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要: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突發(fā)問題,這就對新聞記者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應變能力是新聞記者的重要能力體現(xiàn),直接關系到采訪的成功與否以及稿件質(zhì)量高低。本文闡釋了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討了如何提升新聞記者采訪的應變能力。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提升路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開始進入眾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是傳媒行業(yè)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可以說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良好與否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于新聞記者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應變能力,而且在多方面新聞產(chǎn)生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新聞記者開始將多角色應變能力看作是自身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只有在進行過程中不斷的進行角色變換,才能充分挖掘新聞的潛在價值,但是這無疑是對新聞記者的一種能力考驗,所以在新聞采訪過程中,也更加需要新聞記者系統(tǒng)的鍛煉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不斷豐富專業(yè)素養(yǎng),使新聞記者能夠更好的挖掘采訪對象和內(nèi)容,提升采訪內(nèi)容的可讀性與真實性。
一、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新聞記者在實際的采訪工作中,通常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自己只需要向采訪對象提出問題,就能夠掌控采訪的主動權,然而這與實際狀況有著較大的差別。新聞記者面對的采訪對象涉及到很多方面,這些人物千差萬別,所以,即便新聞記者在開始采訪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采訪過程中依然會出現(xiàn)很多意外。部分采訪對象不但不配合采訪的問題,而且還會提出一些反問;部分采訪對象只對于自身有利的問題進行回答,對自身不利的一些內(nèi)容則不會做任何回答;部分采訪單位和個人不愿意接受采訪,因此,某些情況下新聞記者要能夠運用隱性采訪的方式,實現(xiàn)采訪目的,獲取高價值新聞。
新聞采訪中的現(xiàn)場性與真實性會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采訪過程中遇到突發(fā)事件,那么記者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應對,采用合法方式來最大限度的捕捉有效新聞內(nèi)容,提升新聞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要嚴格遵守只有道德,不能夠被外界因素所影響,導致新聞失去公正性與真實性。所以,在實際采訪工作中,提升應變能力對于新聞記者具有重要意義。
二、提升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的策略
(一)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采訪方向
當采訪中遇到各種突發(fā)狀況時,良好的應變能力可以幫助記者調(diào)整采訪方向,獲得期望的新聞內(nèi)容,順利結束采訪。在新聞采訪中,特別是新聞人物的采訪,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采訪對象的隱私,這可能會導致受訪者出現(xiàn)抵觸心理,拒絕接受采訪。因此,要準備好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在實際采訪過程中盡可能的避免提及對方的隱私。
(二)最大化體現(xiàn)新聞價值
由于新聞記者工作的獨特性,記者必須能夠獨立進行工作面,有時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會需要與攝影師合作,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記者都是單獨進行采訪的。記者自身的判斷方式和應變能力,直接影響了記者的采訪新聞質(zhì)量,所以,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應變呢理工,從而在采訪過程中針對采訪目的進行提問,使新聞的價值達到了最大。由于新聞的及時性,大部分是緊急情況和突發(fā)情況,所以記者沒有很多時間去做充分準備。記者必須抓住機會,立即判斷采訪的方向,圍繞新聞的價值進行采訪,并確定好采訪中需要提出的相關問題,確保新聞的價值。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需要從受訪對象回答中提取相關信息,通過新聞現(xiàn)象發(fā)掘其內(nèi)在價值,并不斷優(yōu)化采訪的方向和角度,提升采訪效果。
(三)把握采訪對象情感變化
提出來講,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會與受訪對象進行面對面交談。因此,采訪的氛圍會直接影響采訪的順利程度。因此,記者可以根據(jù)采訪對象的情緒變化來調(diào)整采訪的內(nèi)容和方式,從而使采訪對象產(chǎn)生舒適的感覺,積極配合采訪,最終保障新聞采訪工作高效完成。例如,在采訪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時,可以首先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對企業(yè)的發(fā)展狀況進行探討,然后轉(zhuǎn)變定位,以朋友的口氣來對企業(yè)家的家庭和工作團隊狀況進行了解,這樣,不但能夠保證采訪中氛圍的輕松愉悅,同時也有助于更加深入的挖掘采訪內(nèi)容,確保新聞價值的最大化。
(四)善于捕捉新聞細節(jié)
在采訪中,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看似并不起眼,但常常會是新聞采訪順利完成的干擾因素,新聞記者應該善于觀察,從細節(jié)中準確、快速地判斷新聞的關鍵,要認真觀察采訪對象的語言、動作、情緒等,找出其中蘊含的內(nèi)在價值。此外,新聞記者還要根據(jù)采訪對象的興趣所在,靈活改變自己的提問技巧和提問方式,以此為切入點,對采訪對象進行引導,營造和諧的采訪氣氛,使采訪對象產(chǎn)生共鳴,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完成。有時候直奔主題的采訪方式容易引起采訪對象的反感,這時就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先聊家常話題,再逐步深入主題,達到采訪目的。
(五)培養(yǎng)現(xiàn)場提問能力
新聞采訪工作的本質(zhì)是為了對社會大眾的觀點進行引導,降低不良事件對社會的影響,對社會事件的真相進行還原。所以,在實際的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不但要明確采訪立場,同時還要能夠與采訪對象進行換位思考,從而在采訪過程中實現(xiàn)對采訪對象的正確引導,最終完成采訪。在采訪中,記者自身的應變能力直接影響到采訪對象接受采訪的意愿,較強的應變能力能夠使采訪對象樂于接受采訪,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價值。因此,實際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要重視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強化自己的提問技巧。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訪過程中,要避免提出一些生硬的問題,應該盡可能的采用柔和、委婉的方式和語氣來提問一些問題,同時問題與問題之間應該出在連貫性,這樣有利于采訪對象回答問題的連貫性,也有利于記者獲取更多的信息,挖掘其中的新聞價值。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變能力是新聞記者非常重要的一項素養(yǎng),新聞記者在工作中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的應變能力,只有這樣,在面對突發(fā)的新聞事件時新聞記者需要以其專業(yè)的態(tài)度和極強的應變能力來掌控整個新聞采訪現(xiàn)場,逐步增強采訪效果,實現(xiàn)新聞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劉璇. 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提高路徑探索[J]. 中國傳媒科技, 2018, 306(09):98-99.
[2]單永梅. 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J]. 科技傳播, 2015, 007(012):154,138.
[3]陳綺娜.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提升[J]. 新聞研究導刊, 2019, 010(004):16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