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剛
摘 要:對法學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是目前法學教育的重要工作。對法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法學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極其重要。作為一門理論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并舉的專門學科,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還要求學生在碰到實際問題時要冷靜對待、正確分析。目前我國高校有關法學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模式比較單一,形式化嚴重,教師教學能力不一,學生從中汲取到的知識較少,自身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和提高。本文就關于加強法學實踐教學的若干思考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校;法學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1 引言
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只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這與法學教育理念中以應用能力塑造為目的的初衷相悖。所以,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法學教學模式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為今后的實際應用積累更多經(jīng)驗。
2 法學實踐教學的內(nèi)涵
法學實踐教學主要是指在傳統(tǒng)的法學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為了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擁有良好的法律邏輯和思維,使學生能夠真正解決現(xiàn)實中的法律問題而專門設置的法學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之中,法學實踐教學的類型有很多,大部分都是通過課堂案例模擬,法學知識辯論以及模擬法庭等各種不同的形式,這些活動大部分都和理論知識處于同一個實踐層次,也是學校內(nèi)部檢驗學生法學理論知識的重要練習。一般而言,法學實踐教學的課程包含有課內(nèi)和課外兩種,課內(nèi)的時間教學主要是強調(diào)以學生作為主體,主張在交流情境之中構建學生的知識框架體系。課堂外的實踐教學主要包含由學生自主參加各種法學知識交流活動,學生參與各種法律辯論,對學生的法學思維和邏輯進行初步鍛煉。法學教育不僅僅需要鍛煉學生們的思維,同時也需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可以使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去解決法律現(xiàn)實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過程之中,我們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開放性的教學體系,以便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擁有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為此,法學教育需要進一步突破在實踐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幫助學生們在實踐教育之中去鞏固自身所學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3 法學專業(yè)有效開展實踐教學的策略
3.1 從實際出發(fā),完善法學教學體系
以培育國家需要的綜合法律素養(yǎng)人才為目標。高校可以在課程設置過程中,老師和學生親密聯(lián)系,反饋信息,對課程設置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解決;學校也可以和法院、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進行合作和交流。合作交流機構的開展為法學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極大的助力,在實習過程中,法學生可以在各專業(y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實際教學,讓學生在處理案件或者材料中得到成長,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積累經(jīng)驗,為學生未來擇業(yè)提供幫助。
3.2 開展內(nèi)容和形式更加開放的課堂教學
法學實踐教學需要由教師設置具體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需要結合選擇學生最容易接觸的社會生活問題進行探討,通過聯(lián)系學生們的社會生活實踐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法學實踐教學除了以上的開放性之外,同時還需要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例如法學實踐教學可以開展以案例為探討的案例教學法,就某一典型案例進行探討。與此同時,法學實踐教學還可以進行角色模擬。角色模擬主要是指通過模擬法律角色來了解法律程序,通過不同的角色模擬還可以進行虛擬的辯論。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仿真實習法以及實戰(zhàn)演練法來進一步做好實踐教學,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3.3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實踐性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去自我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當一名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要讓學生能夠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成長,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為今后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實踐、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去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可以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4 建立網(wǎng)絡共享以及交流平臺
法律實踐教學可以有助于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和時間限制,可以建立起更加開放的學習平臺,有助于高效互動的進行學習。通過網(wǎng)絡共享的方式可以學習學生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逼真的對話平臺。在進行法學專業(yè)教育之時,一名教師可以組建學生交流群,在群里定時公布一些案例,通過這些案例探討可以使學生們學以致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內(nèi)部有多名成員,由成員內(nèi)部對上傳至群共享的案件進行討論,供大家進行學習。
3.5 變革法學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
要改變傳統(tǒng)靜態(tài)的、單一的、臨時的評價機制,建立動態(tài)化、多元化、常態(tài)化的評價機制。一方面要從事前、事中、事后分階段加以考核,每一階段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如此才能做到評價的全面性、準確性、科學性;另一方面,要擴大評價對象,引進新的評價主體,既要評價參與實踐教學的教師和學生,又要考核法律院校本身。評價主體除了學生、教師、學校之外,可以引進第三方評價主體,比如來自法律事務部門的人。只有重構法學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法學實踐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3.6 進一步加大教育實踐設施的建設
為了可以進一步推動法學實踐教育向前發(fā)展,法學院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實踐設施建設,通過良好的實踐設施可以進一步完善當前實踐教育的效果。為此,法學院可以每年購置一些全新的實踐教育器材,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教育基地,幫助學生們更好的進行實踐學習。綜上所述,為了可以進一步推動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向前發(fā)展,我們需要開設更加豐富的教學課堂,同時還可以建立起網(wǎng)絡共享交流平臺,進一步加大教育實踐設施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推動法學教育上一個新臺階。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法律職業(yè)技能提升有著積極影響。然而,從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依然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學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xiàn),所以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完善當前法學教育實踐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邵文濤.我國本科法學教育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運行[D].山東師范大學,2017(6):14-15.
[2] 李健.試論我國高校法學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改革與完善[J].理論界,2016(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