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石油專業(yè)課程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2020-05-06 00:55:08
      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教學法信息化信息技術

      (天津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 301607)

      近幾年,隨著國家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我國將逐漸由4G發(fā)展到5G。我國信息技術不斷進步,這種社會發(fā)展趨勢受到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關注。信息化教學逐漸并入高等院校專業(yè)建設的范疇。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國家推動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重點發(fā)展戰(zhàn)略。信息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及信息化課堂教學水平,已成為衡量高等院校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以石油專業(yè)《鉆采機械》課程為例,進行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希望信息技術與教學進一步融合,將信息化課堂教學做精、做細。

      一、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與分析

      項目組成員對高職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精心的研究、實踐與分析。具體思路如圖1. 《鉆采機械》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過程所示。

      根據企業(yè)崗位需求、課程體系、實訓實習需求、考工取證需求、教學條件等方面分析,授課教師首先要確定好課程的內容結構,做好課程內部知識的組織方式。授課教師篩選出重復率最高的知識單元作為重點內容。在學習時間允許的條件下,篩選拓展知識單元,滿足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需求及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其次,確定各個知識單元的教學順序。按照什么樣的邏輯順序進行知識單元的學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梢园凑罩R單元的利用率排序,避免學生學習的是不擅長、沒有用、無趣的知識單元,使學生不得不勉強應付。做好課程分析分析,信息化課堂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圖1 “鉆采機械”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過程

      (一)改革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教師們應當為學生打造符合學生學情的,讓學生擁有自主權的課堂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經過調研、分析,最終決定采用“信息環(huán)境下基于PBL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借助校園網絡,使學生能夠廣泛的接觸先進的通訊手段,從而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但是過度依賴網絡,也很難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是需要利用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高效的掌握和吸收知識與技能。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PBL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隨時、高效、精準的解決問題并獲得經驗,優(yōu)化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信息環(huán)境下基于PBL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1.課堂外學生在線上線下自主學習、自選資料

      在上課前教師提前布置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外可以利用教材、網絡資源、教師通過網絡平臺(藍墨等)上發(fā)布的資源等進行學習,自主選擇自己認為有用的資料。

      2.課堂外學生整理收獲、提出困惑、線上討論、線上答疑

      在課外學生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在線下整理收獲的信息資源、提出自己的困惑,在線上討論區(qū)可以隨時發(fā)布自己的觀點和疑惑,進行線上討論。也可以在線上向教師提問,教師線上答疑。教師統計好學生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化見解,為課堂教學引導做好準備。

      3.課堂內學生展示交流、小組互評、教師主導、形成成果

      課堂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組對學習、討論的成果進行展示,可以將總結性材料同時上傳到網絡平臺(藍墨等);在做出展示時提出的不僅是小組的結論,還包括成員的困惑;教師組織小組間互評價,讓同學們獲得不同的意見和對自己成果的評價,拓展思維;在展示和評價過程中,允許學生們在線上做討論或提問;教師根據自己在課堂外、課堂內、線上、線下提煉出的共性問題安排教學互動,引導學生學習;各小組形成總結性的學習成果。

      4.課堂內布置預習內容、問題

      課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在平臺上發(fā)布拓展性的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課后教師對課堂上形成的資源進行整理。

      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希望能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有動機的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主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技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周圍的教師、網絡同伴、同學、課程、評價、父母、電子數據、其他院校組織都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在媒介,是幫助學生個性化數字化學習的途徑。

      (二)選取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適合現代教學的信息技術也層出不窮,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選擇。近幾年,我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fā)展逐漸由4G發(fā)展到5G,智能化手機、平板電腦使移動學習顯得更加便捷,成為了學生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基礎支持。移動學習越來越容易被學生接受、喜愛。移動課程教學云平臺是信息化課堂教學的一種好選擇。主要的移動課程教學平臺有藍墨云班課、智慧職教云課堂、超星學習通、學堂在線雨課堂、智慧樹知到、愛班云課堂、課堂派、對分易、國外的Moodle(魔燈)等等。

      (三)改革教學方法

      鑒于新的教學模式,學生變成信息化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通過互動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變簡單的說教、傳授為學生的體驗和感悟,來使學生掌握知識并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為增強體驗和感悟學生需要的是行為引導型的學習方式,學生以團隊來合作學習,形成合作性學習小組,在做中開放地、動態(tài)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學會綜合的思考問題并進行問題的探索實踐。行為引導型的學習方式有:參與式、情景式、模擬式、角色式、討論式、探究式等等。

      教師教學時采用適合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來實現教學目的。例如頭腦風暴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項目與遷移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進行選擇。

      (四)搜集制作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做好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瓶頸,好的課程資源可以使教師的引導作用更高效。搜集制作課程資源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整理編輯現有課程資源;教師制作課程資源;網絡資源的利用;利用錄屏軟件錄制短視頻。

      (五)課堂教學過程實施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接受責任,學生既要獨立學習又要相互合作、計劃實施、解決問題;教師要信任學生能勝任,充當學習的組織者,用目標來引導,也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走彎路。

      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轉換,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評價的指導者、學習反饋的矯正者。在這種變化中,學生和教師都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與此同時教師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都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六)建設云教學資源庫

      師生共建云教學資源庫,使教學資源日趨豐富、完善、富有創(chuàng)意。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經驗性資料、測試題、問卷,都是不錯的教學資源,移動云平臺會自動保留記錄。教師課后進行整理統計,不斷更新云教學資源庫。

      (七)過程化考核

      信息化課堂教學的考核要向過程化、多元化發(fā)展。課程考核評價的方式方法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教師要充分利用指揮棒的指導性作用。高職信息化課堂教學考核要做達成性評價,不要做比較性評價。進行考核評價的目的不應是選拔哪個學生更優(yōu)秀,而應該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課程考核功能要促進學生發(fā)展,就需要明確的方向、有效的激勵、準確的診斷和及時的調解。增加過程性分值,降低總評分值。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學生只要達成相應的任務,就能獲得分值。

      (八)課程效果評估、反饋

      進行課程效果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反饋改進課堂教學,不斷改善課程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設計,精進教學引導方法,更新教學資源庫,完善考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個性化發(fā)展、多元化就業(yè)服務。

      二、存在的問題及努力方向

      通過高職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及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鑒分析,發(fā)現高職信息化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根據這些不足,歸納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需要提高

      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課堂教學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從2005年開始,國內外學者對TPACK展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多數學者認為對于TPACK的研究將有利于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的TPACK能力是未來教師必備的能力。信息技術整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類問題不存在適用于每一位教師、每一門課程或每一種教學觀念的確定性解決方案,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只能依賴每位教師的認知靈活性在教學實踐中尋找。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要形成學生完成的具體成果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許多問題,比如厭學、精神不振等,都是因為學生沒有看到自己的力量與才能所造成的。學生學習的最大苦惱,是看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每一個階段結束和整個課程結束,要形成學生完成的具體成果,例如項目說明書、工作計劃書、活動策劃書、研究報告、小實物、小作品、小論文、計劃方案等。

      (三)注重教育大數據的應用分析

      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會生成、記錄大量的數據信息。未來的教育將是大數據驅動的新時代,教育未來將從用經驗分析轉到用數據分析,用數據決策、管理、創(chuàng)新。但是,大數據提供的是教學活動的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因果關系還需要教師分析尋找。

      (四)加深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要求:最短的時間;最精彩的教學資源;最佳的教學內容組織;輕松有趣和高效的方式;符合教育學規(guī)律;符合心理學規(guī)律;隨時隨地的學、及時溝通反饋;減輕教師工作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便學生參與、合作、分享的學習;大數據分析、智能教學、智能管理。這就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

      對于信息技術與和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解一定要站在學生發(fā)展這一本質要素的立場,來考量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為什么、怎么做。

      (五)積極采用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師應用課堂與網絡這兩種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來重組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活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線上線下混合(O2O)、課下和課上混合(翻轉課堂),線上學習包括課上和課下,課下學習包括線下線上。系統學習加碎片化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混合;課堂學習加網絡學習,促進學習空間的混合;課堂資源加網絡資源,促進學習資源的混合。

      (六)注意云班課課程資源和活動的分組安排

      將課程資源、課程預置活動按章或單元分組;課程資源與學習活動,在名稱前可以標注課前、課中、課后加以區(qū)分;課程資源與學習活動,在課前、課中、課后靈活推送,進行即時精準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法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永昌县| 安仁县| 卓尼县| 济阳县| 诏安县| 司法| 闽侯县| 沽源县| 仲巴县| 武陟县| 泽州县| 洪雅县| 乐陵市| 桃园市| 宁阳县| 大化| 寿光市| 于田县| 温州市| 崇阳县| 高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改则县| 北辰区| 义乌市| 金堂县| 苗栗县| 湖南省| 长武县| 西乌珠穆沁旗| 延津县| 务川| 汪清县| 惠安县| 开化县| 余姚市| 蕉岭县| 衡山县| 丰县| 资溪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