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京笏 劉昕璐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喜悅中,復旦大學以全面開放校園迎接新一年的到來。4600多名中學生及其家長走進復旦,從聆聽學術大咖講解,到打卡校園老建筑、品嘗食堂美食,深度體驗復旦育人環(huán)境,感受校園文化。30個院系的400多名師生志愿者也選擇在這一天留在校園,迎接每一位來訪者。
聆聽育人理念,交織未來暢想
大學是人生的新起點,這扇門背后有無數未知與神秘,無論是初心理想、生活方式,還是學術發(fā)展、未來規(guī)劃,同學們都充滿期待,獎學金、國際交流、輔修學位、就業(yè)與深造……更是與每一位大學生息息相關。
在光華樓202報告廳,7場人才培養(yǎng)主題講座在當日舉行。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結合復旦本科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的具體事例,生動解讀了復旦大學育人理念。
來自教務處、學生工作部、書院辦、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教育服務中心、研究生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等部處的老師分別就轉專業(yè)、輔修學位等本科培養(yǎng)政策,獎學金、助學金等學生資助等政策,復旦大學書院制建設概況,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概況,直研直博等學業(yè)深造概況、國際交流等問題進行了介紹與說明。內容滿滿的主題講座勾畫出復旦大學一流本科教育建設的宏偉圖景。
感受名師風范,暢享學術大餐
精彩紛呈的復旦名師講座在嶄新的5301教室和光華樓202報告廳陸續(xù)展開,五位名師扣準學術前沿,結合自己研究領域進行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受到同學們廣泛好評。
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毛穎為同學們帶來了《腦洞大開——腦外科醫(yī)師眼中的腦科學》主題講座。
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長期致力于發(fā)展數學、統(tǒng)計與計算機的理論和方法,并原創(chuàng)性地將它們應用于解決神經科學、各類腦疾病和智能算法中的具體問題?!渡锎竽X VS 人工智能》講座帶領同學們探索了一個神秘的領域。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姚大力在《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講座中帶同學們在浩瀚的歷史中上下求索,體悟讀史的智慧,明辨治學的道理。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遠波的研究方向為低維納米體系,特別是石墨烯的電學和光學研究,他和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制備了以新型二維晶體黑磷為基礎的場效應晶體管器件。在題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講座中,張遠波為同學們打開了對科學的想象。
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我是演說家》第三季、四季冠軍,《奇葩說》人氣辯手熊浩以一場“復旦答疑課”與同學們頻頻互動,妙語連珠,掌聲此起彼伏。
浸潤校園文化,寫下未來期許
除了主題講座,各個院系系主任或者學術“大牛”分別在光華樓西輔樓各教室開展專業(yè)培養(yǎng)專題講座,帶領同學們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提前了解培養(yǎng)之道和成長之路。
講座之外,院系和相關部門開放了諸多場所,同學們在開放時間內,走進院系實驗室、瀏覽資料室等,深度體驗復旦為培養(yǎng)學生所營建的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在光華樓前的草坪,整齊的攤位仿佛一片紅色的海洋,在略顯蕭瑟的冬日,點燃著夢想的火種,這里是同學們打卡、投遞明信片的地方。
一本可以打卡、集章的“未來復旦人”護照,帶著同學們走遍了復旦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從燕曦園林到巍巍光華,從校史館到圖書館,從蔡冠深人文館到祖嘉生物博物館,這些地點串聯起了講述著滄桑砥礪,風雨兼程的百十年復旦史,也徐徐鋪展著新時代復旦奮起追夢,不懈奮斗的磅礴力量。同學們用腳步丈量校園的方寸和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