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慧
摘要: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活隨筆寫作教學,以生活隨筆為切入點,在寫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生活隨筆;寫作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053
寫作是在表達我們的思想感情。寫作的過程就是我們內向的意識流動借助語言文字作外向傳遞的過程。教育家葉圣陶主張語文教學生活化,而寫生活隨筆就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的一種途徑。語文課程標準也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痹诔踔袑懽鹘虒W中,重視生活隨筆寫作,是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采用的策略。指導學生寫立意健康、有真情實感的習作,既有助于落實語文課程理念,又有助于學生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生活隨筆寫作”課題的研究背景與概念內涵
“生活隨筆寫作”課題的研究背景主要有兩個方面。
1.課程標準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述為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這一背景之下,當前的語文教學非常關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同時,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構建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構建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縱觀語文的教與學,寫作最能體現(xiàn)學生“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能力,而生活隨筆是一種寫作類型,指導學生寫生活隨筆,有助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學生寫作的現(xiàn)狀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學生普遍不愿意寫,不會寫,無素材可寫,寫作時虛構情節(jié),套寫空話。生活隨筆寫作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寫我的生活,我的心,使學生有素材可寫,有真情可抒發(fā),還可作個性表達。
生活隨筆是指用心感悟生活,擷取生活中的小場景、小故事、小感悟而創(chuàng)作的短文。以隨筆為切入口,讓寫作訓練貫穿寫作實踐過程,最終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二、“生活隨筆寫作”教學的過程與策略
1.以“動情點”為觸點,引爆寫作熱情
動情點是寫作的起點。所謂動情點是指能激發(fā)、點燃我們內心某種情感的一個觸點,它可能是一個小動作、一個背影、一句溫暖的話、一張舊照片、一片美麗的風景……它能穿越時空,擊中我們心中最柔軟、最隱秘、最易感動的地方。這個觸點引爆我們內心的某種情感,也會引爆我們的寫作熱情。
很多作品,都可以明顯地找到作者的動情點。朱自清《背影》的動情點是收到父親的來信,“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边@個“信息點”觸動了作者內心對父親的深情,由此聯(lián)想到在來京路上父親買橘子時艱難攀越月臺的背影。這個“影點”在作者的腦海里再次浮現(xiàn),終于激起他的寫作激情。冰心《荷葉·母親》的動情點是:“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边@個“景點”讓作者聯(lián)想到母親對子女的呵護,于是,以景寓情,贊頌為子女遮風擋雨的偉大母愛。
因此,尋找動情點,以動情點為觸點,引爆學生的寫作熱情,是生活隨筆寫作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這里以“當志愿者的一天”為例。該生在開學第一天當了志愿者,任務是幫同學們搬行李。他覺得這一天值得記錄,但不知道該從何處寫起?師:這一天里有什么小事讓你印象深刻的嗎?學生:“在休息的時候,有個同學送我一瓶礦泉水?!睅熥穯?,這時你想到什么?學生:“第一次感受到別人對志愿者的認可和尊敬。”這瓶礦泉水代表著“被認可、被尊敬”,這就是動情點。這六個字奠定了這篇隨筆的感情基調,文中應圍繞“被認可、被尊敬”來組織寫作素材。
2.用線索串聯(lián)細節(jié),完成布局謀篇動情點,只是一個點,是寫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接下來,采用“連點成線”或者“散點連綴”的構思方法,堆疊素材,布局謀篇,方能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來。
“連點成線法”指的是,記敘單件事的文章,由動情點向前后延伸,把幾個點(細節(jié))連接成一條線,展示出事情的經過。莫懷戚《散步》的動情點是一家人散步時“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弊髡卟捎昧恕斑B點成線”的構思方法,具體來說,就是發(fā)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樣的分歧?怎樣解決分歧?這幾個點連成線,就是散步的全過程。文中隱藏著一條“親情倫理”的情感線索,把散步的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參照此文,筆者在指導學生寫《當志愿者的一天》時,緊抓住“獲贈一瓶礦泉水”這個點,并引導學生
采用“連點成線”的構思方法進行寫作。具體來說,就是為什么會獲贈礦泉水?獲贈礦泉水的情景如何?從獲贈礦泉水中得到什么啟示?由“獲贈”這個點擴展為志愿服務的全過程。
“散點連綴法”指的是,記敘多件事的文章,以一條線索串聯(lián)幾件事(一件事為一個點),共同表達一個主題。朱德《回憶我的母親》的動情點是“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下文回憶了母親生活中的很多往事,如果我們把每一件事看作一個點的話,那么文章就出現(xiàn)了很多個點,形成了“散點連綴”的結構?!痘貞浳业哪赣H》的線索是母親“勤勞一生”。依靠這條線索把所有生活細事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文章也就有了整體感。因此,要指導學生學會安排線索,用線索串聯(lián)細節(jié),完成布局謀篇,文章也就有了整體感。
3.由“原生態(tài)”向“藝術化”蛻變,彰顯文學美感
在完成以上兩個步驟后,基本寫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但,生活隨筆寫作不應僅僅停留著這種原生態(tài)的生活記錄上,還應指導學生進一步作藝術化處理,讓原生態(tài)的生活記錄蛻變?yōu)樗囆g化了的文學作品,有了文學的美感。
(1)切換表情達意的方式。表情達意的方式很多,可直白,可含蓄,可借助意象,可采用比喻……要指導學生找到富有文學思維和美感的表情達意方式。學生習作《那一次,我感動了》分別寫了三個場景:① 晚修課上,班主任對正咳嗽的我說,明天到辦公室,給你吃“冰糖燉雪梨”;②第二天,到班主任辦公室取“冰糖燉雪梨”;③在教室吃“冰糖燉雪梨”,班上同學都投來羨慕的目光。這三個場景表現(xiàn)出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在構思上,顯得很原生態(tài)。但是,假如我們細思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 “冰糖燉雪梨”是甜的。甜,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心理感受。甜的意思可作雙重解讀。因此,把題目改為“有一種甜”,并以“甜”為線索,把三個場景串聯(lián)起來,每一個場景都強調了“冰糖燉雪梨”的甜味帶給心理上甜甜的感動。這樣處理后,被班主任感動這種情感也就轉化成了一種甜味,變得可感可知了,語言也充滿詩的質感。
(2)凸顯語言的張力和美感。學生習作普遍存在語言松散、隨意的特點。一個習作片段:“在我的記憶中,外祖父喜歡弄咸魚五花肉這道菜,也好好吃哦。每次吃飯時,他都會給我夾菜。我吃著外祖父的菜,覺得太幸福了。”只敘述,沒描寫;詞匯貧乏,缺乏張力。針對這一情況,可作如下指導:咸魚五花肉好吃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可以描寫它的香味、質地等。怎樣描寫夾菜的情景及所獲得的幸福感?指導學生修改如下:“在我的記憶中,外祖父弄得咸魚五花肉最是好吃,細軟可口,香而不油膩。每次,外祖父都笑呵呵地夾菜往我的碗里送。我吧啦吧啦地往嘴里撥著飯。那一刻,我被寵得像個小公主一樣幸福。”語言美了,文章所表達的感情也就美了。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隨筆寫作意識
隨筆并非隨意為之。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題材意識”和“中心命意意識”。
1.生活隨筆寫作要有題材意識作家王鼎鈞說:“作家的題材來自人生和自然……為了寫作,作家十分熱心地觀察人生及自然。他觀察人生百態(tài):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聚散離合得失榮辱;他觀察自然萬象:春夏秋冬晴雨霜雪鳥獸蟲魚湖海山原?!弊骷覄?chuàng)作如此,學生作文也如此。從生活中選材,需要具有題材意識。一張鋼琴考級時的留影,事實上就是一個很好的隨筆題材。當自己某一種經歷是跟身邊的同齡人沒有交集時,那么,選取這個題材就是成功的了。在絕大多數(shù)同學寫月考、賽跑、親子矛盾等題材時,我們更需要“突圍”,把共同圈子之外的另一個圈子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視為新穎性。這體現(xiàn)在寫作構思上便是題材意識。
2.“生活隨筆寫作不可隨意為之,要有一定的中心命意意識?!泵獾尼屃x是:“①確定詩文、繪畫等的主題;②寓意,含意?!鄙铍S筆的中心命意是指一篇隨筆要有明確的、健康的主題,寄寓作者對生活真實而理性的理解。中心命意要符合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某生寫跟媽媽之間的“冷戰(zhàn)”,這是一種負面情緒,該如何安排寫作隨筆主題呢?這就要有“中心命意”意識了。不要把“中心命意”聚焦在冷戰(zhàn)之上,而應聚焦在冷戰(zhàn)背后的親情上,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找到了積極情緒的突破口,寫出了對母愛的體會。隨筆的感情基調也就由冷漠轉向母愛的熱烈了。在教學中,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中心命意”意識。
綜上所述,以生活隨筆為切入點,在寫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有意識地、持久地學習寫作,可以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3]王鼎鈞.文學種子[M].生活·讀書·三聯(lián)書店,2014:57-58.
[4] 陳雁雁. 從人才培養(yǎng)角度談“生活隨筆”寫作[J] .成才之路,2013(33):45.
【本文為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活隨筆寫作教學研究”(2019ZJZD001)成果?!?/p>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梅溪實驗學校,廣東 湛江 5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