圖6),錢文淺薄,幾不可見;形制較為規(guī)整,僅在澆口處有變形;表面覆蓋綠色銹蝕。
半兩錢X-04(圖7),錢文較淺;形制較為規(guī)整;表面覆蓋綠色與黑色銹蝕。
半兩錢X-05(圖8),錢文較淺;半字總體修長,方折,下橫略短于上橫,從中部向兩側傾斜;兩字總體修長,左側有隨型;形制較為規(guī)整,僅在澆口處有變形。
半兩錢X-06(圖9),錢文較淺;兩字上橫短于下部;形制較為規(guī)整;表面覆蓋綠色與黑色銹蝕。
半兩錢X-07(圖10),錢文較淺;半字總體修長,方折,下橫略短于上橫,從中部向兩側傾斜;兩字總體修長,左側有隨型;形制較為規(guī)整。
半兩錢X-08(圖11),錢文較淺;形制極度不規(guī)整;表面覆蓋綠色與黑色銹蝕。半兩錢X-09(圖12),錢文淺薄,幾不可見。
半兩錢X-10(圖13),錢文較淺;半字方折,下橫左側與上橫近乎等長,兩字上橫與下部等長。
半兩錢X-11(圖14),錢文較淺;半字方折,下橫左側與上橫近乎等長,兩字上橫短于下部,中呈“人”型;形制不規(guī)整;表面覆蓋綠色銹蝕層。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廣西錢幣博物館所獲半兩錢1 枚(表3),為2018 年征集獲得。
表3 廣西錢幣博物館所獲半兩錢數據表 (單位:mm g)
半兩錢Q-01(圖15),錢文深邃高挺,字體瘦長,半字下橫短但不明顯,兩字上橫短于下部但差距不大,且高于穿上沿;背面素平;無內、外廓;表面覆蓋黑色銹蝕。
圖15
使用美國Thermo Scientific Niton XL3t 手持式X 射線熒光光譜(XRF)分析儀對其中5 枚半兩錢進行合金組成分析,檢測窗口直徑8mm,X 射線照射直徑3mm,所用靶材為Ag,檢出限0.1%。
其中G-03,是作為標本品的殘片,對其表面依次使用200 目、800 目、1000 目砂紙進行打磨,露出金黃色本體后進行測定;其余4 枚半兩錢則盡量選取銹蝕薄而污染少的地方進行測定。
表4 象州半兩錢XRF 分析結果
利用《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中的數據,對比本次5 枚半兩錢的測定結果。戰(zhàn)國半兩錢合金組成特點是“半兩錢的合金組成是非常發(fā)散的”[1],秦代則是“秦半兩的合金組成中,銅、鉛組分雖然并不很分散,但平行跨度較大,密集性較差,所以特征性不明顯”[2]。而所測定的5 枚半兩錢中3枚基本與《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中的數據分布在同一區(qū)間。
此次象州發(fā)現半兩錢,按形制可以劃分為三種:
X-01 為代表,這類半兩錢古樸而厚重,應為早期鑄造的半兩錢;
X-03 為代表,這類半兩錢形制不一,尚可見范鑄的痕跡,應為戰(zhàn)國至秦統(tǒng)一時期鑄造的半兩錢;
X-10 為代表,這枚半兩錢重量最輕,應為西漢時期的四銖半兩錢。
注釋:
[1][2]周衛(wèi)榮:《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 年,226-227 頁;276-28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