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欽
在參天古木遮蔽的天臺山路上,盡是些從石縫里透出的涼意,不停地從腳底,誘惑著我的步伐。山上有許多誘人之處,如遍布山谷的毛竹林,半山腰的大小深潭,深藏密林的水簾洞,都堪稱是大自然的絕世杰作。在海拔高處的華頂景區(qū),陽光透過樹叢射向地面,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dá)92%,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含負(fù)氧離子8萬個,細(xì)菌含量為零。據(jù)說,空氣質(zhì)量這般好的地方在亞洲僅有8處,不愧為聞名中國江南的“天然氧吧”。漸漸地,這種感覺傳到了心肺之中,進(jìn)而又傳到了大腦,傳遍了全身。此時,我感覺到身上所有的細(xì)胞都在和我一起呼吸著,體內(nèi)的雜垢正在迅速地向外涌動。
在天臺山散步,清泉像一些透明的藤蔓,不是從腳下的石縫里爬出,就是從頭頂?shù)膽已律下湎?。它還像一種閩山特有的音樂語言,隨時隨地用水質(zhì)的聲音演奏出來。而這些流動著的,像笛或像琴的泉水,更是把生命存活所必需的補(bǔ)品——氧,日復(fù)一日地制造出來,使這里的空氣一半是凈心的音樂,一半是養(yǎng)心的負(fù)離子。當(dāng)滿山泉水從不同方向匯集到一起的時候,一個壯麗的自然景觀,就在天臺山形體最優(yōu)美的洼陷處形成了翠屏潭。這翠屏潭里滿盛的不是水,而是一潭音樂,一潭氧氣。天臺人極具創(chuàng)造性,把翠屏潭流過的一條山谷命名為“吸氧谷”。
現(xiàn)在想起來,穿過“吸氧谷”的那一刻,五臟六腑的感覺就是非同一般,身邊的一切,包括那穿過樹冠,厚厚地篩落下來的陽光,都像一團(tuán)綠水飄浮在視野里。我不由得放慢腳步,一邊細(xì)細(xì)地品味著山谷的景色,一邊賞閱著潭邊的樹叢紅花,看著山崖上的“凈心”石刻,心底涌上一陣陣清涼。
天臺山水,就是這么脈脈含情,流淌著原始的綠意,流動著原始的美!在這山野叢林造就的和諧之中,人們已很難再來修飾什么。
在綠意環(huán)抱的山間,看著碧綠的一汪汪潭水,我頓時明白了前蘇聯(lián)大作家普里什文的感悟:水是山的血脈。看著這一純凈的泉水,我不想用人的手腳去污染它,只想借用山中的一縷清風(fēng),與它交談。游興盎然的我,徑入林木深處,沿途像擁抱朋友一樣,抱住那些經(jīng)歷千年的古木,想從它們身上捕捉一些大自然演化的信息。這個有著上千種亞熱帶植物的地方,在我出生的多年以前,就被國際林業(yè)界譽為“地球活化石的寶庫”。當(dāng)我站在這些植物家族中,置身于被列為鐵皮楓斗、唐樟、宋柏、黃精等植物面前,我好像看到了人類的祖先。事實上,樹木亦是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先就像樹木,兩者同在這片大地上,一代代和睦生活著。只是到了今天,能像天臺山這樣還保存著如此天然的生態(tài)體系,著實是絕無僅有。
(選自《天臺報》)
【賞析】
天臺山種滿了參天古木,天臺山的水更是含情脈脈,置身其中,使人心曠神怡。文章運用多種修辭,活化了天臺山的姿態(tài),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如“清泉像一些透明的藤蔓”,活現(xiàn)出泉水的清澈;“天臺山水,就是這么脈脈含情”則流露出泉水的柔情。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徜徉其中,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