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里有個老房子,薄薄的木板,圍成四堵墻,一扇小木門,門左邊有一扇用皮紙糊的小窗戶,它顫巍巍地立在一個斜坡邊。
寒冷的冬天,凜冽的西北風(fēng)肆無忌憚地穿透木板縫隙,穿著單薄衣裳的我們就像鉆進了無處藏身的“冷柜”里。
廚房與客廳連在一起,只用一大塊竹篾子隔開,中間還斷了一大截,就像一個窮酸孩子褲腿上的大破洞。每當燒飯灶火猛烈時,客廳里的人都能感覺到那熾熱。廚房邊上是豬圈,老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靈巧地把廚房、廁所、豬圈、樓梯,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雖是簡陋、擁擠不堪,可老房子卻是我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個落腳點,它敞開那溫暖的懷抱,溫情地擁抱著我,陪伴著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歲月荏苒,現(xiàn)在我已是白發(fā)鬢添,回首半程,溫情的記憶中,老房子里發(fā)生的趣事,時常讓人感懷不已。
自從農(nóng)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后,溫飽問題已經(jīng)基本解決。父母親干勁十足,真可謂“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農(nóng)村孩子早當家,廚房邊上的豬圈,母豬加上十幾頭豬崽,每天的食量也驚人。母親一大早就切好了蘿卜、青菜葉、番薯藤等,讓我在大鍋里煮成大雜燴。我用茅草引火,隨后灶里架上幾根干燥的粗柴,火燒得噼里啪啦,映得我臉通紅。接著我墊上小板凳,站在灶臺邊,費力地用一根粗木棒攪拌著,讓它們均勻地熟透。陣陣熱氣漾開,引得一旁的豬崽嗷嗷叫。一陣忙活下來,我早已累得氣喘吁吁。
煮好豬食,已是午飯時間,我燒好了中飯,摘洗好青菜準備炒。大弟幫忙燒灶火,小弟端著洗好的青菜站在鍋沿邊。我倒上菜油,媽媽曾經(jīng)告訴我,菜油要在鍋里燒透,我心想,溫度高一點兒去去生油味。誰知“騰”地一下油燒了起來,躥上來的火焰把我的劉海兒燒焦了。我尖叫了一聲,大弟慌亂地從灶火前跑出來,被橫亙著的木柴絆倒在地,狼狽地爬著逃到了客廳。小弟看見鍋里著火了,更是嚇得“哇哇”大哭,青菜“哐當”一下掉在地上了。我自己更是嚇得目瞪口呆,愣了幾秒,顧不上燒焦的頭發(fā),立馬端起一盆水,用力往鍋里潑下去滅火。只見油水順著鍋沿肆意橫溢,廚房一片狼藉。父母親回來了,驚恐未定的我們仨,結(jié)結(jié)巴巴地復(fù)述了剛才的一幕?!罢媸巧岛⒆?,這時候把青菜扔到鍋里,然后蓋上鍋蓋,炒起來可好吃了。”父親忍不住笑著說?!鞍パ?,人都快嚇死了,誰還想著吃青菜???”我心有余悸地嘟囔道。歲月匆匆,現(xiàn)在每每說起這件事,都會讓人開懷大笑。小弟開玩笑地說:“怪不得我一直不大喜歡吃青菜,原來小時候差點被嚇死?。 比绻麚Q成現(xiàn)在,我會毫不猶豫地倒進青菜,快速翻炒,那味道真是不錯的。
母親省吃儉用,買了兩斤蜜棗藏在樓上的柜子里,說是拜年走親戚用的。那時候,錢都是算計好掰著用,自己節(jié)約一點沒事,走親戚顏面還是要有的,為此,母親叮囑我們仨不能偷吃??墒牵覀兌际秦澴斓哪昙o,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我像著了魔一般,好幾次都夢到吃著甜甜的棗子,醒來時枕頭都濕了一大片。終于,我忍不住打開了包裝袋,迫不及待地塞人口中,甘甜的滋味真是潤開了五臟六腑,一個,兩個,三個……心驚膽戰(zhàn)地等了一天,母親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蜜棗少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一旦欲望占了上風(fēng),一切變得無法控制,我變成了“慣偷”,心里雖然也害怕“東窗事發(fā)”,但已是欲罷不能。
有天中午,我聽見樓上有“窸窸窣窣”的響動,躡手躡腳地上樓,趴在門縫里一看,竟然看見大弟手上正抓著一把蜜棗呢!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找到背黑鍋的人了!于是,我“噔噔噔”下樓,“義憤填膺”地報告了母親。差點兒氣暈的母親看著那所剩無幾的棗子,哪里容大弟分辯,拿起板尺一頓噼里啪啦揍打,在“酷刑”面前,大弟終于承認了全是他偷的??粗秽煌纯薜拇蟮?,我甚至還有點兒幸災(zāi)樂禍。時過境遷,參加工作后第一個月,我給大弟買了一大袋蜜棗補償,他得知原委,還嚷嚷著給他精神損失費,屁股痛了整整一個多星期呢!
昏黃的煤油燈閃爍著,忽明忽暗。夜晚的老房子多了幾分暖意。母親坐在煤油燈邊,戴著頂針納鞋底,一針一線融人了我的歲月里。燈火搖曳中,父親清了清嗓子,開始了我們非常期待的娛樂節(jié)目——講故事。
父親早年讀過幾年書,平時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F(xiàn)在想來,我從上學(xué)開始就喜歡歷史課,肯定與父親的啟蒙有很大關(guān)系。父親坐在嘎吱響的竹椅上,我們仨仰著頭圍坐在他旁邊。懵懵懂懂地記住了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quán)、周瑜等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發(fā)生的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等一系列故事。每次父親講完后,結(jié)合書中的人物,會給我們說說做人的道理。記得有一次講完赤壁之戰(zhàn)后,父親看著我們仨,意味深長地說道:“諸葛亮為什么會神機妙算借東風(fēng)?除了聰明之外,更是他厚積薄發(fā)的結(jié)果。做人要腳踏實地,還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父親的話我一直牢牢銘記,成為我人生路上的明燈。
上初中后,我買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三國演義》,打開扉頁就像見到故人,如此親切,如此人心,這也許是父親的緣故吧1
1990年,我們搬進了新修的兩間二層磚房,明亮寬敞,又裝上了時興的鋁合金窗戶,是村里第一戶這樣的人家,左鄰右舍羨慕不已,新房子的一切都讓人欣喜愜意。于是,老房子變成了雜物房,樓下改造成豬圈,樓上堆滿了柴火。沒有人煙味,沒有燈火,老房子慢慢地越來越沉默,慢慢被人遺忘了,猶如一個落魄的、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終于在一場大風(fēng)大雨過后,轟隆一聲巨響,老房子化為一堆塵土,只剩下幾塊基石,依然緊緊地抓著大地……
第二年,父親把老房子翻修成了三層半小樓房,依然屹立在斜坡邊上,就像一個生命的輪回。
責(zé)任編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