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理直氣壯看上去好像沒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氣勢足一點呢?別忘了,我們老祖宗還有一句話呢——有理不在聲高,得理還須饒人。如果是對待敵人,對待那些居心叵測的小人,我們當然要“理直氣壯”。現(xiàn)實中,這樣深仇大恨的對立畢竟很少。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指出:“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因此,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不足,理直氣壯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氣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夠體現(xiàn)出批評者的涵養(yǎng)和氣度。
人人都愛聽好話,誰也不愿挨批評。既然如此,批評就成為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有技術的人會做得很好,既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又讓對方樂于接受,使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當年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他親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磚頭砸另一名同學,遂將其制止,并責令他到校長室接受批評。陶先生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苯又置鲆粔K糖給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碧障壬焯统龅谌龎K糖給他。這時男生哭著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碧障壬帜贸龅谒膲K糖說:“你已認錯,再獎勵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睂W為人師,行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為人民教育家,在批評這件事上,沒有理直氣壯、盛氣凌人,技術含量相當?shù)母摺?/p>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面對他人的錯誤,我們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饒,而要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這樣說出來的話才具有客觀性、公正性,從而更好地評價人。明代思想家呂坤說:“心平氣和,而有強毅不可奪之力?!笨梢?,和氣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直抵心靈的力量,而那種盛氣凌人、靠粗暴打壓的力量,根本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理直不必氣壯,這需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得饒人處且饒人,需要有一種自律、自我控制的修養(yǎng)。義正需辭婉,理直也語柔,這不僅是一種寬容與謙讓,更顯示了一種風度與涵養(yǎng),能夠讓你有一個更為和諧友好的人際氛圍。
賞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遇事認為自己有理,就咄咄逼人,絲毫不讓他人,使得他人一度陷入尷尬難堪,導致人際關系十分緊張。其實,這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有理還得讓三分。寬容大度是一種良好的修養(yǎng),也是一種做人的美德。當別人理虧時,給別人一個臺階下,這不是懦弱,而是智慧。理直不必氣壯,理直更須氣和。人際交往中,多一分寬容與大度,就會多一分和諧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