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勉 仇秀莉
峴港是越南中部的一個濱海城市。在峴港的海邊,經(jīng)??梢钥吹奖姸嘈嗡啤按篝せ钡膱A形小漁船。不用時,這些船就倒扣在海灘上,遠遠望去如同一個個小饅頭。當?shù)赜幸粋€熱門旅游項目,就是坐簸箕船。峴港的秋盆河上有一座迦南島,在一大片水椰林中,載著游客的簸箕船就像水中“不倒翁”一樣,旋轉(zhuǎn)、前進,東倒西歪,卻不會傾覆。
傳統(tǒng)的漁船只需向后劃水就可以前進,而簸箕船船體是圓形,會在水上旋轉(zhuǎn),因此要想前進,必須采用弧形的劃水方式,而且要掌握好劃水的方向和力度。但一旦入了門,你就會覺得簸箕船的操縱十分有趣。
簸箕船不大,除了一個船夫外,船上一般只能坐一兩名游客。有的船夫會在海面開闊處把船槳交給游客,讓游客自己劃船體驗一下。很多游客手忙腳亂,船還是在原地打轉(zhuǎn)。
還有船夫會在船上隨著音樂翩然起舞,弄得小船搖搖晃晃。甚至會有船夫讓游客坐在簸箕船的一邊,自己在另一邊故意晃動,使小船上下起伏,仿佛在巨浪中搖擺,游客隨時會掉進海里似的。游客從船上下來時,往往大呼過癮。
傳說19世紀法國殖民越南時,對當?shù)氐臐O船課以重稅,當?shù)貪O民便用竹條編成圓形的“大簸箕”,乘著它出海打魚。由于沒有船頭船尾,船身低、重量輕,簸箕船的每一項指標都達不到政府對漁船課稅的標準,當?shù)貪O民因此得以逃避殖民者的漁船稅。
簸箕船一般是漁民們的夫妻船。男人通常赤腳穩(wěn)穩(wěn)地立于船頭,手握長槳劃船,任憑風吹浪打紋絲不動,如同釘在船上一般;女人則負責將捕撈的小魚、螃蟹、大蝦放入小盆里。
簸箕船一般由當?shù)貙I(yè)的船工手工制造,這些船工的手藝往往世代相傳。傳統(tǒng)的簸箕船必須用嫩竹編制,因為嫩竹重量輕、韌性好。把嫩竹切成竹片后在陽光下曬干,然后像編竹筐一樣編成巨大的“簸箕”。
編織簸箕船難度很高,船工要有強有力的雙手再加上嫻熟的技藝才行。船工家門前都打著短竹樁,作為編船的模子。這些短竹樁通常由竹子皮編織而成,底部刷上樹膠或桐油防水。
編織簸箕船看似簡單,其實要求很高,必須編得嚴密扎實,出海時才能經(jīng)得起風浪的考驗。編簸箕船時,首先要按尺寸把竹子切成段,刮去青皮層以備涂油;然后將竹子劈成篾片,曬干后放在露天晾曬。因為篾片淋雨后會變脆,容易折斷,所以雨季必須準備大量的竹子,劈成篾片后放在屋內(nèi)晾干。
編好簸箕船后,船工會先在上面涂一層焦油,再涂一層牛糞,晾干后用一種當?shù)靥赜械臉渲?,最后放在太陽下暴曬使之干燥。?jīng)過這樣多重處理的簸箕船防水性能非常好,往往在海上漂幾十年都不會滲水。據(jù)說,一只質(zhì)量上乘的簸箕船可以歷經(jīng)漁民三代人的傳承。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很多新技術(shù)也被用到了簸箕船的制作上。除了傳統(tǒng)的竹編簸箕船,還能看到用聚乙烯、玻璃纖維或金屬制作的簸箕船,有的簸箕船上還裝了船帆或發(fā)動機。
簸箕船不論作為漁船還是旅游船都很受歡迎,但由于漁業(yè)保護的要求,如今簸箕船作為漁船的功能逐漸萎縮。在不久的將來,簸箕船作為漁船很有可能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僅作為越南特色的水上旅游項目繼續(xù)存在。
(摘自《環(huán)球時報》2020年2月28日,郭旺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