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外交“戰(zhàn)狼”了嗎?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4日的記者會回答了23個問題,哪一條回答能對一個“戰(zhàn)狼”式的外交政策進行印證呢?他的回答有對任何國家內部事務的指手畫腳嗎?威脅制裁誰了嗎?他的“最強硬回答”大概要算被問到美國一些針對新冠疫情訴訟會不會導致中國在美財產(chǎn)被扣留時,他指責那些訴訟是“三無產(chǎn)品”,表示想敲詐中國人民的勞動成果是“白日做夢”。
要說“戰(zhàn)狼”,哪國的外交也沒有美國外交更登峰造極。看看現(xiàn)在美國在制裁多少國家,美國在世界多少地方維持著駐軍,又在就多少國家的事務發(fā)號施令,說三道四。
中國一直強調共同利益,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只是在自己受到各種攻擊時進行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反制。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中國更像是“功夫熊貓”,它倒是蠻形象的。
中美關系一段時間以來的消極動向令全球關注。不能不說,中美關系不斷下行是這兩個大國互動的過程。雙方互不信任,你一招我一式,緊張輪番升級。雙方都能指出對方是兩國關系惡化原因的理由,雞生蛋,蛋生雞,越往后越像是一筆糊涂賬。
然而如果不帶主觀情緒地客觀看中美關系,我們可以列出以下最基本的事實:
第一,中國是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至今沒有形成能對美國發(fā)起實質性挑戰(zhàn)的力量,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意愿。
第二,美國對中國有戰(zhàn)略疑慮,中國也有對本國愿景的各種表達。但是,中國對外關系的核心內容是商業(yè)。中國可以被描述為“海外軍事擴張”的表現(xiàn)可以說微不足道。中國只是在與周邊國家有領土爭議的地區(qū)有一些活動,而且總體上是克制的,其證據(jù)是中國已經(jīng)30多年沒與周邊國家發(fā)生軍事沖突了。
第三,中國通過商業(yè)擴大影響力,這是個互利度非常高的過程,而且中國是在美國主導的多邊貿易體系下這 樣做的。中國沒有強行改變貿易規(guī)則,對美貿易順差也是在這套規(guī)則之下,中國人用辛苦勞動積累起來的。
第四,中國與美西方政治制度不同,導致了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摩擦。但中國總體上不是個對外輸出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被西方指為中國的所謂“大外宣”的目的僅限于增加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的對華了解和好感,促進彼此關系的和諧,而完全不存在顛覆西方制度的企圖。后一點可以說中國人連想都沒想過。在雙方的意識形態(tài)摩擦中,西方無疑是咄咄逼人的進攻方,中國是防守方。
第五,美國精英總有想要塑造中國的意愿,他們對中國近年來更加堅定自己的政治道路很惱火,其中也夾雜著他們對中國道路越來越成功可能沖擊西方社會自信的擔心。但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應斷言是中國的錯。畢竟,中國有在不干涉他國發(fā)展方式前提下走自己路的權利。
第六,美國特朗普政府發(fā)動對華貿易戰(zhàn),其做法確實是霸凌的?!懊绹鴥?yōu)先”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普遍反感,中國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華盛頓向中國甩鍋則完全是白宮和共和黨出于競選目的采取的惡劣操作,是一種典型的國際流氓主義。
所以說,給中國外交貼上“戰(zhàn)狼”標簽是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tài)操作,有些網(wǎng)民這么說說也就罷了,西方主流輿論如果拿這個標簽針對中國外交說事,則是將自己的國際政治思維庸俗化,屬于典型的嘩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