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英
“蘑菇行動”第一步:發(fā)現。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們對蘑菇的認識基本止于餐桌上一道菜。我們的活動從發(fā)現開始:讓大家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或者網絡搜索,發(fā)現自己認為最奇特的一種蘑菇,并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整理。
“蘑菇行動”第二步:新聞發(fā)布。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評選,每組評選出“最奇特”蘑菇,進行班級新聞發(fā)布。小組評選前,教師給予討論交流技巧的指導:1. 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述,講述時盡量做到流暢而完整;2. 耐心等待他人發(fā)言完畢;3. 注意提建議時的語氣、語調及神情等細節(jié),他人對自己提建議時,做到認真聽,最后謙虛禮貌地表達感謝之意。
一場別開生面的“最奇特之蘑菇新聞發(fā)布會”正式拉開帷幕,代表們有備而來,站在臺上侃侃而談。不少同學制作了精美的PPT。顏色不同、產地不同、形狀不同的蘑菇,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瑰麗神奇的世界—通體藍瑩瑩的“天藍蘑菇”、像水母的“毀滅天使”、絢爛無比的“紅星頭”、像草莓的“血齒菌”、能發(fā)聲的“惡魔雪茄”……自由提問環(huán)節(jié)到了,小記者們一個個高舉著手。我們還陸續(xù)評選出“最佳提問小記者”“最佳傾聽小記者”“最團結小組”“最高效小組”等獎項。
“蘑菇行動”第三步:真實遇見。每個組都分到了一個菌包。每個小組內展開了“蘑菇守護人”活動!瞧他們一個個的認真勁,關于蘑菇生長的適宜溫度、濕度等等注意事項都熟記于心,就盼著能守護這奇怪的“圓柱體”。
在蘑菇守護人的精心呵護下,第二小組的榆黃蘑率先與大家見面,金黃的顏色,簇擁著成長。課間總會有孩子們圍在蘑菇基地(圖書角的第一層)蹲下來摸一摸、聞一聞,甚至恨不得舔一舔、嘗一嘗。
“蘑菇行動”第四步:名聲大噪。小小的榆黃蘑菌包在班級里如同珍寶般小心翼翼地傳遞著,一看、二摸、三聞、四想,甚至有的孩子還拿出直尺像模像樣地量起來,菌傘的直徑、菌高……各種腦洞大開的名字出來了:顏色很搭的“黃金小將”、形狀相似的“銀河樹”、傳奇色彩的“檸檬大風波”、寓意滿滿的“黃金小少年”、童話幻想的“小傘”……最后,起名為“搖錢樹”。
“蘑菇行動”第五步:廣告達人。要讓“搖錢樹”深受大家的青睞,我們得想出新奇又令人喜愛的廣告詞。最終,我們的“廣告達人”獎頒給的是這一條:“榆黃蘑,鍋里煮,味鮮肉嫩非你莫屬!”關于廣告詞的評價標準應當是什么呢?我邊引導邊總結:簡潔凝練、明白易懂、朗朗上口、新穎獨特、文明得體,更別說,此廣告還自覺使用了押韻技巧呢!
“蘑菇行動”第六步:八仙過海。我在生活與寫作間搭上一架梯子,圍繞立意、結構、表達,和孩子們一起事先繪制了一幅個性化習作的思維導圖。從蘑菇的認識到蘑菇的新奇發(fā)現,從榆黃蘑的生長過程到特性,一篇篇描寫細致、情感真摯而又天真活潑的文章從筆端流出。在對習作進行初步點評指導后,我們展開全員參與的組內習作互評。最后,通過民主投票表決,我們選出最受歡迎的作文,獎品是此時剛好能采摘的榆黃蘑。
本次“蘑菇行動”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以主題活動為媒介和手段,老師讓位,學生到位,課堂上少了一板一眼的講解與干癟的學習,有的是孩子們各富特色而又鮮活主動的學。在蘑菇行動中,學生有實踐的時間、有互動的空間、有發(fā)問的機會、有表達的平臺,真正成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蘑菇行動中,孩子們能獲得真實感受,并有機會流露真切的體驗,真實想法碰撞出來的美麗火花以及潛心學習、努力成長的自主覺醒所帶來的靈性與喜悅,讓學習的主人獲得真切的浸潤和成長,最終形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