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
摘 ? 要:信息技術學科立德樹人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社會責任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有信息規(guī)范的自律意識與行為,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該融入學生信息自律行為的教育,遵循針對性、社會性、法治性、道德性的原則設計學生信息自律教育情境。
關鍵詞:信息自律;情境設計;四個原則
信息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當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性、工具性學科。其學科價值在于知識性、人文性、社會性。未來社會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更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信息社會責任感,信息社會責任素養(yǎng)的核心是學生信息行為的自律,學生信息自律行為的教育應該貫穿信息技術教育的全過程。其基本路徑主要是結合教學內容、借助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培育學生信息自律行為教學情境的設計應該遵循針對性、社會性、法治性、道德性原則。
1 ?針對性原則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教學推行項目學習方式,項目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過程具有創(chuàng)新特質,發(fā)展學生的思考力、探究力、創(chuàng)新力。要求教師教學準備過程中設計素養(yǎng)取向的學生學習情境,設計滲透學生信息責任素養(yǎng)、為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服務的達成教學目標的情境,情境內容應該具有培養(yǎng)學生信息自律的針對性。
針對學生信息自律現狀,設計學生信息自律薄弱的反面教育情境。隨著自媒體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普及,不少高中生表現出信息自制力不強、信息分辨力不強、選擇力不強。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以及不良信息的動態(tài)跟蹤;有的學生為了快速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yè),運用自媒體解題軟件直接查找作業(yè)題目的解答,抄襲答案;有的學生忽視網絡正面價值,傾向于負面價值,追求信息自由的生存狀態(tài),對于網絡以及自媒體中的謊言更談不上批判性吸收,相反會表現出對誠實有禮的反叛。
2 ?社會性原則
學生信息自律的社會性表現在信息社會環(huán)境中信息行為的責任性,也是學生個體在信息生活中文化修養(yǎng)、道德思想、遵紀守法等品質的外在表現。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應該擔負培養(yǎng)學生信息安全意識、關注國家發(fā)展、具有民族信仰的使命。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情境設計中遵循社會性原則,設計加強學生維護他人合法權益、維護公共信息秩序、維護社會信息生態(tài)等方面內容的教育情境。
網絡是個大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增強學生網絡行為的社會性,就是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信息關系,正確地運用互聯網及其相關媒體。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有利于學生維護自身信息安全,有利于學生自己識別、判斷各種各樣的信息,有利于學生防范不法分子的欺騙、煽動等不良現象。設計學生個人信息安全教育情境,如教學“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時,可以設計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教育情境;教學“音頻、視頻、圖像信息加工”時,可以設計造假造成危害的反面情境,規(guī)范學生信息加工自律行為;可以設計識別造假的音頻、視頻、圖像信息正面素材的情境,提高學生對造假、造謠等信息識別的水平。教學“信息交流”時,設計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新中國70年來巨大成就展示等情境,滲透對學生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形象教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3 ?法治性原則
網絡信息跨越時空、全球化傳播,網民信息行為自律,有助于凈化網絡環(huán)境,構建人類網絡社會命運共同體。如果把信息加工、信息交流的知識用于造假、造謠、欺詐、政治斗爭等不法行為,那將會給自己、他人、國家、社會帶來許多危害。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增強學生信息行為的法治性。
立德樹人時代的呼喚,要求信息技術學科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計具有法治意識教育意義的情境。設計學生信息知識探究活動中信息行為尊法、守法、自控的情境,設計學生信息行為自律的自省、約束情境。培育學生信息行為自覺做應該做的、能夠做的,杜絕不該做的、不能做的,培養(yǎng)學生信息行為良好的意志品質,正是信息技術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學生信息行為的法治性,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法律意識是現代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法治行為是現代公民必備的素養(yǎng)。教學“信息集成”“信息發(fā)布”時設計公民享受信息權利與履行信息義務相統一的學習情境,教育學生確立信息行為的社會責任意識。
4 ?道德性原則
自媒體的快速普及,交友軟件廣泛使用,親友群、同事群、閨蜜群、單身群等各種交友微信群應運而生;學術團體、行政部門、中學生世界等各種微信公眾平臺琳瑯滿目,信息的傳遞、發(fā)布是史無前例的快捷方便。信息社會環(huán)境下,信息道德建設異常重要,信息技術學科應當承擔起學生信息行為道德自律教育。教師教學情境設計中滲透學生信息道德責任教育、道德意識教育、道德行為教育。
信息社會責任素養(yǎng)要求學生能夠遵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理準則,學生無論是在現實信息空間還是在網絡虛擬信息空間,都要理性判斷和使用信息技術新觀念、新事物,做到講究信息公共道德、家庭美德,對自己信息行為負責,講究人文情懷,積極主動為綠色生態(tài)信息環(huán)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如設計"信息智能化加工"教學情境時,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的日本,已經生產家庭服務員機器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對倫理和道德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需要批判性對待、開發(fā)、運用。
情境教學給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帶來了形象化、生動化,情境內容的選擇既要與教學內容緊密關聯,同時也要融入學生信息行為法律、道德、倫理等自律教育,履行個人在信息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做到信息行為社會價值取向和個人價值準則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