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倫理道德與文化堅守:南越華文短篇小說的婚戀書寫

      2020-05-26 02:18涂文暉
      關鍵詞:倫理道德

      摘要:南越華文短篇小說是透視南越華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越戰(zhàn)時期,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南越華人知識分子自覺堅守傳統(tǒng)倫理道德,以延續(xù)中華文化之根,并抵御西方文化的不良侵襲。透過南越華文短篇小說的婚戀書寫,既肯定了南越華人知識分子在困境中堅守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反抗美國霸權文化的歷史價值,也指出了他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過于守成的歷史局限性。

      關鍵詞:南越華文;婚戀小說;倫理道德

      作者簡介:涂文暉,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海外華文文學(E-mail:twh@hw-mail.hqu.edu.cn;福建廈門361021)。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20)01-0058-07

      越戰(zhàn)期間,隨戰(zhàn)爭而來的美國文化強勢登陸南越,受此影響,華人社會“處于舊道德被摧殘殆盡之際,而新道德尚未正式成立之時”。對此,南越華人知識分子并未妥協(xié),他們大力提倡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以抵御美國文化的侵襲。南越華文短篇小說(囿于發(fā)表園地,南越華文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的婚戀書寫正是他們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生動寫照。

      南越華文婚戀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越華文藝青年,他們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群體崛起于1965年之后,是繁榮越華文學的重要力量:

      一九六五年期間,越華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空前鼎盛的另一階段,單純的社會環(huán)境,沉悶的生活,撼動青年人生離死別的戰(zhàn)事,加上臺港文學書籍刊物的引進,頓時孕育出不少文藝青年,也誕生了不少成熟的文學作品,……當時雖有近廿余份華文報的文藝園地,但已不足以胃納紛投的稿件,于是詩社文友自籌經(jīng)費出版文集、詩集、詩刊等,一時如雨后春筍般面世。此種情形一直維持到一九七五年越南統(tǒng)一為止。

      硝煙之下,越華文藝青年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以戰(zhàn)爭與愛情為主”。然而,由于不能直接對戰(zhàn)爭說“不”,因而對戰(zhàn)爭的譴責也大多通過婚戀的悲劇曲折地加以表現(xiàn),所以婚戀實際上是南越華文文學最主要的題材。越南華人一直有著強烈的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越華文藝青年也秉承了這一理念,杰出的越華青年作家藥河就表達了一代越華文藝青年的心聲:“我們中華兒女是炎黃的子孫”,大家要“矢志一心,為拯救中華文化于水深火熱中而努力。”因此,越華文藝青年的婚戀書寫也打上了很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

      由于復雜的歷史因素,南越華文文學資料的搜集殊為不易。筆者依據(jù)已經(jīng)掌握到的珍貴資料,以《文藝》《水之湄》《奔流》《筆壘》《水手》《中學生》《風車》這7種(共13本)越華文藝青年所創(chuàng)辦的文藝期刊(占到當時南越華文文藝期刊的一半以上)為例,展開論述。

      一、越戰(zhàn)時期的華文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概況

      越華文藝青年對于出版文藝期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然而在戰(zhàn)亂頻仍、經(jīng)費缺乏的背景下,華文文藝期刊的出版很不穩(wěn)定,大部分只出版了1或2期就難以為繼了,能堅持到第3期的已屬難得。筆者將上述文藝期刊所刊登過的短篇小說統(tǒng)計如下表1:

      統(tǒng)計顯示,上述13本文藝期刊共刊登短篇小說93篇,其中婚戀題材54篇,占了一半以上。由此可見,婚戀是越華文藝青年最為關注的審美領域。造成這種文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它與作家的身份及社會閱歷有關,那時候大部分的作家或者是青年學生,“或就算踏入社會,也處于較單純或在與藝文有關的場所及公司擔任文書工作。”青春是戀愛的季節(jié),單純的生活空間使得婚戀成為最能點燃作家創(chuàng)作激情的火花。其次,瓊瑤小說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南越各中文書店充斥了來自臺灣、香港的愛情文藝小說、言情小說等,其中對文藝青年影響最大的是瓊瑤的作品?!耙槐颈经偓幮≌f里的愛情夢幻之描述,引起時下的文藝青年亦嘗試以同樣的形式,學習寫出以情愛為題材的短篇小說?!?/p>

      南越華文婚戀小說有它的特色,它反映了越戰(zhàn)期間越華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恨情仇,離別則是小說的主旋律。導致離別的根源不僅僅是戰(zhàn)爭,更是青年男女的愛情至上觀念與傳統(tǒng)倫理道德之間的沖突,而離別的結局則彰顯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勝利,這也是南越華文婚戀小說最常見的情節(jié)模式。

      文學倫理學認為,“文學是特定歷史階段社會倫理的表達形式?!痹饺A文藝青年的文學觀念和文學創(chuàng)作,均反映了他們對于儒家倫理道德的強烈持守。

      二、倡導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文學觀念

      南越華文文藝界對文學的定位是“精神食糧”,并且將文學的倫理價值與教誨功能置于首位,這也是南越各華文文藝期刊的辦刊宗旨,比如《文藝》的發(fā)刊詞寫道:“《文藝》的宗旨是:提高學習精神,培植青年作者?!鬃诱f過一句很有意義的話:‘行有余力,必以學文。文學不應脫離道德的規(guī)范?!庇秩纭侗剂鳌钒l(fā)刊詞寫道:“色情泛濫、道德敗壞……的色情販子,多方面把自己加以化裝,然后把沒有營養(yǎng)的食糧賣給一些人來充饑,要人墮落,這真是最大的不幸。”對南越華文作家而言,作品內(nèi)容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而藝術水平則在其次,比如珊妮認為:“一篇不朽的文藝作品,是包含有:真、善、美三個質(zhì)素,是總結前一代的文化,代表時代的思維,培育出新的文學種子。故此我們秉筆為文,不要忘卻文心與文德,才華猶在其次?!边@些話既講繼承,也講創(chuàng)新,而重點則突出了文藝作品的“善”,因此它實際上是對儒家重視倫理的文藝思想的繼承。

      具體到婚戀觀上,張海葦?shù)奈恼隆堵劵橐觥奉H具代表性。這篇文章的要點是:首先,婚姻是人們對社會的責任,不能逃避,因此不應該獨身。其次,幸?;橐龅幕A是雙方的“思想、性格相同”。再次,雖然新、舊婚姻各有弊端,但新式婚姻“闔家福的團圓,不及舊式的多,由此證明,舊式婚姻所含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青年的我們是不能忽略的,然已成陳跡,不能復用,但可參考、借鏡?!睘榱藴p少婚姻的失敗,作者認為“唯一的方法是以戀愛為經(jīng),將時間拖長,以增了解;以舊式為緯,婚后逐漸培養(yǎng)起感情,使夫妻相敬如賓”。最后,作者從中庸之道指出:“新文明固要吸收,舊道德也要重視?!睆埡H?shù)挠^點新舊混合,但重心還是落在舊式愛情觀的維護上。張海葦?shù)恼Z氣還比較溫和,《中學生》第2期卷首語則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指出,愛情小說“必須符合東方倫理和東方精神”,明確劃分了東方婚戀與西方文化的界限。

      南越華文文藝期刊的辦刊宗旨對華文創(chuàng)作起到了規(guī)約與引導的作用,表現(xiàn)在作品中,南越華文婚戀小說普遍都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傾向。

      三、體現(xiàn)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文學創(chuàng)作

      南越華文婚戀小說對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持守,主要通過兩類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表現(xiàn):“孝順的兒女”與“忠誠的妻子”。

      (一)孝順的兒女

      南越華文婚戀小說中,當愛情與親情發(fā)生沖突時,在戀人和父母之間,絕大多數(shù)主人公都選擇了父母,它彰顯的是傳統(tǒng)的孝道。

      以女作家尹玲的創(chuàng)作為例,她是眾多越華文藝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尹玲擅長刻畫華人少女的形象,表現(xiàn)她們的純情與柔順。少女們追求真愛,但是當愛情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時候,她們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放棄了愛情。典型的如短篇小說《試季》,小說的大意是華人少女江茜楓與越南青年阮嘉宇真心相愛,但遭到江茜楓父母的堅決反對,最終江茜楓接受了父母的包辦婚姻,阮嘉宇則放棄了學業(yè),當了海軍。這一對戀人的勞燕分飛既反映了南越華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強大,也表現(xiàn)了人物對傳統(tǒng)觀念的自覺認同。江茜楓雖然對父母的一些舊思想有所不滿,但還是以順從為主,尤其是當她看到父母為了籌辦婚事而奔波操勞時,心中十分內(nèi)疚。小說特意展現(xiàn)了出嫁前夕,江茜楓與父母之間的依依惜別,場面溫馨,父母的慈愛躍然紙上,小說的情感至此達到一個高潮。此時江茜楓心里想的是:“我怎能責怪他們呢?爸爸媽媽,是茜楓不孝,茜楓不曾好好孝順您們?!鄙踔廉斔椴蛔越叵氲搅巳罴斡顣r,江茜楓又責罵自己:“該死的茜楓,怎么能夠這樣不忠的?到最后一天還是三心兩意的!有哪一個女孩子,結婚時心里盛的是她的情人而不是未婚夫的影子?”這種矛盾復雜的心態(tài)反映了女主人公在個人情感與倫理道德之間的掙扎,而最終倫理道德占了上風。

      在南越華文婚戀小說中,類似江茜楓這樣的孝順兒女比比皆是,而“叛逆的兒女”則微乎其微。根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上述54篇婚戀小說當中,僅有4篇出現(xiàn)了“叛逆的兒女”的形象,她們形貌各異:第一篇是瑩瀛的《走向何方》,這篇小說著重表現(xiàn)的是一種困惑,女主人公毓真在“親情與愛情的交煎下”“迷失了自己”。她一方面意識到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另一方面又覺得孝道不可違背。到底路在何方呢?小說在結尾處只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而不是像當時大多數(shù)作家那樣讓愛情最終向孝道屈服。很顯然,作家在思考,但還找不到答案。第二篇是莊威的《噓!靜靜別說》,小說以抒情的筆調(diào),訴說了“我”與美欣之間頂住世俗壓力的苦戀,雙方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情緒也比較樂觀,只是這對戀人仍然把希望寄托在改變家長的看法上。第三篇是愛蕙芳的《叛離》,作者采用書信體的方式,以第一人稱“我”深入到女主人公惠芳的內(nèi)心世界,塑造了一個既有頭腦又孤立無助的女性形象?!拔摇辈辉敢庾駨哪赣H的意見嫁給一個有錢人,因為對方“終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我”為了終身幸福和將來的前途,決定出走了。但出走之后又往何處去呢?“我”心中一片茫然。小說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最后是在“我”對家庭的不舍以及對前途的茫然中戛然而止了。第四篇是洪輔國的《沖出云層的月亮》,這是越華文學中少有的一篇反抗性強、結局圓滿的作品。小說大意是:富家小姐吳秀芬反抗“潮福不通婚”的習俗,并在朋友的幫助下,機智地逃出了家門,與戀人楊柏堅一起獻身于教育事業(yè)。這篇作品最大的價值是提倡了自立、自強的新式道德理念,這也是男女主人公能夠反抗成功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叛逆的兒女”在南越華文婚戀小說中只是個案,而且人物的反抗性也總體不足。相反,“孝順的兒女”則代表了南越華文婚戀小說創(chuàng)作的整體傾向。

      (二)忠誠的妻子

      南越華文婚戀小說中,與“孝順的兒女”相呼應的另一類人物形象是“忠誠的妻子”。雖然各自的遭遇不同,但妻子們的忠誠是穩(wěn)定不變的。根據(jù)具體的婚姻狀況,她們又可細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父母輩中的妻子形象。這類形象,作品著重突出的是她們的順從與忍讓。南越華文文學中的父輩,大多數(shù)都是商人,他們文化程度不高,處于城市的中下階層。越戰(zhàn)期間,華人生存不易。南越華文作品屢屢提到華人經(jīng)商破產(chǎn)的事例。經(jīng)濟的窘迫,導致家庭關系緊張,比如韓毅剛的小說《兩代》提到,父親經(jīng)商失敗之后,只能借酒消愁,父親“變得易怒、暴躁與固執(zhí)”,而母親“只會沉默、忍耐、逆來順受”。還有洪輔國,他曾經(jīng)塑造了吳秀芬的光彩形象,可他筆下的母親依然是忍耐、順從的,在他的小說《當梅花盛開的時候》中,父親在生意失敗之后,一直在外謀事,結果有了外遇,好幾年都不回家了。母親既傷心又默默地忍耐,盼望著父親能夠歸來。

      第二類是受到丈夫冷遇的年青妻子形象。這類形象多出現(xiàn)在包辦婚姻之中,作品著重表現(xiàn)的是妻子的賢淑、善良。20世紀60-70年代的南越處于新舊交替的過渡時期。年青人的婚姻新舊參半,包辦婚姻不在少數(shù)。雖然出于孝道,年青人接受了包辦婚姻,但夫妻關系卻不一定融洽,對此,作品將解決問題的重心放在了妻子的身上。比如大湯的短篇小說《醉了嗎?》,男主人公書捷曾經(jīng)有過一個十分飄逸的戀人小藍,但她不幸飛機失事遇難了。后來,父母給書捷找了一個長相一般但很溫柔的妻子阿晴。書捷不喜歡“丑陋”的阿晴,對小藍一直念念不忘。面對丈夫的長期冷淡,阿晴既凄然,又盡心盡力地照顧丈夫,終于贏得了丈夫的心,小說的結尾處,書捷感覺“好歉然好歉然”,于是夫妻關系回暖了。與《醉了嗎》堪稱姊妹篇的是小湯的短篇小說《變更的秋》,它也表現(xiàn)了包辦婚姻中,丈夫?qū)ζ拮佑衫涞接星榈奈⒚钷D變過程,而促使丈夫態(tài)度轉變的關鍵就是妻子的賢惠。作者藉此想要傳達的理念就是:只要遵守傳統(tǒng)倫理道德,就能獲得幸福。大湯與小湯的這兩篇姊妹作同時發(fā)表在《中學生》創(chuàng)刊號上,耐人尋味。

      第三類是克服誘惑的妻子形象。這類形象著重表現(xiàn)的是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對個人欲望的超越。陳慧儀的小說《別了,海灘》頗具代表性,小說大意是年青的女主人公徐瑩為了挽救父親破產(chǎn)的危機,舍棄了戀人烈,嫁給了現(xiàn)在的丈夫迪。傷心的烈上了戰(zhàn)場,喪失了生命。兩年后迪也因一場重病導致下肢癱瘓。痛苦的徐瑩為了逃避現(xiàn)實來到海邊度假,邂逅了與烈很相像的林凱。林凱希望徐瑩能離開家庭,和他開始新的生活。徐瑩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決定留在丈夫和孩子身邊。小說的結尾處有這樣一段徐瑩的思想活動:“她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她不能背上拋夫棄子的私奔罪名,不能不顧廉恥,甘心受社會人士的指責?!痹俦热缢嘉⒌男≌f《愛的抉擇》中,女主人公許素賢出于報恩,嫁給了現(xiàn)在的丈夫。結婚多年以后,初戀男友羅剛突然現(xiàn)身,此時他已經(jīng)奮斗成了一個工商巨子,而且還一直單身。羅剛要求許素賢和他一起開辟新的人生。面對新生活的吸引力,許素賢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意識到她真正愛的還是丈夫、孩子以及溫馨的家,從而做出了“明智的抉擇”。作家通過徐瑩、許素賢這類人物形象,強調(diào)的是對家庭穩(wěn)定性的維護。

      總之,在南越華文婚戀小說中,婚前的孝順與婚后的忠誠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嚴密的網(wǎng),規(guī)約了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的婚戀之路。

      四南越華人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與局限

      通過上述對南越華文婚戀小說的解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與中國本土作家相比,南越華文作家保留了更多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這與他們置身海外、文化認同意識的強化有關,“因為認同建構于‘他者的凝視,也就是說,文化認同主體只有開始從‘他者的視角凝視自我時,才能夠建構自我,實現(xiàn)自我認同。就此而言,只有去土離鄉(xiāng)的人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文化認同?!?/p>

      推動越華作家從事創(chuàng)作的正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在南越這一特殊的時空背景下,這種使命感具有了一種悲壯的色彩。南越政權成立之后,執(zhí)政當局不僅強迫華僑入籍越南,也強制華校“越化”,對華校中學“限令停辦;幾經(jīng)交涉,迄無效果。各僑辦中學迫于環(huán)境情形,遂以土生華僑為校長立案,辦理越制第一級中學(初中),繼而小學課程亦須增授越文,師資審查亦多留難,僑校備受打擊,影響殊大”。在困境面前,越華文教界并未退縮,而是想方設法爭取中華文化的生存空間:

      當時華校的教育人士深知“中華文化之根”的重要性,便分配每周四小時的“國文”,余下則是“中國歷史”與“地理”……值得慶幸,當時教授國文的老師,年齡均為40-50歲(1965-1970期間),大部分來自大陸撤退時直接到越南定居授業(yè),亦即他們年輕期間在接受中文教育時,約1930至1940年之間在大陸完成高中及大學的教育,這群老師們不但國學根基深厚,更重要的是他們保持“儒家”的風范,諄諄不悔地講解與引導,加上他們簡樸的起居生活,言教身教一絲不茍的嚴謹行為,對莘莘學子起了很好的示范,尤其是我們所謂“青年作家”所受到的熏陶,更樹立其日后處事待人的圭臬。

      當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越華知識分子與美國文化相遇的時候,文化的碰撞不言而喻。戰(zhàn)火之下的南越在美國的扶持下發(fā)展著資本主義經(jīng)濟,“人欲橫流,道德觀念已失去其價值……所以如此,不外是東西文化交流失去平衡”,美國文化的強勢激發(fā)了越華文教界的民族自尊感,而刮自美國的嬉皮士、披頭士之風更令越華文教界人士十分厭惡。“時值……美國的頹靡風氣正在樂壇流行,(披頭四樂隊創(chuàng)作之樂風正在席卷美國)這種以委靡消極之生存態(tài)度來游戲人間,適逢戰(zhàn)爭帶來的死亡與虛無感,很快便影響到越華青年?!辈簧僭饺A青年刻意跟風,外表打扮得千奇百怪。對此,越華文教界人士極為不滿,他們紛紛撰文予以譴責,將之視作是對民族尊嚴的損害,比如英武的文章就指出,“披頭四式”的形象與“我們中國人的溫文儒雅作風”有“天淵之別”,有些人“西方的先進科學和自由民主風氣”學得不像,而西方的奇裝異服卻學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樣下去“豈不是侮辱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越華有識之士還不斷發(fā)文,在東西文化的對比中揭露西方物質(zhì)文化的弊病,闡明中華文化的人生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作家何四郎所撰寫的《東西文化拉雜談》,該文是他應《中學生》創(chuàng)刊號之邀而作的,可以說代表了越華文教界的立場。文章一開始在標題處就引用美國總統(tǒng)尼克森(尼克松)的話說:“美國物質(zhì)上雖然豐富了,但精神上卻感到空虛。”此文的核心觀點是:中華文化能夠教導青年“做人處世”,而西方文化“除了科學與應用技能外”,在人生哲理方面“根基淺薄”,以致“現(xiàn)代的美國青年,越來越不像話。”何四郎痛斥了當時美國流行的“性解放”與“同性戀”等現(xiàn)象。他語重心長地寄言越華青年“于吸收西方文化外,請勿忘記還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基礎的。”除此之外,洪輔國的文章《淺論哲學》也表達了類似的觀念,文章將重要的哲學分為三大類:人生哲學、物質(zhì)哲學、宗教哲學。其中,“東方社會因過度注重道德哲學,忽略物質(zhì)研究而致科學落后、民生貧困;西方社會則因過度醉心物質(zhì)哲學,忽略倫理研究,致使道德敗壞、人心墮落?!焙檩o國認為,世界的發(fā)展趨勢應是“人生哲學與物質(zhì)哲學的混合”??傊?,在東西文化的對比中,越華知識分子既承認東方文化的局限性,也強調(diào)了堅守東方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儒家的倫理道德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自然受到越華知識分子的堅決捍衛(wèi),這是他們面對美國強勢文化的一種抗爭,具有不可抹煞的歷史價值。

      不過,越華知識分子為了避免在文化上變成“他者”,對于東西文化的差異劃分得較為機械,對于傳統(tǒng)文化也過于守成,這也是他們的歷史局限性。

      在全球化的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也更加普遍。南越華人知識分子在困境之中堅守中華文化,反抗美國霸權文化的歷史足跡,值得我們銘記。

      猜你喜歡
      倫理道德
      黃河文化對眷村文學的影響
      城鎮(zhèn)化進程中新的倫理道德文化的遷移與重塑
      探討圖像時代視覺傳播的“沖擊力”
      基于倫理道德之爭下的大學生自殺問題分析
      《莎樂美》中的倫理道德觀
      倫理道德視角下的醫(yī)患關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轉變之我見
      芻議師范生倫理道德的養(yǎng)成
      針對現(xiàn)代科技倫理道德問題的幾點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倫理建設如何契合
      永城市| 张家界市| 寻甸| 灵丘县| 盐山县| 昭通市| 麦盖提县| 瑞金市| 舟山市| 岳阳县| 平乡县| 页游| 石城县| 大宁县| 偃师市| 扶风县| 呼玛县| 灵武市| 尼玛县| 鄱阳县| 南郑县| 郑州市| 汶川县| 田阳县| 灌云县| 成武县| 申扎县| 临沂市| 汝州市| 祁门县| 衡东县| 清远市| 鹤峰县| 吉隆县| 贡嘎县| 保康县| 大洼县| 临海市| 陇西县| 岑巩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