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旭初
人,每天都要說話;有些人經(jīng)常要寫文章。生活離不開語言。說的話,是口頭語言;寫成文,是書面語言。無論是說還是寫,人們都喜歡聽到,看到干凈的語言、鮮活的語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說話讓人愛聽,有些人說話令人討厭。后者說的是套話?!靶iL講的話,往往趨向公文化,也就是跟著上級說,上級怎么說,他就怎么說……普通中小學教師講的話,往往趨向于專家化,跟著專家走,專家怎么說,他也怎么說……專家空對空,中小學教師也有許多空對空”。這些套話為何讓人聽不進去呢?“原因是一部分人反復講,重復多次就成了套話;一部分人就要反復聽,但是聽了多次就會抵觸,就會反感,尤其是空話反復講,讓人更加反感……從語用學的角度講,這就是語用力量磨損的表現(xiàn),因此無法做到有效表達?!保ǔ碳t兵《語言格式化即思維格式化》)
套話,就是老套的話、陳舊的話。早在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就竭力反對說套話。他主張“陳言務去”,用現(xiàn)代口語說,就是一切陳舊老套的話務必去除。他提倡用清新、時鮮的語言來表情達意。千百年后,套話仍然盛行,韓老先生地下有知,定會痛心不已。
不管什么人,要把話說好,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誠,二是清。誠,就是要說真話,說實話;清,就是要說清楚的話,說明白的話,對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要求。對中小學教師來說,教學語言一要清晰,二要自然,三要簡明。清晰,就是要概念清楚,條理分明;自然,就是不要拿腔拿調(diào),不要矯揉造作;簡明,就是不要重復啰嗦,不要冗長沉悶。好教師尤其是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都很重視語言修養(yǎng)。他會根據(jù)課文語境、學生需求,靈活進行表達;有時輕聲細語,如山間清泉,靜靜流淌;有時慷慨激昂,如海中巨濤。清晰、自然、簡明,加上真誠的情感,這樣的語言就能產(chǎn)生溫度,使學生感到暖意融融,引起共鳴,就能產(chǎn)生力量,使學生心扉大開,思維活躍。對普通人來說,日常交際語言雖不必像教學語言那么講究,但至少要說對方能聽懂的話,說對方能接受的話??陬^語言如此,書面語言也該如此。
語言水平反映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每個有文化的人,都應遠離套話、空話,使語言清新、鮮活起來。人,就要說人話,就應自然地說,自由地說,帶著真情去說。用鮮活的語言進行教學、與人交流、撰寫文章,生活將變得多彩而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