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雨, 陳獻忠*, 張利華, 沈 微, 樊 游
(1. 江南大學 工業(yè)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214122;2. 江南大學 生物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214122)
啟動子(Promoter)作為基因表達的重要調(diào)控元件,對基因的表達水平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真核生物啟動子結構的復雜性是基因表達多樣性的根本[1]。目前,即使是真核生物中研究最為詳盡的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預測和微調(diào)啟動子的活性仍然非常困難[2-4]。 就目前而言,真核生物的代謝工程改造仍然依賴于少量定義明確的內(nèi)源啟動子,如GAL1-10,TEF 和LEU2 啟動子等[5-7]。
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作為一種二倍體的非常規(guī)酵母, 胞內(nèi)存在一些特殊的代謝途徑,能夠利用木糖、烷烴和脂肪酸等一些非常規(guī)底物作為唯一碳源進行生長,并且在代謝過程中積累一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如長鏈二元有機酸等[8]。 因而,熱帶假絲酵母具有較高的工業(yè)應用前景,但是目前可供用作代謝改造的、功能確切的啟動子只有少數(shù),如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基因(GAPDH)[9]啟動子和異檸檬酸裂解酶(ICL)啟動子[10]。前者為轉錄活性較強的組成型啟動子,后者為受乙酸鹽強烈誘導的誘導型啟動子。 在微生物代謝途徑中,選用不合適的啟動子有可能導致代謝途徑被限速或中間產(chǎn)物的過量積累,而使用活性適當?shù)膯幼涌梢云胶馕⑸矬w內(nèi)的代謝途徑,降低中間產(chǎn)物積累,進而提高熱帶假絲酵母發(fā)酵過程中目的產(chǎn)物的產(chǎn)量和生產(chǎn)效率[11]。因此啟動子數(shù)量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熱帶假絲酵母代謝工程的研究。
作者以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啟動子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NCBI 數(shù)據(jù)庫中已公布的PGK1 序列, 通過多重序列比對獲得啟動子上游的保守序列,根據(jù)保守序列設計引物PCR 擴增熱帶假絲酵母的PGK1 啟動子, 然后對該啟動子的序列進行分析并以yeGFP3 作為報告基因,通過啟動子5' 端逐步截短,對啟動子上游調(diào)控元件的功能進行初步鑒定和分析。
本文中用到的質(zhì)粒Ts-CAT2-gda324-URA3和Ts-yeGFP3[12],菌株熱帶假絲酵母ATCC 20336、熱帶假絲酵母XZX 和大腸桿菌JM109 均由本研究中心保藏。 所涉及到的菌株如表1 所示:
表1 本實驗所用到的菌株Table 1 Strains used in this paper
實驗過程中所用酶類、載體pMD 19-T Simple、實時熒光定量所用到的試劑盒Yeast RNAiso Kit、PrimeScript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 和SYBRPremix Ex TaqTMKit, 均購買自Takara 公司。 質(zhì)粒小提試劑盒、PCR 產(chǎn)物清洗試劑盒和DNA凝膠回收試劑盒,購自AxyPrep 公司。
LB 培養(yǎng)基:酵母粉5 g/L,蛋白胨10 g/L,氯化鈉10 g/L;
MM 培養(yǎng)基:YNB 6.7 g/L,硫酸銨10 g/L,葡萄糖20 g/L;
SM 培養(yǎng)基:MM 培養(yǎng)基中添加0.006 g/dL的尿嘧啶;
氨芐青霉素質(zhì)量濃度:100 mg/L。
1.3.1 熱帶假絲酵母基因組DNA 的提取 熱帶假絲酵母基因組DNA 提取方法參考文獻[12]進行操作。
1.3.2PGK1啟動子的擴增與yeGFP3表達盒的構建PGK1基因的PCR 擴增: 以熱帶假絲酵母ATCC 20336 基 因 組DNA 為 模 板,PGKP/PGKT 為 引 物,PCR 擴增獲得PGK1基因(P-ORF-T)。 經(jīng)AxyPrep公司的PCR 產(chǎn)物清洗試劑盒純化后, 連接到pMD 19-T Simple 載體,得到重組質(zhì)粒Ts-PGK1。 重組質(zhì)粒送蘇州泓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得到PGK1的基因序列。
以熱帶假絲酵母ATCC 20336 基因組DNA 為模板,PGK1/PGK3 和PGK6/PGK8 為引物,分別擴增PGK1基因的啟動子PGK1P(以下稱為P846)和終止子PGK1T(以下稱為T)。以質(zhì)粒Ts-yeGFP3為模板,PGK4/PGK5 為引物,PCR 擴增報告基因yeGFP3。
將擴增所得的P846、yeGFP3和T片段等摩爾加入融合PCR(SOE PCR)反應體系:PrimeSTARHS酶0.5 μL,5×PrimeSTARBuffer 10 μL,dNTPs 4 μL,P8461 μL,yeGFP32 μL,T1 μL 和ddH2O 31.5 μL。反應條件:98 ℃3 min;98 ℃10 s,55 ℃2 min,72 ℃2 min,10 個循環(huán);72 ℃10 min。 以10 μL 上述融合反應液為模板,重新配置PCR 反應體系:PrimeSTARHS酶0.5 μL,5×PrimeSTARBuffer 10 μL,dNTPs 4 μL,融合反應液10 μL, 引物PGK2/PGK7 各1 μL 和ddH2O 22.5 μL。 反應條件:98 ℃3 min;98 ℃10 s,55 ℃1 min,72 ℃2 min,30 個循環(huán);72 ℃,10 min, 獲得P846-yeGFP3-T表達盒。 本實驗中所用引物見表2。
表2 本文中所用引物Table 2 Primers used in this paper
1.3.3 重組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的構建與轉化PstI/SalI 雙酶切P846-yeGFP3-T表達盒, 然后插入到經(jīng)同樣內(nèi)切酶酶切的載體Ts-CAT2-gda324-URA3中,替換其中的gda324片段。之后將連接產(chǎn)物轉化JM109, 獲得重組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并通過PstI 和SalI對重組質(zhì)粒進行酶切驗證。 然后以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為模板,CAT2ndU/CAT2ndR為引物,PCR 擴增yeGFP3基因整合表達盒CAT2-P846-yeGFP3-T-URA3-CAT2,經(jīng)PCR 產(chǎn)物清洗試劑盒純化后通過氯化鋰轉化法[13]轉化尿嘧啶營養(yǎng)缺陷型熱帶假絲酵母宿主XZX。 利用2 段CAT基因片段作為同源臂, 通過同源重組將yeGFP3表達盒整合到CAT位點,經(jīng)MM 平板篩得轉化子后提取轉化子基因組,以URA3F/CATR 為鑒定引物進行PCR驗證(圖1)。
圖1 yeGFP3 基因表達盒的轉化Fig. 1 Physical map of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assette into the CAT locus of C. tropicalis XZX
1.3.4yeGFP3的檢測 綠色熒光蛋白在紫外激發(fā)光(488 nm)的照射下可發(fā)射綠色熒光[14],根據(jù)這一特征對yeGFP3的表達效果進行檢測。 將轉化子接種到SM 培養(yǎng)基中,200 r/min,30 ℃培養(yǎng)至對數(shù)期(OD600:2~4), 然后置于4 ℃靜置數(shù)小時用于穩(wěn)定綠色熒光蛋白的折疊狀態(tài)。 隨后取1 mL 培養(yǎng)液12000 r/min 離心1 min 收集菌體, 經(jīng)磷酸鹽緩沖液(PBS)清洗菌體2 次后重懸于PBS 緩沖液中[15]。通過Nikon 80i 正置熒光顯微鏡以488 nm 的激發(fā)光激發(fā)后進行熒光觀察并拍照記錄。
將轉化子培養(yǎng)液用PBS 緩沖液重懸, 控制OD600在0.3~0.5, 吸取200 μL 樣品至96 孔黑色酶標板中, 將酶標板置于BioTek Cytation 5 細胞成像微孔板檢測系統(tǒng), 在488 nm/520 nm 處檢測熒光強度,并對轉化子的熒光信號作定量分析。 以出發(fā)菌株XZX 作為陰性對照。
1.3.5 mRNA 提取和實時熒光定量PCR 根據(jù)參考文獻[12]對熱帶假絲酵母轉化子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RT-qPCR)分析。 挑取平板上的熱帶假絲酵母單菌落接種于液體SM 培養(yǎng)基中,30 ℃、200 r/min 培養(yǎng), 然后以此作為種子液轉接到新鮮的SM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待菌體OD600值達到1.5~2.5 后,使用酵母Total RNA 提取試劑盒提取菌株中總RNA。 使用PrimeScriptRT 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 試劑盒對上述RNA 進行反轉錄,獲得單鏈cDNA。 使用SYBRPremix Ex TaqTM試劑盒, 以cDNA 作為模板,ACT1 為內(nèi)參基因,應用CFX96 Real-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 擴增儀進行RT-qPCR 檢測。 RTqPCR 反應按照95 ℃30 s;95 ℃5 s,60 ℃30 s,40個循環(huán)進行;溶解曲線按照65 ℃至95 ℃,每5 s 升溫0.5 ℃進行繪制。
圖25株假絲酵母PGK1 基因多重序列比對Fig. 2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of five PGK1 genes
參照GenBank 中已公布的5 株假絲酵母屬菌株中的PGK1基因序列(登錄號:FM992693.1、CP017628.1、LT635760.1、HE605202.1 和HE681724.1),分別截取5 株菌的PGK1結構基因上游約1200 bp 序列進行多重序列比對,經(jīng)過比對獲得一段同源性極高的序列(圖2(a)),在此基礎上設計PGK1基因上游引物PGKF。 以同樣方法設計終止子下游引物PGKR(圖2(b))。
以熱帶假絲酵母ATCC 20336 基因組DNA 為模板,PGKF/PGKR 為引物,PCR 擴增獲得一段長度為3000 bp 的片段(圖3),將片段連接到pMD 19-T Simple 載體中,然后進行測序分析。 對上述基因的測序結果進行分析, 發(fā)現(xiàn)該基因的編碼區(qū)與Candida albicansSC5314 和Candida dubliniensisCD36 菌株的堿基序列相似度為81.8%,氨基酸相似度為92%;與Candida parapsilosisCDC317 和Candida orthopsilosisCo 90-125 菌株的堿基序列相似度為78%,氨基酸相似度為91%;與Candida intermediaCBS 141442 菌株的堿基序列相似度為76%,氨基酸相似度為86.8%。 因此可以判斷所擴增得到的基因為PGK1。
圖3 PGK1 基因克隆與電泳分析Fig. 3 Amplification of PGK1 gene
重組質(zhì)粒Ts-CAT2-P-yeGFP3-T-URA3構建過程如圖4(c)所示。 分別PCR 擴增報告基因yeGFP3、PGK1的啟動子P846和終止子T,通過融合PCR 構建yeGFP3表達盒P846-yeGFP3-T(圖4(a))。 用表達盒替換載體Ts-CAT2-gda324-URA3中的gda324片段, 獲得重組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 用PstI 和SalI 對重組質(zhì)粒進行雙酶切,得到5 kb 的載體片段和2.1 kb 的yeGFP3表達盒片段(圖4(b))。將構建完成的表達盒通過氯化鋰轉化法轉化XZX 菌株并篩選獲得轉化子,陽性轉化子命名為C. tropicalisP-4(圖6,泳道4)。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到P-4 菌株具有清晰的綠色熒光(圖7),由此可以確認PGK1啟動子具有活性。
圖4 P846-yeGFP3-T 表達盒的融合構建、Ts-CAT2-P846-yeGFP3-T-URA3 的酶切驗證、 重組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 的構建流程Fig. 4 Construction of P846-yeGFP3-T cassette by SOE PCR,Restriction analysis of plasmid Ts-CAT2-P846-yeGFP3-TURA3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Ts-CAT2-P846-yeGFP3-T-URA3
通過在線啟動子分析網(wǎng)站promoter 2.0(http://www.cbs.dtu.dk/services/Promoter/) 分析PGK1啟動子序列, 分析結果顯示在啟動子-500 bp 處存在一個可能的功能元件, 在-139 bp 處存在一個可能的TATA 框,-84 bp 處和-240 bp 處存在2 個可能的CAAT 框。因此將PGK1啟動子劃分為300 bp(以下稱該長度啟動子為P300)、550 bp(以下稱該長度啟動子為P550) 和750 bp (以下稱該長度啟動子為P750)3 個長度進行分析。
分別以PGK1F(300)/PGK7、PGK1F(550)/PGK7和PGK1F(750)/PGK7 為引物,重組質(zhì)粒Ts-CAT2-P846-yeGFP3-T-URA3為模板,PCR 擴增得到不同長度PGK1啟動子調(diào)控下的yeGFP3表達盒,用PstI/SalI 雙酶切后連接到經(jīng)同樣內(nèi)切酶酶切的載體Ts-CAT2-gda324-URA3中, 分別構建重組質(zhì)粒Ts-CAT2-P300-yeGFP3-T-URA3、Ts-CAT2-P550-yeGFP3-T-URA3和Ts-CAT2-P750-yeGFP3-TURA3。 用PstI/NdeI 雙酶切, 得到啟動子加部分yeGFP3的片段,大小依次為530、780、980 bp 和1076 bp,和2 段約3000 bp 的片段(因大小相差過小電泳難以分開,圖5)。 分別以上述3 個重組質(zhì)粒為模板,CAT2ndU/CAT2ndR 為引物, 擴增yeGFP3表達盒CAT2 -P300 -yeGFP3 -T -URA3 -CAT2、CAT2-P550-yeGFP3-T-URA3-CAT2和CAT2-P750-yeGFP3-T-URA3-CAT2。
圖5 重組質(zhì)粒的酶切驗證Fig. 5 Restriction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plasmids
分別將4 個不同長度啟動子調(diào)控下的yeGFP3表達盒轉化XZX 菌株, 用MM 平板篩選轉化子,提取轉化子基因組,使用URA3F/CATR 引物進行PCR驗證, 陽性轉化子可擴增得到2.3 kb 的條帶,而XZX 菌株則無特異性擴增條帶(圖6)。 分別命名陽性轉化子為P-1、P-2、P-3 和P-4。
圖6 截短啟動子的yeGFP3 表達盒整合轉化子的PCR 鑒定Fig.6 Identification of truncated promoter cassette by PCR
PGK1啟動子為組成型啟動子, 能夠在菌體生長過程中穩(wěn)定的進行表達,且不需要添加誘導物。在SM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培養(yǎng)P-1、P-2、P-3、P-4 和出發(fā)菌株XZX 至OD6002~4, 然后用熒光顯微鏡觀察記錄各轉化子中yeGFP3基因的表達情況并進行定性分析。熒光顯微鏡結果顯示,yeGFP3在P-1 和P-2 菌株中表達極弱,幾乎無法觀察到熒光;P-3 菌株中yeGFP3表達水平較高, 在紫外激發(fā)光下可以看見明顯的綠色熒光; 而在P-4 中yeGFP3表達水平最高,能夠清晰的觀察到強烈的綠色熒光(圖7)。熒光檢測結果顯示,PGK1啟動子序列越完整,細胞的熒光強度越強。
圖7 熱帶假絲酵母轉化子中綠色熒光蛋白的檢測Fig. 7 Observation of yeGFP3 in C. tropicalis XZX
使用BioTek Cytation 5 細胞成像微孔板檢測系統(tǒng)對4 個轉化子中綠色熒光蛋白的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 檢測結果與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一致,P-1、P-2 和P-3 菌株中的相對熒光強度較P-4 菌株低,分別為P-4 菌株的4.98%、9.84%和48.4%(圖8)。
圖8 熱帶假絲酵母轉化子的相對熒光強度(RFU/OD600)Fig. 8 Relative fluorecence intensity of the five strains
由于轉化子P-1 和P-2 所表達的綠色熒光極為微弱,為進一步確定550 bp 以下的啟動子片段是否具有轉錄活性,并分析不同長度啟動子調(diào)控下的蛋白表達水平與mRNA 轉錄水平是否一致,分別提取上述5 株菌的總RNA, 并進行RT-qPCR 分析。RT-qPCR 實驗結果顯示P-1 和P-2 菌株中PGK1啟動子僅有較低的轉錄活性, 轉化子中yeGFP3的轉錄水平分別為P-4 菌株的5.6%、13.8%,而yeGFP3在P-3 菌株中的轉錄水平達到了P-4 菌株的60%(圖9)。 該數(shù)據(jù)與BioTek Cytation 5 細胞成像微孔板檢測系統(tǒng)結果一致。
圖9 不同熱帶假絲酵母轉化子中yeGFP3 基因的mRNA相對豐度分析Fig.9 mRNA levels of different yeGFP3 genes in transformants
GFP 作為一種從水母中克隆得到的熒光蛋白,無需輔助因子,經(jīng)紫外光激發(fā)即可發(fā)射綠色熒光[16],被廣泛用于啟動子的功能研究。 本文選用密碼子優(yōu)化的酵母增強型GFP(yeGFP3)作為報告基因[17],對熱帶假絲酵母的PGK1啟動子功能進行鑒定。
PGK1 是糖酵解途徑中的關鍵酶,在糖酵解第2個階段的第2 步中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轉變3-磷酸甘油酸并產(chǎn)生1 分子ATP。PGK1啟動子在酵母中具有較強的啟動活性,在酵母代謝改造中常被用作強啟動子啟動外源基因的轉錄[18]。 且PGK1啟動子是組成型啟動子,可以在廉價碳源如葡萄糖中穩(wěn)定表達外源蛋白,不需要添加誘導物,因此選擇熱帶假絲酵母中的PGK1啟動子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在線啟動子分析網(wǎng)站(http://www.cbs.dtu.dk/services/Promoter/)對PCK1啟動子調(diào)控元件的預測結果,以XZX 為出發(fā)菌株, 構建了P-1、P-2、P-3 和P-4 四株重組菌,分別以不同長度(300、550、750 bp 和846 bp)的PGK1啟動子來調(diào)控yeGFP3表達。 通過比較4 株重組菌中yeGFP3的表達差異來探索PGK1啟動子的調(diào)控元件所在區(qū)域。 實驗結果顯示:550 bp以下的PGK1啟動子片段轉錄活性極低且重組菌的熒光微不可查, 推測在-550 bp 以下無功能元件或者在-550 bp 處功能元件被截斷, 以至于未能發(fā)揮應有的輔助轉錄功能;750 bp 的PGK1啟動子片段有較明顯的轉錄活性且重組菌的熒光清晰可見,該結果可證明-750 bp 之前確有功能元件且為UAS,但具體序列大小與存在位置需后續(xù)實驗做進一步的確認;最后846 bp 的PGK1啟動子片段具有高于750 bp 的轉錄活性且重組菌熒光信號穩(wěn)定,可能在750 bp 上游至少還有1 個UAS。 因此初步判斷PGK1啟動子中至少存在2 個UAS。
外源基因的轉錄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 基于分離不同長度的啟動子功能的比較研究, 下一步的工作是對PGK1啟動子的2 個可能的UAS 進行詳細分析,分離獲得明確的功能序列。 再對PGK1啟動子進行改造, 將獲得的UAS 分別在PGK1上游進行串聯(lián)表達,得到一個轉錄活性更強的雜合啟動子,為以后在熱帶假絲酵母中高效表達外源基因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