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雪英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確保學生能夠健康快樂茁壯成長的基礎課程。教師作為學生的領導者,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還應該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在他們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給予幫助,幫助他們從負面情緒中快速走出來。
一、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教學氛圍
過于沉悶的課堂氛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一個充滿和諧、融洽、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備受人們關注。教師應當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使課堂充滿濃濃的愛心,這是營造良好和諧教學氛圍的關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充滿幽默色彩,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采取恰當情感教育模式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wěn)定而獨特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確保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此時的學生在情感上正處于急劇變化時期,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諸多因素干擾,當其心理上出現(xiàn)不良問題時應及時疏導,以免他們因不良負面情緒而影響學習。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是可以與其他同學、老師以及父母進行融洽相處的,也很少與其他人發(fā)生沖突,樂于與人交往且富有同情心,對待任何人都是十分熱情和真誠。教師應該采取恰當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所賦予的積極情感因素去感染學生。例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雷鋒的真實事跡,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同情心以及無私奉獻精神,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人友好相處,使其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三、利用閱讀啟迪學生心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為了確保留守兒童的心理能夠一直保持健康,教師可以利用適量的閱讀來啟迪學生心靈,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心理方面知識的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快速自我消化,進一步幫助他們吸收資料中那些有益的知識點。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礙,但是在它的堅持不懈下最終找到了媽媽,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這無形之中就教育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綜合分析問題。這種具有啟發(fā)性的閱讀方式不僅能傳授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四、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
很多人在遇到失敗或犯了某個錯誤時往往會否定自己,其實這種做法是最缺乏科學性的,也是普遍存在人們身上的一個問題,而我們又不能單純因為一個錯誤而否定某些人的所有努力,這往往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一種不尊重。這種錯誤的意識在學生身上往往顯得尤為突出,很多時候學生在遇到失敗或者犯錯誤時,首先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普遍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否定自己,尤其是對于那些缺乏父母關懷的留守兒童,基于這種情況一定程度就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使其心理上出現(xiàn)諸多的負面情緒,這對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以及茁壯成長是不利的。為了改變這種錯誤思想,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引導他們勇于嘗試,給予適當的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很多時候自信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才能幫助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最終讓學生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此階段的學生往往正處于叛逆時期,也最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懷。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幼小的心靈,也關乎著他們的健康成長,也只有采取得當的方式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一個有效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可以幫助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更是一項長期需要持之以恒堅持去做的工作,所以必須重視。(作者單位:甘肅省高臺縣南華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