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佳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瘍藥物治療結果。方法:選擇本文60例研究對象,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入院,均確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患者,參照先后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2組。30例對照組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腸溶三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枸櫞酸鉍鉀。結果:觀察組顯效人數(shù)與有效人數(shù)高于對照組,無效人數(shù)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整體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整體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治療效果更佳;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胃潰瘍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結論: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瘍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很好的醫(yī)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唯一能夠在人體中胃部生存的細菌,大部分的幽門螺桿菌都是通過共用餐具感染的(1)。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導致胃炎、胃潰瘍以及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一個主要原因,長期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導致胃癌的發(fā)生(2)?;颊呋加杏拈T螺桿菌應該積極接受治療,采取抗菌方式,因為該感染的自愈可能性極小。不同的的人群患有幽門螺桿菌的表現(xiàn)也不一樣,胃炎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腹疼、肚脹、反胃酸、惡心想吐等癥狀。近年來,因幽門螺桿菌感染而導致的胃潰瘍患者與日俱增,如此各醫(yī)學人員開始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本文就主要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瘍藥物治療效果對比,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文60例研究對象,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入院,均確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患者,參照先后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2組。本文研究經(jīng)過院方批準同意,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內(nèi)容,明確研究目的,并簽署相關責任書。觀察組男15、女15,年齡20-75歲,平均(42.4±4.6)歲,病程為4個月-18年,平均(4.5±1.9)年;對照組男20、女10,年齡為23-75歲,平均(49.8±4.1)歲,病程為4個月-18年,平均為(4.6±2.1)年。兩組的病程、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治療方式
對照組采用三聯(lián)治療方案,藥物使用分別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阿莫西林1.0g/次,一天兩次,克拉霉素0.5g/次,一日兩次,奧美拉唑20mg/次,一天兩次,上述藥物均在餐后服用,連續(xù)服用兩周,然后到醫(yī)院復查,檢查幽門螺桿菌是否呈陰性。若有患者對阿莫西林有過敏史,可將阿莫西林更換為阿奇霉素。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0.3g/次,一天四次。在服用藥物期間患者應該調整飲食,作息規(guī)律,不可吃油炸腌臘制品。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胃潰瘍愈合時間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本文涉及數(shù)據(jù)全部錄入到Excel表格,使用SPSS20.0軟件包處理所有試驗數(shù)據(jù),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臨床療效為計數(shù)資料([n(%)],α=0.05為校準數(shù)據(jù),χ?檢驗),平均年齡為計量資料([n()],(P<0.05)為校準數(shù)據(jù),t檢驗),分析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及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顯效人數(shù)與有效人數(shù)高于對照組,無效人數(shù)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整體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整體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治療效果更佳,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胃潰瘍愈合時間對比
通過治療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胃潰瘍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胃潰瘍主要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類型,指胃內(nèi)壁出現(xiàn)粘膜或更深層發(fā)生潰瘍,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患病,但多發(fā)于40-46歲的中老年人身上,而且男性對于女性(3)。患上胃潰瘍的主要病癥有腹部出血、體重減輕,主要是胃痛或者是胃部出現(xiàn)不適,部分病人發(fā)病為季節(jié)性發(fā)病或在進餐后節(jié)律性上腹痛(4)。對于胃潰瘍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治療,大部分的胃潰瘍通過藥物治療都可根治。但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胃潰瘍則一定要服用抗菌藥物。在停藥一個月之后需要去醫(yī)院復查,看幽門螺桿菌是否呈陰性,若為陰性則治療效果有效,若為陽線則治療無效(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顯效人數(shù)與有效人數(shù)高于對照組,無效人數(shù)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整體有效率為96.7%,對照組整體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治療效果更佳;
察組的幽門螺桿菌轉陰時間、水腫消失時間、胃潰瘍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瘍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有很好的醫(yī)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杜建新,蔣錦華,趙俊麗.幽門螺桿菌與門脈高壓性胃病及潰瘍病的關系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5,04:29-30.
馮保樂,張艷麗.尿囊素鋁片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25:13+15.
楊春娥,陳曉莉,陳蘇寧,王志睿.幽門螺桿菌感染伴胃潰瘍藥物治療對比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03:484-485.
王花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9,10:1252.
張建洪.鋁碳酸鎂片結合埃索美拉唑腸溶片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并活動性胃潰瘍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藥學,2019,10: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