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福貴
1949年10月,我跟隨湖南邵陽軍分區(qū)第一任司令員鄒畢兆南下。鄒畢兆( 1915-1999)是著名的紅軍“破譯三杰”之一,1961年轉業(yè)到地方,任邵陽地委副書記,我調到邵陽地委任常委秘書、綏寧縣委副書記,我倆共事長達40年。2016年、2019年,我兩次重走長征路,造訪紅軍后代,看到解密以后鄒畢兆親筆撰寫的萬言回憶錄。這份問憶錄是我見到的紅軍破譯敵軍密電最直接、最全面、最真實的歷史資料,也是我寫就此文、重現歷史真實的重要參考。
紅軍打開“千里眼”
1935年1月17日,遵義會議勝利結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按照中央政治局《遵義決議》精神,紅一方面軍準備北渡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1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分二路向貴州土城推進,1月28日清晨,在土城與川軍發(fā)生激戰(zhàn)。當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下簡稱“中革軍委”)對敵情判斷不準,原計劃殲敵1個旅,可是敵人越打越多,實際是8個旅,紅軍傷亡很大。
多年后有文章說那是因為譯電員寫錯一個字,“把‘旅寫成了‘網,一字之差打敗仗”。這種說法純屬主觀想象。實際情況是,紅軍無線電偵察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對新遭遇的四川軍閥電臺進行布控,被毛澤東稱贊為紅軍“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還沒有對川軍打開。
長征開始就任中革軍委二局(以下簡稱“二局”)破譯科副科長鄒畢兆的回憶錄,是我25年前離休后被聘為湖南省黨史聯(lián)絡員以來,所見到有關土城戰(zhàn)斗和破譯密電最為詳盡的第一手歷史資料。該回憶錄寫道:“劉湘在川南有10個旅,要實現渡江,必須消滅劉湘的若干個旅。1月27日,紅軍主力進到土城,郭勛祺的第三旅從溫水尾我而來,后續(xù)還有潘佐第四旅,稍后還有廖澤旅。于是得先消滅郭勛祺旅。巾于事先二局沒有偵收到郭勛祺的電報,對敵人的兵力估計不足。”開國少將錢江曾是二局偵收員,他在他的《長征回憶》中說:“1月27日總部進到土城,與川軍郭勛祺旅打響了。當時我們對川軍的電臺還沒有來得及嚴密的偵察布控,因此對川軍兵力也還未完全弄清?!?/p>
1935年1月27日下午,二局隨軍委到達土城,立即按照部署投入全部無線電偵察力量(包括偵收科6部電臺、科長胡立教及20位偵收員)搜尋郭旅以及其他川軍電臺。但是,就在這天下午3時,郭勛祺旅已經派加強營占領青杠坡制高點,是夜又有3個網進入陣地,潘佐旅緊隨其后。28日清晨5時,紅軍向青杠坡川軍發(fā)起猛攻,激戰(zhàn)4個小時,抓獲俘虜審問,發(fā)現郭、潘二旅均為加強旅,每旅3個團而非常規(guī)2個團,裝備精良,每個連裝備6挺輕機槍,每個排都有沖鋒槍班和迫擊炮班、狙擊班,戰(zhàn)斗力大大出乎總部朱德總司令、劉伯承參謀長的預料,川軍再也不是停留在他倆10年前印象中的“雙槍兵”了。這一仗紅軍傷亡很大。鄒畢兆回憶:“青杠山頭落下炮彈,紅軍分路沖殺。巾于遍布巖石,沖鋒十分閑難。俘虜一些敵人,中有下級軍官,崔班長把一個指揮官模樣的俘虜給朱總司令送去。紅軍與川軍處于拉鋸狀態(tài),部隊傷亡很大,五團政委趙云龍英勇犧牲;六團政委王集成、十團團長姚吉、政委楊勇負重傷。”
中央急需了解全面真實敵情。周恩來、王稼祥滿面塵土趕到二局駐扎的小山包,對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說:“你們趕快摸清敵情,我們幫你們弄飯?!倍衷缫褌陕牭酱ㄜ娛畮讉€電臺的數十封密電,但一時還不能破譯出來。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夜以繼日地連續(xù)破譯,1月28日下午3時,復雜的川軍密碼終于被破譯。鄒畢兆回憶說:“我們在戰(zhàn)斗中邊收報邊破譯。郭勛祺密碼叫‘正密,是白編本,還是復雜的‘來去本。曾局長、曹祥仁同志和我緊張地日夜破譯,經過一天多的時問,把密碼破譯出來了。”有了破譯科提供的正密碼本就等于有了字典,校譯科科長李作鵬和譯電員陳仲山、戴鏡元等7人立刻順利地校譯出已積壓一籮筐的川軍所有密電。他們發(fā)現,“郭旅雖被擊退,但仍退守巖石山。且敵潘旅已加入戰(zhàn)斗,廖旅亦在其后。29日繼續(xù)戰(zhàn)斗,勢必有敵3個旅,而赤水、合江、古藺的章安平旅、劉兆藜旅、達鳳崗旅等3個旅必從北面合擊我們?!?/p>
因為二局破譯川軍密電,這才把敵情弄清:紅軍周圍已布滿10余萬敵軍。毛澤東當機立斷,立即提出,改變作戰(zhàn)計劃,跳出重圍。按照當時中央決策體制,北上四川是政治局決議,改變決議也必須是政治局。1月28日下午5時,政治局召開會議,這也是政治局唯一一次在戰(zhàn)斗進行時召開的會議。會議決定:“不應與川軍戀戰(zhàn),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進?!?月29日,各路縱隊渡過赤水河,甩開尾追之敵,經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進入滇東大山區(qū)扎西,從而絕地逢生。
但是,毛澤東從來沒有否認過土城戰(zhàn)斗是一次失敗的戰(zhàn)斗。呂黎平《紅軍總部的崢嶸歲月》一書中寫道,毛澤東說:“我們在土城戰(zhàn)斗中沒有打贏,傷亡還很大,主要是沒有把敵情搞清楚,拳頭不硬(沒有集中兵力),責任在我們軍委,不怪下面?!?“土包子”“紅小鬼”也能破譯密電
土城之戰(zhàn),紅軍主力遭受創(chuàng)傷。只有3萬人的紅一方面軍卻遭受3000人的傷亡。但是,毛澤東臨危不亂,危難之際運用無線電偵察這個“撒手锏”,破譯密電,洞悉敵情,在隨后的四渡赤水戰(zhàn)役中,挽狂瀾于既倒,反敗為勝。
四渡赤水是在敵我對比極其懸殊的情況下實現的。敵軍多達40萬、150個網,蔣介石坐鎮(zhèn)高壓指揮,不僅占有制空權和制地權,而且占有國家機器、鄉(xiāng)保甲政權一整套的制人權。而紅軍不過3萬,2月10日整編為16個網,半數是非戰(zhàn)斗人員,每100人才有40條槍。紅軍沒有根據地,沒有后勤糧站,沒有正規(guī)醫(yī)院,沒有民兵、婦聯(lián)、兒童團,既要躲敵機轟炸,又要躲反動民網肆虐。但是,紅軍有堅定的信仰,有自己的領袖毛澤東,有隱蔽戰(zhàn)線著名的“破譯三杰”(軍委二局局長曾希圣、破譯科科長曹祥仁、副科長鄒畢兆)。鄒畢兆回憶說:“從1932年起,中央紅軍走出了一條破譯蔣介石密碼電報的路子……蔣介石軍隊的部署、調動、企圖、裝備、補給、處境乃至口令、信號,紅軍全部掌握了?!?/p>
早在在1931年1月28日,紅一方面軍發(fā)布《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舉辦無線電訓練班,前后11期共培訓2100人,影響深遠。1932年1 1月16日,二局局長曾希圣和18歲的報務員曹祥仁根據繳獲敵軍已經譯出30字的密電底稿,首次破譯敵軍密電本,得到嘉獎。紅三軍團長彭德懷立即推薦17歲的優(yōu)秀報務員鄒畢兆到二局。鄒畢兆不僅報務能力突出,能夠背誦3000個明碼,而且只看一遍就能找出一份密電中的相同數碼組。鄒畢兆回憶:“我是在參與曾希圣、曹祥仁他們破密碼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啟發(fā),進而能夠獨立破密碼?!编u畢兆使用的,正是在《密碼分析學》中被稱為“綜合分析法”“頻率分析法” “復合猜字法” “歸納破譯法”的4種破譯方法。
破譯密電,這是無線電偵察的最高層次。葉劍英稱為“讀天書”。有文章說“蘇聯(lián)幫助中圍紅軍培訓破譯密電人員”,這是主觀推測。共產圈際、蘇聯(lián)確實曾經幫助中共培訓無線電通訊人員,但是從來沒有幫助培訓破譯人員。正如“山溝里也能出馬列主義”一樣,“土包子” “紅小鬼”也能破譯密電。
四渡赤水,敵我軍隊時時都在運動之中,蔣介石下達命令主要通過無線電報,紅軍的密電破譯活動也隨之達到最高潮。鄒畢兆在當年的筆記本《心血的貢獻》中寫道:“1 9 3 5年1月20日離開遵義至5月24日巧渡金沙江,紅軍在四渡赤水之戰(zhàn)中,共計破譯敵人密碼高達90本,平均每天0.7本。破譯成功率100%?!?/p>
博古曾經回憶:“3月4日,中央軍事領導在鴨溪成立了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任政委。毛澤東任政委后,親自主管(二局)一科(破譯科),直接掌管(敵軍)電臺的通訊往來,以此指揮戰(zhàn)斗行動,用兜圈子的辦法巧妙躲過敵人的堵追。”二局偵收員錢江也回憶:“1月28日下/卜,正是我在值班,收到曾希圣局長轉來的毛主席的一個手令,這是一張長方紙的字條,內容是令二局指定專門電臺,限3天內把龍云及其下屬各電臺找到,并加以控制。”毛澤東的這個手令出現在進軍云南之前3個月,爾后四渡赤水、調動滇軍孫渡3個旅到黔東、進軍滇北.搶渡金沙江,都是為了實現這個戰(zhàn)略目標。
紅軍靠“高科技”打運動戰(zhàn)
取得長征首個大勝仗
紅軍一渡赤水之后,二局夜以繼日連續(xù)破譯敵人密電。其中,僅僅2月7H至10日的4天內,就連克敵軍6本(套)新密碼(國民黨中央軍、川、滇、黔軍各有不同密碼,都一日一換),為中革軍委提供上至蔣介石、下至各路“圍剿”軍的具體部署和行蹤。毛澤東親自批閱密電,總攬全局,得知蔣介石已經調集國民黨中央軍、川軍、滇軍在扎西地區(qū)圍殲紅軍。2月6日,蔣介石任命云南省主席龍公為“剿匪軍第二路軍總司令”,龍云受寵若驚,大獻股勤,立即上報《作戰(zhàn)方略》。但是,就在2月7日夜,二局已經截獲這份密電并破譯成功,上報軍委。有了這份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情報,我軍對敵軍部署了如指掌:三面強敵壓境,唯有東面黔軍較弱,是個短板。毛澤東更加胸有成竹,提出絕妙一招:“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p>
2月25日,紅三軍團二渡赤水進軍桐梓,從俘虜的黔軍那里得知守備婁山關要塞的只有3個團。到口的肥肉,打不打呢?離婁山關最近的敵人兵力部署至關重要。這時,曾希圣及時發(fā)來破譯敵人密電后得知的敵情:“離婁山關南5華里的黑神廟一帶,駐有距婁山關最近的黔軍杜肇華的1個旅,能參戰(zhàn)的兵力共4個網;另,方圓20華里以內無敵重兵?!笨赐觌妶?,彭德懷一掃愁眉,立刻下達命令,發(fā)起戰(zhàn)斗。此戰(zhàn)旗開得勝。
2月26日,依據二局提供的國民黨中央軍吳奇?zhèn)ゲ?個師的位置,毛澤東判斷這2個師兩日內趕不到遵義,命令紅一、紅三軍團時遵義發(fā)起攻擊,再次攻占遵義城。鄒畢兆日后回憶當時情況說:“根據破譯密電,紅軍又發(fā)現吳奇?zhèn)タv隊的2個師已經孤軍深入到遵義之南。毛澤東立即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戰(zhàn)機,中革軍委于2月28日零時發(fā)出作戰(zhàn)命令:‘一、三軍團應不顧一切疲勞,堅決猛追該敵?!痹谧窊糁杏制谱g密電,偵察到吳奇?zhèn)サ能姴吭O在遵義東邊的忠莊鋪,只有1個網的兵力警戒。毛澤東立即派出第一軍團從水師壩殺過去,吳奇?zhèn)樀闷L尿流,砍斷浮橋,丟掉1個網逃命。二渡赤水,擊中敵人軟肋,擊潰和殲滅吳奇?zhèn)ゲ?個師、黔軍8個網,取得中央紅軍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此后,二局無線電偵察的布控、偵收、破譯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蔣介石的錯誤研判
和毛澤東的大迂回
1935年3月2日,蔣介石飛臨重慶,坐鎮(zhèn)“督剿”,調動大軍,筑碉包圍。3月16日,紅軍三渡赤水,這是一次全軍佯動。紅軍在茅臺鎮(zhèn)架設2座浮橋大搖大擺地渡河,日的就是調動敵人從黔北到川南。敵軍如獲至寶地報告蔣介石。蔣介石在3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匪巾茅臺西竄。其再轉南?轉北?抑留一部于東面乎?”《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載,蔣介石基于紅軍“向西向北,如皆受堵絕,則其最后必仍向赤水河東南回竄,而以向南岸之會算為多”的研判,要求嚴防紅軍轉來赤水河南岸回竄,設伏襲擊共軍于半渡??伤f萬沒有算到毛澤東會調虎離山南渡烏江大迂lu1 1他連續(xù)4天緊急調兵到川南。3月20日19時,蔣介石志得意滿地發(fā)出“到古藺東南地區(qū)消滅朱匪”“包圍圈已經部署完畢”的密電,得意忘形地夸下海幾:“以如許大兵包圍該匪于狹小地區(qū),此即聚殲匪之良機。剿匪成功,在此一舉!”該密電被紅軍截獲破譯。
3月19日,二局破譯科在古藺縣大村鎮(zhèn)連續(xù)破譯敵軍3本新密碼。多份落款“中正”的密電顯示,坐鎮(zhèn)重慶的蔣介石已經被紅軍三渡赤水行動迷惑,開始“咬鉤”。毛澤東成竹在胸。三渡赤水時,毛澤東就密令工兵連長土耀南在太平渡、二郎灘維修二渡赤水時的老浮橋。為了雙保險,毛澤東又于3月20日is時發(fā)出密電:“立派兩個先頭團,每人沿途砍帶架橋竹子一根,并帶全部工兵連夜兼程趕到,急襲太平渡、林灘兩點,搶船各架橋兩座,由師長、政委分往親自指揮。太平渡之橋限明21日12時架成,林灘限15時架成?!睘樗亩沙嗨霭鼑Φ膲狠S大戲拉開序幕。
20日17時,也就是早于蔣介石發(fā)出“到古藺東南地區(qū)消滅朱匪”密電的2個小時,毛澤東精準把握時機,發(fā)出四渡赤水密電:“我野戰(zhàn)軍決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折而向東,限21日夜由二郎灘至林灘地段渡過赤水東岸,尋求機動?!奔t軍如猛虎下山向東猛撲。敵軍卻仍按照蔣介石命令往西北古藺東南行軍。紅三軍網第十一團政治部主任王平回憶說:“敵軍西進,我軍東進,各走各的,彼此情況都互相摸不清。有個晚上,軍網下令突破封鎖線,規(guī)定團長、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分開走,每個人帶一部分連隊。有些掉隊傷員到國民黨軍隊里上藥。司號員趙國泰混過敵人耳目到敵人炊事部門打飯吃?!本褪窃谶@種大膽的絕密穿插中,3月29日,紅軍順利突破烏江。
南渡烏江后,紅二師政委劉亞樓問毛澤東,紅軍繞來繞去,到底要去哪里?毛澤東微笑不語,用紅筆在地圖上畫出一道醒目的紅線,由貴州向西南,入云南,再折轉直指金沙江,構成一條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大迂川路線。就是這條大回路線,體現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戰(zhàn)爭精髓,體現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靈活戰(zhàn)術。“三人團”+“玻璃杯”一“贏得了”
三渡赤水之后,中共中央領導水平更加成熟,中央“神經中樞”也進行創(chuàng)新,按照既要耳聰日明又要指揮及時的實戰(zhàn)要求,實事求是,中央決策體制發(fā)生深刻變化,2萬多紅軍在蔣介石40萬大軍包圍中更加機動靈活,聲東擊西,從容不迫,如魚得水。
1935年3月10日,紅一軍網發(fā)來電報,建議進攻打鼓新場。主持中央工作的張聞天在茍壩召開中央會議。此時的紅軍兩次試圖建立根據地末成,敵軍又正在合圍,下一步行動將直接關系紅軍的生死存亡。多數同志贊同打。毛澤東因已深入掌握二局破譯密電,知己知彼,主張不打,事后證明毛澤東的意見是正確的。于是根據日常軍事指揮完全集權的需要,成立了新“三人網”(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來全權指揮軍事。
當時總司令部設有4個局:一局作戰(zhàn)、二局偵察、三局通訊、四局管理。鄒畢兆回憶:“毛澤東親自主管軍委二局,并要求絕對封鎖破譯敵軍密碼的消息?!薄懊飨钊氲轿覀冘娢郑粌H親白批閱密電,還和我們一個黨支部過組織生活。我們因為加班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有人生病,還有雷永通同志被敵機炸傷,都坐過毛主席的擔架,我也坐過一問。錢江誤食野菜中毒昏迷,毛主席把坐騎老黃馬給他,救了他一命?!?“毛澤東說,‘和蔣介石打仗,我們是玻璃杯押寶,看得準,贏得了。這個玻璃杯就是破譯敵人密碼工作?!?/p>
當時的紅軍,擁有一支技術高超的無線電偵察部隊。正是這支“高科技”部隊,保證了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運動戰(zhàn)并取得勝利的可能。
蔣介石密電當天變成紅軍的敵情通報
1935年3月21日,紅軍四渡赤水。有文章說“四渡赤水是秘密的”“貴州天無三日晴,蔣介石偵察飛機難以起飛,救了紅軍”。這些說法與歷史真實大相徑庭。實際情況是,21日當天蔣介石就探悉紅軍四渡赤水情報。潘文華、侯漢佑也密電致蔣介石。蔣介石立即發(fā)出密電,調動40萬大軍圍堵,一窩蜂追來。但是,蔣介石這封密電同時被紅軍無線電偵察部隊接收。終于蔣介石啟用的是與龍云新制定的密碼本,其中又有很多古怪地名,破譯難度大,但是,紅軍戰(zhàn)勝閑難,只用10多個小時就破譯成功,送到毛澤東面前??偛苛⒓撮_會研究,22時將其譯成紅軍總部的《敵情通報》:“蔣探悉野戰(zhàn)軍于21日晨巾太平渡、二郎灘一帶渡赤水河,向東回旋。”“郭勛祺旅跟追中。蔣令上官云相所部在遵、桐、松坎各地嚴陣同守……”這份通報,將蔣介石密電中圍追堵截的兵力部署絲毫不差地變成紅軍掌握的敵軍部署件。
鄒畢兆在回憶錄中寫到,當晚毛澤東對曾希圣說:掌握的敵人情報很及時,個作做得不錯。走夜路是要打個燈籠的,紅軍長征也得有個“燈籠”。那就是準確及時的敵人情報。
在瞬息萬變、生死攸關的突破封鎖線戰(zhàn)斗中,紅軍連續(xù)破譯敵軍密電。二局偵收員賀俊偵回憶說:“我和錢江兩個人,他一部機器我一部機器,我走前面他就走后面,他走前面我就走后面,兩個人輪流,一天都不能夠停?!薄扒閳笳莆站褪悄莻€程度:國民黨師以上的100%,密碼100%,報文100%。”
敵軍一個也不能破譯紅軍密電
紅軍能夠破譯敵軍密電,難道敵軍不能破譯紅軍密電嗎?
四渡赤水需要高度機動,更需要電臺緊密聯(lián)系。中革軍委三局負責通訊聯(lián)絡,專門配備4部電臺。各軍網和部分師以及下部網也配電臺,合計14部。四渡赤水,連日行軍,天天麇戰(zhàn),急如星火。3萬紅軍白始至終都耳聰目明,上下同心,在40萬敵軍包圍圈中穿插,縱橫馳騁,聲東擊西。紅一、紅三、紅五、紅九軍團拱衛(wèi)軍委縱隊,緊張有序,密電聯(lián)絡,從無泄密。這些電臺報務人員都是瑞金總司令部無線電訓練班學員。紅五軍網電臺政委李白是鄒畢兆在二期訓練班的同學,到延安后被李克農派往上海,戰(zhàn)斗在敵偽心臟,上海解放前20天不幸犧牲,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角李俠原型。
最能說明敵軍一個也不能破譯紅軍密電的例證,是紅九軍網佯裝中央主力欺騙敵軍長達20天的戰(zhàn)例。1935年3月27日,中革軍委密電派出紅九軍團轉至甘溪地域,向敵佯動。這是中革軍委為保汪紅軍主力突破周渾元、吳奇?zhèn)?、王家烈、孫渡4道封鎖線而采取的絕密行動。中共中央領導特派中央縱隊政委何長工到紅九軍團擔任政委。軍委三局政委伍云甫日記中提及,為確保通訊聯(lián)絡,中革軍委特加派一個30分隊電臺到九k(軍)。紅九軍團在封鎖線展紅旗、打伏擊、放煙火,大造聲勢,佯裝紅軍主力,在敵軍十幾萬大軍中左沖右突,神出鬼沒,從而保汪紅軍主力順利突破烏江。蔣介石3次上當受騙,甚至與在前線堵截的下屬周渾元發(fā)生爭執(zhí),延誤追擊。紅九軍網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回憶:“4月7日,偽裝中央軍繳了長巖民團70支槍;次日,沒收反動首領鹽莊,給1000多人分了鹽;4月29日,我們接到軍委電令繼續(xù)西進,渡過北盤江?!?個月后,紅九軍團圓滿完成佯裝主力任務。中革軍委通過無線電導演的如此絕密大事,敵軍從未識破。
此前,蔣介石可是玩弄破譯密電的能手。他曾通過陳立夫派出特務檢查郵電局電報底稿,破譯密電,打敗軍閥孫傳芳;他在侍從窒組建以密碼破譯專家黃季弼為首的-門機構,破譯各地軍閥密電。1933年春,他親自命令黃季弼偵譯紅軍密電。黃季弼經過2個多月研究后沮喪地報告:毫無頭緒,無從下手。
鄒畢兆曾說:“我軍自編密碼,是那個時代最先進,最安全的密碼體制,最早編制這套密碼的人署名伍豪,伍豪就是周恩來?!?/p>
原來,紅軍對于各種電報內容自首至尾均用密碼,以號碼數目替代密本名稱。譯電法則引用復譯法編成表式,表式是巾0000號至9999號的1萬號之中任意抽用,隨時變更,發(fā)電人及收電人彼此均有此表對照,故密本究竟共有多少種、每種用多久、何時更換,均無從分析。
毛澤:東的 “斬首行動”
毛澤東得到二局“3月24日蔣介石巾四川飛抵貴陽”的密報后,乘敵人在貴陽防備空虛,指揮紅軍主力立即掉頭南下,直逼貴陽。
蔣介石聽說紅軍直奔貴陽而來,疑似“斬首行動”,他心驚肉跳,4月1日至8日,連發(fā)13封密電、7個手令,特令周渾元、吳奇?zhèn)タv隊和一直徘徊在滇黔邊境的滇軍孫渡縱隊星夜兼程前來救駕。同時,對防守烏江不力的主官黃道南革職查辦;對追擊不力的吳奇?zhèn)タv隊司令嚴加訓斥。
蔣介石侍從窒主任晏道剛中將事后回憶說:“蔣介石當晚拉稀了。反復地起夜,又造成宋美齡著涼感冒?!笔Y介石在緊急調動10萬大軍保駕同時,還準備了空中、陸路逃命通道。蔣介石命貴陽警察局長土天錫準備小轎、快馬到行轅,以便逃命。
鄒畢兆回憶:“1935年4月4H,紅軍先頭部隊已向貴陽逼近,4月5日中革軍委也已過腳都河到谷集(均在貴陽城東面)。紅軍突過烏江時李抱冰十六軍也急忙跟著從遵義南開,其他敵人都在拼命地向貴陽涌來保駕。蔣介石惶惶不可終日。”
不僅如此,4月2日,二局破譯蔣介石密電有“顯有東竄之勢”的話語。毛澤東見微見著,再派出一部兵力,向貴陽東方甕安方向佯動,故意讓敵軍飛機發(fā)現,讓蔣介石錯上加錯。蔣介石益發(fā)堅定他的錯判:紅軍要到湘西!緊急命令各路國民黨軍向東星夜馳進,“均至甕安附近會剿”。蔣介石越過龍云直接給孫渡發(fā)電要求“兼程猛進”,還親自接見孫渡,與他稱兄道弟,獎銀圓5萬。孫渡受寵若驚更加賣命。4月8日,孫渡乘大卡車飛奔前線,被相向而來的紅軍伏擊,孫渡命令“絕不停車”,卡車沖過伏擊圈后毀壞,警衛(wèi)員一死三傷。之后,孫渡仍然按照蔣介石“會剿”密電奮力東進。鄒畢兆回憶:“由于紅軍佯為東進,孫渡的滇軍3個旅競向貴安東開。蔣介石的軍隊全數東調,去布置一場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毛主席也正要誘使敵人盡量向東調,去的越多越好?!?/p>
4月7日,二局偵知孫渡縱隊已過貴陽并繼續(xù)東進,毛澤東大喜:兩個半月前就已布局的大迂回終于實現,云南空虛,紅軍得救了。他立即下令秘密突圍西進。4月9日,紅軍在貴陽以東20公里處突然轉向西南,從貴陽、龍里之問敵軍防線30公里的空隙中穿過。國民黨40萬大軍都按照蔣介石密電,兼程東進圍殲,紅軍3萬將士則按照紅色電波的指引,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向西南進軍,經云南北上大西北。直到4月23日,紅軍已經進入云南,打響入滇的第一仗,蔣介石這才大夢初醒。
無線電技偵多次扭轉戰(zhàn)爭危機
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3人是紅軍破譯敵軍密碼的核心。鄒畢兆親手記錄中央紅軍破譯成果,將之取名為《心血的貢獻》,里面記載了從1932年10月至1937年底,二局共破譯蔣介石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各種密電達1050封,平均每月17封。而敵軍破譯的紅軍密電是0。原總參三部部長彭富九說:“我把這個見證技偵創(chuàng)業(yè)史的珍貴小本子交給保密窒,現已成為技偵檔案的鎮(zhèn)館之寶?!?/p>
長征中,紅軍總司令部甚至比敵軍某些軍、師主官更早地看到被破譯的蔣介石的手令、密電。20歲的曹祥仁、19歲的鄒畢兆,拿起偵收的密電數碼,只看一遍,立即就能看出段落、看出重復字碼。他們破譯的關鍵在于發(fā)現重復,抓住重點要害,腦海里立即將其變換成阿拉伯數碼,隨即變換成漢字,直接報告敵人密電內容。敵軍收發(fā)報臺還在校對、對照密碼本譯電,紅軍領導已先敵研究對策。
徐向前元帥晚年時說:“我們黨史、軍史……對隱蔽戰(zhàn)線、情報戰(zhàn)線反映不夠。我們打了一輩子仗,對‘毛澤東用兵真如神的提法心悅減服,但是,毛澤東用兵真如神是以情報為基礎的?!?/p>
正如毛澤東在長征結束后所高度評價的:長征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著燈籠走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