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琴
摘? 要:一般情況下,高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基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重要介質?;瘜W素養(yǎng)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的思想基礎,在高中化學課堂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文對目前貧困地區(qū)的高中化學課堂進行了調查,通過數據分析其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該文以甘肅省某中學為例,分析高中化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其加以分類。根據分類隨機抽取校內不同的化學課堂開展調查,同時對相關教師進行采訪。
關鍵詞:貧困? 高中? 化學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4(a)-0183-02
1? 調查方法
(1)實地觀察法。以甘肅省國家級貧困縣某中學為例,以高中化學類別不同作為區(qū)分依據,分別觀察幾位化學教師86節(jié)課程,并對其進行詳細記錄。通過SPSS一致性理論對其進行剖析可以得知,化學定義與化學語言一共23節(jié)課,化學理論與算數一共25節(jié),元素類課程22節(jié),實驗課10節(jié),練習課6節(jié)。
(2)晤談法。晤談法主要是對化學教師進行詳細的采訪,進一步了解該中學目前化學教學的狀況。這次接受采訪的教師多為男性,平均年齡30歲左右,其中男性12人,女性6人[2]。
2? 調查結果
2.1 化學定義與化學語言分析
化學定義與化學語言主要依靠教師的單方面講解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通過教師的講與問,一部分學生能夠自行思考回答,但是仍舊有大部分的學生難以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積極性較低,對于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也抱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缺少學習主動性。
由筆者研究調查發(fā)現,此類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師主導行為平均163次,占總數的81.91%,而生主導行為則占18.09%。通過這一數據能夠得知,對于高中化學課堂來講,教師主導占據著極大的比重,雖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看似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公同解決問題,但是實際上學生并不是出于主要位置上的,大部分的化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以化學課堂的整體來看,“講”占據了課堂相對較多的時間,分別是61次與1304s,而問只有60次,思考、交流等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根據數據可知,教師在進行化學定義與化學語言教學時,主要采用的是“講”,留給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過少,導致了學生對于化學課堂的概念只停留在教師單方面的灌輸,無法體現新時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對于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活動等,因為在其設計過程中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無法調動起學生對于化學的探索心理。這種被動型活動不僅對于學生學習化學起不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還會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同時影響到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3]。
2.2 化學理論與化學計算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較為重視化學理論與計算的講、算,學生的思、動等方面依舊占據極小的比重,學生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無法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化學課堂,直接導致其對于化學理論的概念不熟悉,在計算中容易出現錯誤等[4]。
由調查結果可知,化學理論與化學計算課堂中,師主行為對平均164次,時長共2010s,占總數的87.70%,生主行為對平均有23次,共用時735s,分別占教學行為對總數的12.30%,其中交流與思考均有4次,占據極小的比例。根據數據可以了解到,教師在這一類型的教學中,仍舊對講解較為側重,提問的次數不多,甚至其中有一部分是教師的自問自答,學生回答的形式也多為班級集體回答,缺少使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計算方面,學生自己進行運算分析的時間較少,沒有機會將學習到的公式等加以應用,更不用提思考與交流了,在教師講解計算過程時,學生大多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地聽講,如果不跟隨教師的步驟一起進行思考,學生難以正確地理解計算過程中某些步驟的作用,阻礙了學生對于化學原理的正確應用。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化學理論和化學計算課堂中教師平均使用了46個教學行為鏈,其中最多的是自答型鏈為25個,占總數的54.35%。幾乎占據了課堂進度的半數,教師在依據化學理論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時,缺少一定的趣味性,無法調動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并且所涉及的活動留給學生自由思考與交流的時間過少,導致學生對于活動并沒有很高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效率。
2.3 元素教學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元素化合物教學過程中,師主行為平均有132次,共用時1720s,分別占教學行為總數的77.65%和課堂時間的63.80%;生主行為平均有38次,共用時976s,分別占教學行為總數的22.35%和課堂時間的36.1%。通過這些數據我們能夠看出,教師在元素教學中主要采取問問題的方式來活躍課堂,然后為學生講解有關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點,最后再由教師對整節(jié)課進行整合。雖然教師提問占據較大比重,但是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仍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利于教學課堂的有序開展。
3? 分析調查結論及其問題原因
(1)第一點是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性較低,教師無法在課堂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仍舊采用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的能力。
(2)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教師提問之后沒有學生作答,這時候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通常都是自己將問題回答然后進行相關的講解。教師對于學生的身心狀況了解得不夠全面,不知道學生在課堂中究竟對知識掌握了多少,只是按部就班地為學生講解教學內容,不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交流,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3)對于高中化學課中較為重要的實驗部分,多數教師仍舊采用“講”這一教學方法,而學生單方面地對實驗步驟進行背誦,對于實驗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原理不甚了解,教師對于實驗過程大都是根據書本復制粘貼,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實驗課程的考核標準大都是學生對于實驗步驟的背誦是否全面,直接導致實驗教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4? 結語
通過上文的調查結果可知,造成貧困地區(qū)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堪憂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較低、教學經驗有限、對于新興的教學觀念接受不到位等,一方面教師不同能通過教學課堂而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教學形式缺少合理的選擇,無法突出高中化學課堂的魅力,從而使得學生無法提升自身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率。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針對以上情況進行自檢自查,進一步完善化學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學有所長、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 王硯.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及處理對策探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三期座談會資料匯編.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2] 韋勇克.淺談如何提高貧困山區(qū)高中學生化學課堂效率[J].赤子,2014(24):300.
[3] 郭永和.邊疆貧困鄉(xiāng)鎮(zhèn)高中化學新課程探究式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
[4] 陡永峰.淺談貧困民族地區(qū)高中化學新課改狀況的體會[C]//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學會,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