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
靜默的時光中,有的人在娛樂,有的人在奔跑,還有的人在更奮力地奔跑。在武漢,在這座新型冠狀病毒彌散的核心城市,有這樣一條漢子,他身形瘦削,卻雷霆萬鈞。自2020年1月25日以來,他和他的焊接團隊在武漢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中,以專業(yè)、敬業(yè)和舍生忘死的大愛精神,創(chuàng)造出了令人驚嘆的奇跡!
他,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一冶漢子、國家級焊接技能大師吳勇剛。
初識吳勇剛,是在2019年7月間。那時候我跟隨武漢市城建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講團穿行在武漢三鎮(zhèn)。第一次巡回演講中,我就被他的事跡所深深折服,我默默記住了這個皮膚黝黑、瘦削的身影,記下了他的名字——吳勇剛。
4場巡回演講結束,我專門跟他打招呼,并互加了微信,希望有機會做他的采訪。無奈我一直因事務繁忙無法抽身,一直到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jié)。
2020年1月27日,我在微信上得知他已經(jīng)開始連續(xù)的忙碌。他和他的兄弟們臨危受命,在通宵達旦搶制建設雷神山醫(yī)院所需的4800件鋼結構加工件。這一瞬間,我才感覺,我和他如此之近,雖然半年未見,但我們的心從未走遠!
1月29日午間,我在微信上得知中建三局正在緊急招募焊接工人。為此,我第一時間向他求助。這位熱心的漢子馬上四處聯(lián)系,最后通過相關負責人反饋:人員已經(jīng)招滿?!m然此忙未幫上,但是我們半年來在彼此心里的那份惦念和情誼噴薄而出。原來,相知相惜亦如此!
通過多方了解,我得知26日當晚,吳勇剛所在的中國一冶集團突然接到雷神山建設方緊急求助,希望能在24小時內突擊制作4800件鋼結構加工件。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接到任務后,中國一冶鋼構公司迅速制定加工計劃,落實急需材料設備及衛(wèi)生防護用品,并向員工發(fā)出集結號。為確保安全,中國一冶就近安排了46名突擊隊員投入緊張的加工制作任務之中。
放料、下料、制作、打磨.....截止27日下午6時,所有構件的加工制作已經(jīng)完成,正在進行涂裝工作,確保27日晚12點前,全部構件運抵雷神山醫(yī)院建設現(xiàn)場。因疫情原因,所有一線團隊均是就近募集。但這批隊伍里面有許多稱吳勇剛為“師傅”的焊接精英。1月26日以來,他的電話、微信沒停,不斷指導雷神山醫(yī)院現(xiàn)場出現(xiàn)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不銹昂管和銅管異種鋼的焊接難題,為同行兄弟們提供專業(yè)的焊接技術指導。
在接到湖北省焊接協(xié)會馬才旺理事長需要緊急聯(lián)系焊工參與一線建設的邀請后,他多方聯(lián)系,確保人員到位。許多多年相知的同行紛紛跟他取得聯(lián)系,請求上一線:“你找的焊工夠不夠?不夠算我一個啊!不計報酬那種,在家也是干著急啊!”
可是又有誰知道,在疫情暴發(fā)之前,吳勇剛的父親早已因為身患癌癥臥病在床一年多??吹嚼先瞬∧Юp身,作為惟一的兒子,他不得不在結束繁忙的工作之后火速趕到父親床前盡孝。10多個日夜里,他守護在父親的病房里不斷處理各種工作。此時,他自己的小家中,已經(jīng)接近臨產(chǎn)期的妻子身處同一個小區(qū)卻無法和丈夫相見,照顧年幼女兒的重擔還壓在了妻子一個人的身上。面對疫情,三尺男兒的他有淚心中流,只能默默祈禱妻子和家人的平安。
從1月25日晚連夜火速開工到2月5日建成交付,武漢雷神山醫(yī)院建設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速度,展現(xiàn)了武漢人齊心拼搏的奉獻精神。根據(jù)最新設計,雷神山醫(yī)院總建筑面積擴大至約6萬平方米。在與疫情拼命賽跑的過程中,吳勇剛和他的焊接團隊仿佛隨時在線,他們穿梭忙碌,四處協(xié)調,迎接挑戰(zhàn)。不僅是雷神山醫(yī)院,還有其他各地在建的“小湯山醫(yī)院”需要焊工,他總是義不容辭地幫助協(xié)調?!板X不是問題,大是大非面前,我只想做點事!”正是千百萬如吳勇剛這樣的勇士,才讓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為美好。
2019年,吳勇剛曾數(shù)次作為先進人物代表走入全市各工地、各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機關單位進行巡回演講。每一次,他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會說:我是來自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鋼結構公司的一名普通電焊工。
聽完他的演講,每一位聽眾都會在內心肅然起敬:這位電焊工并不普通!從1994年入職至今26年,吳勇剛憑借一把3斤多重的焊槍和爐火純青的焊接手藝,忍受200度高溫管材和700多度高溫焊渣的烙傷,將辛勞的汗水無私地灑在了他哺育他成長的楚山漢水,先后獲得“武漢市勞動模范”“黃鶴英才”“全國冶金建設行業(yè)高級技能專家”“湖北省首席技師”“全國技術操作能手”等榮譽。
作為一冶的子弟,吳勇剛坦言:“父親身上那種軍人剛強、勤勞、實干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的人生。”可是誰能想到,他的職業(yè)生涯起步卻是沾滿了血和淚。在同為電焊工的哥哥在工作中因安全事故去世之后,剛強的吳勇剛非但沒有對焊工這個職業(yè)望而卻步,相反卻激發(fā)起了他對這個職業(yè)濃厚的興趣。在得到父親堅定的支持后,吳勇剛正式開始了自己光榮而神圣的職業(yè)生涯。
任何一門技術,要想練成爐火純青,絕非易事。如今,看祖國各地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多處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可這些都少不了焊接工人的“絕活兒?!?994年,20出頭的吳勇剛從技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國一冶的鋼結構車間當了一名普通的電焊工。
吳勇剛是一位勤奮好學、肯吃苦的電焊工。看著其他焊工師傅的成品,他就開始琢磨怎樣才能把焊縫焊的既牢固又美觀。工余時,他纏著師傅教我,邊學還邊找廢舊鋼板余料練習。為了練好手藝,上白班,他就晚上下班練;上夜班,他就白天練。練習的時候,他拿著焊把的雙手被磨出了血泡,也不肯停下。有幾次仰焊時,由于太專注,鐵水滴下來把衣服點著了,他竟也渾然不覺。就這樣,在邊琢磨邊學習的過程中,他全然忘記了焊接的辛苦。
在苦練基本功時,他每天扎著馬步,雙手拿著焊槍,手腕吊著鋼管。這個練習方式一練就是兩年多。這之后,他能手持3斤多重的焊槍紋絲不動,也練就了日后能持續(xù)蹲著焊接九、十個小時的工夫。
焊接工的工作強度大,安全風險高,吳勇剛從不叫苦叫累。最具挑戰(zhàn)性的是,在焊接立焊、仰焊時,高達700多度的焊渣飛濺到身上,他也只能咬緊牙關忍著。為了盡量減少焊接接頭產(chǎn)生的夾渣和氣孔,握著焊槍的雙手還要繼續(xù)紋絲不動的施焊,工作中經(jīng)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技術工種從來都是“以實力論英雄”。2015年,由吳勇剛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被命名為“吳勇剛武漢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吳勇剛湖北省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吳勇剛湖北省技能大師工作室”,2018年7月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后為公司和兄弟單位培養(yǎng)出合格焊工上千人次。
作為一名能工巧匠,吳勇剛總是念念不忘“是組織給了我發(fā)揮產(chǎn)業(yè)技能工人力量的平臺與機會”。今后,他將繼續(xù)承擔起攻關、創(chuàng)新、研發(fā)、交流的重擔,加快高技能人才聚集,形成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讓“焊接絕活”能夠傳下去?!斑@次疫情考驗了我,也考驗了我的團隊。今后我將在新時期繼續(xù)努力前行,提升自身技術,做好教學工作,承擔起技術工人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將來,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可以沖在第一線,獻出我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