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陳燁菁
高中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應如何開展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李衛(wèi)東老師提出:“理想的整本書閱讀應是沖破語文教學狹小格局的深閱讀、深度學習,需要精讀、泛讀的靈活轉換,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深度整合,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對接融通。整本書閱讀需要課程化,但又要避免過度結構化,要保持教學的彈性,為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閱讀和學習留有充足空間?!惫P者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設計了教學流程,并在所教學的班級里進行了《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嘗試,獲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和啟示。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藝術的高峰,也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文學性百科全書,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和認識意義。對于大多數(shù)高中生來說,這本書有較高的閱讀門檻。基于此,筆者決定在紹興魯迅中學高一年段所教的兩個班級里開展《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活動。
一、 師生共讀—構建閱讀共同體
1. 學生自讀
筆者要求班里每個同學每周閱讀5個章節(jié),并且在閱讀后依據(jù)“兩點論”撰寫讀書筆記?!皟牲c論”一為“疑點”,要求學生記錄在閱讀時感到疑惑之處;二為“亮點”,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文本妙處或者一得之見,學生選取一兩處感觸最深的內容加以分析和評說。
2. 教師研讀
筆者在通讀《紅樓夢》全書的基礎之上,每周與學生保持相同進度,細讀5章《紅樓夢》,并參考諸多前輩的紅樓夢研究,融入自我的解讀,為師生的交流和討論打下堅實的基礎。
3. 構建讀書小組
引導學生成立紅樓夢讀書小組,每個小組由4到5個成員構成,設有小組長。每個小組經(jīng)過交流和討論,確定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合作完成一個讀書報告。
二、 多渠道反饋—監(jiān)控閱讀過程
整本書閱讀活動是習得性強的學習活動,具有耗時長、過程性不可缺少等特點。攻讀《紅樓夢》這本皇皇巨作,對高一學生來講不能不說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攻堅克難的重任,因此對其閱讀過程的監(jiān)控就非常重要。筆者在為期一個學期的《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渠道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監(jiān)控。
1. 閱讀筆記的檢查與分享
學生在閱讀完每周規(guī)定的篇目之后,獨立撰寫自己的閱讀筆記,記下自己的所得與所惑。筆者瀏覽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便在課上對普遍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將學生的精彩閱讀筆記印發(fā)給學生或者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
2. 師生課堂交流與討論
《紅樓夢》的導讀課課時安排為每周一節(jié),共20課時。課堂以學生自我研討交流為主,教師適當引導解惑,如選擇文本最精彩處引導學生進行賞析、互相研討、質疑,或將讀書筆記內容進行互相交流、研討等。
三、 聚焦“核心素養(yǎng)”,設計“情境式”任務
新課標以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為教學主導方向,提倡教師應該立足整體,設計教學主任務,從原先的碎片化、單篇閱讀教學的模式向整體性教學模式發(fā)展。因此我們需要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大膽設想,仔細推敲,設計一個或多個具有真實性、合理性及激發(fā)性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學習場”,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完成一個個“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目標,在“情境任務”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yǎng)。
《紅樓夢》閱讀量較大,因此筆者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根據(jù)閱讀進程以及文本內容,設計了多個“情境式”任務。
1. 假如《紅樓夢》中人物也有朋友圈
在讀到《紅樓夢》40回時,書中大部分的人物都已出現(xiàn),筆者此時設計了一個情境任務—“假如《紅樓夢》中人物也有朋友圈”,學生可以選擇書中一位人物或多位人物,按照此人物的性格及其經(jīng)歷的事件以及語言習慣,發(fā)一條微信朋友圈。這個作業(yè)既貼近學生平時發(fā)朋友圈的生活實際,又考查了學生對于書中人物性格、語言以及情節(jié)、人物關系的熟知程度。以一種當下的朋友圈語境解讀《紅樓夢》,連接古今,使閱讀增加了幾分現(xiàn)實感,因此深受學生歡迎。
2. 大觀園承包責任制改革評價報告
56—61回中,探春提出了將大觀園中的原產(chǎn)承包給園中服役的婆子媳婦,這一改革在之后引起一連串的事情。筆者讓學生在閱讀這幾回時,完成一個任務:假如你是大觀園的實際負責人,請你以理性的眼光對探春的這些改革進行分析評價,并完成一份項目實施評價報告—“大觀園承包責任制的利弊分析”。
3. 大觀園人際關系觀察報告
《紅樓夢》一書中,涉及眾多人物,人物關系錯綜復雜。筆者布置了一個任務:假如你是一個剛進大觀園的丫鬟,你覺得在大觀園中應該如何立身處事,請寫一份“大觀園人際關系觀察報告”,作為今后立身處世的方法和策略。這個任務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考查學生對于大觀園中各個人物的性格、地位的熟悉程度,督促學生對賈府中主子與主子、主子與奴才、奴才與奴才之間的人際關系、派系矛盾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對工作環(huán)境、人際關系處理方面進行一次模擬的探索,大觀園就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小社會。
4. 《紅樓夢》人才市場招聘會
假如《紅樓夢》中的人物穿越到現(xiàn)代社會,你認為他們最適合從事什么行業(yè)?請以《紅樓夢》中其中一個人物的身份,為自己寫一份自我簡歷前去應聘。這個“情境型、任務型”的作業(yè),旨在將學生引入一個具有真實性、合理性及激發(fā)性的“學習場”,以每個學生日后都要面臨的工作招聘為情境任務,一方面考查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使學生對書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才能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以現(xiàn)代化的職業(yè)眼光看待書中人物,同時以現(xiàn)實中的應聘簡歷設計為抓手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重點考查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對此興趣高漲,為紅樓夢的人物匹配了很多職業(yè)。比如王熙鳳:“私企女老板。膽子心細,心狠手辣,雷厲風行,管理能力一流。私企老板有的眼界和魄力她都有,私企老板不具備的素質她也有。在市場經(jīng)濟弱肉強食的競爭里,王熙鳳這類人就是弄潮兒?!?/p>
四、 閱讀成果的強化與評價
整本書的閱讀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建構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jīng)驗和方法”。教師要在這種習得和經(jīng)驗上,為其搭建相應的展示平臺,尋找合適的表達載體,驅動學生精心提煉和表達閱讀成果,幫助學生將閱讀成果轉換生成另一種“文本”,并進行匯報展示,這是對學生階段性閱讀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也是對閱讀成果的一種強化。
筆者建立紅樓夢小組,一方面是為了構建閱讀共同體,方便學生交流討論,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程結束之時,共同完成一份優(yōu)質的讀書報告,或者說研究小論文。筆者在課程中期,給所有學生提供了論文的模板,以便學生模仿學習論文的寫作格式,然后由各個小組長牽頭確定自己小組的研究話題,在整個課程結束后,完成一篇完整的《紅樓夢》研究小論文上交,并派小組的代表在全班面前進行小組論文答辯匯報。
從《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獲得了很多的感悟和啟示: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抓手,以學生的讀、思、說、寫為主,以教師貫穿全過程的指導為輔,學生應主動利用空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撰寫筆記、交流分享等活動,教師應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適時布置有趣且有料的閱讀任務或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規(guī)劃課題——基于“師生整本書”閱讀的微寫作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DH2019548。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紹興魯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