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彤
摘 ?要:學前教育工作能為我國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特別是在幼兒學前教育理念發(fā)生根本性轉變的背景下,加強家園合作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先介紹了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的基本內容,并分析了合作的意義,之后,介紹了創(chuàng)新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的發(fā)展途徑。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園;育兒專家;教育觀;合作共育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7-0008-01
幼兒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為家庭和幼兒園,加強家園合作,為幼兒創(chuàng)造統(tǒng)一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和幼兒園環(huán)境,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但是,從當前國內學前教育發(fā)展狀況來看,部分地區(qū)的幼兒教育存在著小學化趨勢,家園合作不徹底而且忽視了幼兒個性發(fā)展。對此,本文開展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研究,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
1.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的基本內容與意義
(1)基本內容
第一,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模式中,幼兒園會積極地引導幼兒家長參與到園區(qū)教育活動中。例如,在園區(qū)內建立食品衛(wèi)生安全管理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等方式,可提高家長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參與度。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的方式,可針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期間的身心成長情況進行交流,以便雙方就教育方法達成共識。比如,在季節(jié)更替時,如何搭配幼兒的衣物、如何制定科學的飲食,都可以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完成探討。
第二,幼兒園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進入到現(xiàn)代教育階段,仍有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些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后,自己的教育任務減輕,忽視幼兒的家庭教育。對此,幼兒園教育者要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讓家長們認識到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的深刻影響,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建適合孩子成長的健康家庭環(huán)境,使幼兒在家庭和在幼兒園期間,都能得到最優(yōu)質的教育。
(2)意義
幼兒階段是個體成長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時期,這一階段的成長會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影響。從某種層度上來說,幼兒教育是對他們開展的愛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同樣重要。開展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關心和愛護他人、講文明懂禮貌、尊重教育者和長輩的良好道德品質。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家長會重視良好家庭環(huán)境的構建,認識到自己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對孩子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僅如此,家園合作還能使家長和教師雙方交流各自的教育經(jīng)驗與成果,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做出努力。
2.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的新途徑
(1)邀請育兒專家提供專業(yè)指導
邀請專業(yè)的幼兒教育專家,能根據(jù)幼兒們在不同階段的發(fā)展需求與特征,提供針對性的育兒指導。例如,我國某地區(qū)幼兒園管理者提出將幼兒專家和園區(qū)的幼兒骨干教師組成教育小組,開展多樣的幼兒教育指導活動,實現(xiàn)線上和線下的雙向互動交流。專家團隊還會在幼兒園網(wǎng)站平臺上,開設“教育論壇”、“成長在線”和“愛心家訪”等活動,從而實現(xiàn)和家長的實時在線溝通交流,根據(jù)家長提出的問題,提供更具體的育兒指導建議。這種方式能降低家長學習和掌握科學育兒方法的門檻,并且逐漸認識到家園共育科學育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家園合作中,更積極地配合幼兒園和專家的工作。
(2)加強家長聯(lián)系實現(xiàn)互幫互助
合作共享的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模式主要指的是在幼兒園創(chuàng)建的教育平臺中,為家長和教師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提供交流渠道,使雙方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習幼兒成長與教育管理的有關技能。例如,我國某地區(qū)的幼兒園在開展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時,組織幼兒家長參與到“一加一助教”活動當中。在活動開展之前,幼兒園的管理者先對家長的專業(yè)、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將具有能力互補的家長安排到同一小組,以合作助教的方式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以“幼兒跳跳樂”體育活動為例,在體育活動中,一名小男生因為跳躍的方法不適當,而意外摔倒。這時,幼兒教師急忙上前試圖安慰孩子,但是被幼兒的父親制止。父親看到孩子并沒有受傷之后,遞給幼兒一張紙巾,讓他自己擦掉眼淚,并告訴他,男子漢要堅強,并陪他在一旁休息了一段時間。當孩子停止哭泣之后,父親指導他正確的跳躍方法,讓他重新回歸到游戲活動中,并取得成功。父親的這種教育方法能為幼師和其他家長提供參考,有利于豐富教育體系。
(3)組織社會實踐豐富共育經(jīng)驗
社會實踐活動能構建以幼兒家長為核心的互助型育兒管理系統(tǒng),通過組織各種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組織幼兒家長開展深入調查研究,明確地了解到幼兒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實際需求,并積極地反饋給幼兒園,幫助園區(qū)完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體系,提升家園合作的水平。
在社會實踐活動完成之后,幼兒園還會對參與活動的家長進行跟蹤調查,這種深入研究的方式能幫助幼兒園管理者掌握幼兒園家庭合作共育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根據(jù)不同的問題和具體的情況,提出對應的修正和完善策略,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服務。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當中,教育工作者與幼兒家長都要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要在今后的幼兒教育管理中,構建家園合作模式,并由此形成深度的家園共育模式。雙方從各自的角度出發(fā),對幼兒展開行之有效的管理,使他們的身心能得到真正發(fā)展,實現(xiàn)全方位成長。
參考文獻
[1]高善芳.幼兒園加強家園合作教育的意義及措施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9):34
[2]韋甜.保護童真童趣,共建美好未來—幼兒園家園合作策略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