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紫瑩, 張晶瑩, 吳 哲
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是帕金森綜合征中少見的一類,現(xiàn)報道我院1例相關病例,以提供相關臨床研究依據(jù)。
患者,男,65歲,因“右側肢體活動不靈伴震顫1 y余,言語不清、記憶力減退半年余”入院?;颊? y前出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不靈,伴手震顫,表現(xiàn)為右手拿筷子手抖,走路姿勢異常,患者未在意,上述癥狀逐漸加重,并出現(xiàn)走路變慢,言語欠流利(找詞困難),遂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考慮“腦梗死”,給予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循環(huán)、抗血小板、降血脂等治療,上述癥狀稍見好轉,出院2~3 m后患者上述癥狀加重,走路變慢,步幅小,說話吐字困難,表達能力下降,合并記憶力減退。當?shù)蒯t(yī)院完善頭部MRI提示左側大腦萎縮,四肢肌電圖未見明顯異常,雙頸動脈彩超提示雙頸動脈多發(fā)斑塊,頭部CT灌注掃描提示左側腦半球血流灌注低下。給予同前治療,癥狀稍有改善。后患者右側肢體活動不靈,癥狀加重,伴震顫,動作遲緩,步伐小,右手持筷不穩(wěn),言語表達困難,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差,按電話號費勁,右手不能完成簡單的生活事項(穿衣、進食),時有扣衣服扣錯,偶有不自主搶奪左手東西的動作,抬手時出現(xiàn)肌陣攣?;颊卟頍o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無呼吸困難,無腹痛腹瀉,飲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近期體重無明顯減輕?;颊呒韧?0 y,高血壓10 y,平素規(guī)律口服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控制水平不詳。查體:神志清醒,言語欠流利。雙瞳孔等大正圓,D≈3.0 mm,光反應靈敏。雙眼向上運動不充分,余方向運動充分,無眼震。雙側額紋以及鼻唇溝對稱,軟腭及懸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左側肢體肌力Ⅴ級,右側肢體肌力Ⅳ級,右側肌張力高。四肢腱反射正常(),右側病理反射征陽性。深淺感覺正常。右側指鼻實驗、跟膝脛實驗及輪替試驗均較差。入院后完善進一步檢查:頭部MR平掃+增強提示左側額顳頂葉明顯萎縮,左側側腦室擴大,外側裂明顯增寬,白質變薄(見圖1~4)。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離子等常規(guī)化驗未見明顯異常,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16.61 ng/ml,風濕抗體系列:ANA1∶320均質型、AHA(+)、ANA3(),甲功甲炎:TPOAb 21.34 IU/ml。MMSE11分,MOCA2分,提示定時定向力差,計算力差、記憶力及視空間執(zhí)行功能明顯下降。右側兩點辨別覺及圖形覺檢查無異常,診斷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可能性大。給予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循環(huán)、降血壓等治療,癥狀稍有好轉,后加美多芭0.0625 g 3次/d口服,并無改善。
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是由于4RTau蛋白在大腦皮質及基底節(jié)的異常積蓄造成的神經(jīng)變性病。2013年Armstrong提出了CBD的國際臨床診斷標準[1]。
CBD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高級皮質癥狀及左右非對稱性運動障礙,約60%患者可出現(xiàn)眼球運動障礙[2],典型的病理表現(xiàn)為星形膠質細胞斑塊[3]。高級皮質癥狀主要有失用、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皮質性感覺障礙、視空間障礙、異己手等表現(xiàn),而非對稱性運動障礙有左旋多巴無反應性帕金森綜合征、肌陣攣、肌張力障礙、步態(tài)異常(多為凍結步態(tài))等表現(xiàn)。該患最先出現(xiàn)單側帕金森綜合征及步態(tài)異常,表現(xiàn)為右側肢體肌震顫,步伐小,后逐漸出現(xiàn)高級皮質癥狀,表現(xiàn)為右手不能完成日常簡單事項、記憶力下降、右手不自主拮抗運動(異己手),非流利性失語,伴運動障礙加重,出現(xiàn)右手肌陣攣、右側肢體肌張力高,且美多芭治療無效,晚期出現(xiàn)雙眼垂直運動障礙。失用經(jīng)常與肢體活動不靈相混淆,但該患訴忘記如何執(zhí)行日常簡單事項,所以更考慮為失用里最常見的觀念運動性失用。兩點辨別覺及圖形覺檢查無異常提示該患無皮質性感覺障礙。本例在影像學上表現(xiàn)為典型的非對稱性左側大腦較嚴重的萎縮和血流灌注低下。
CBD有許多亞型,臨床表現(xiàn)多樣,其中以皮質基底節(jié)綜合征(corticobasal syndrome,CBS)亞型最常見,約占35%~50%[4],本例也屬于CBS型,其它亞型難以與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額顳葉癡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LD)、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CJD)等疾病相鑒別,如以記憶力下降及性格改變?yōu)樵缙诒憩F(xiàn),容易誤診為癡呆,特別是額顳葉癡呆。
本例最先出現(xiàn)非對稱性運動障礙,影像學也沒有如PSP的“蜂鳥征”及CJD的“花邊征”等的典型特征,因而較容易排除其它疾病。
CBD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措施,平均生存年數(shù)為6~7 y[5],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該患者每次使用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的藥物癥狀都稍有減輕,但仍無法阻止疾病進展?;颊呷粘I畹墓芾砗涂祻陀柧毢苤匾缙谶M行長期的康復訓練能有效地延長患者的壽命[6]。
該患早期誤診為腦梗死,隨病情進展CBD的表現(xiàn)越發(fā)典型。CBD進展緩慢,所以至少需要1 y以上的觀察來排除其它可能[2]。當然,本例僅在臨床診斷上支持CBD,缺乏特異性病理診斷。期待未來CBD的診斷有更新的進展。
圖1 T1加權,左側外側裂明顯擴大
圖2 T2加權,可見左側側腦室擴大,白質明顯變薄,腦內多發(fā)缺血灶
圖3 FLAIR:左側腦溝的增寬
圖4 DWI:左側中央溝等腦溝的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