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玲珊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一課設置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是“紙為什么不濕”,通過倒扣在杯底中的紙沒有濕的現(xiàn)象,以“是什么阻止水進入杯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展開探究,建立空氣占據(jù)空間的概念;
活動二是“吹不大的氣球”,通過嘗試吹大瓶子內的氣球以及探究怎樣才能吹大氣球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空氣占據(jù)空間。
這兩個活動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缺乏連貫性,為了讓課堂活動更連貫、更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空氣占據(jù)空間的概念,筆者將其創(chuàng)編為“現(xiàn)象教學”課例《小黃鴨升降的秘密》,主要教學流程是“現(xiàn)象引入—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先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入,然后利用直觀的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小黃鴨升降的秘密,從而發(fā)現(xiàn) “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科學規(guī)律。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現(xiàn)象引入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小黃鴨,你們看,它在水里會浮起來。小黃鴨從來沒到過海底去,小黃鴨“水中觀光電梯”能讓它自由升降,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
(教師出示去底的塑料瓶,用手捂住瓶口,豎直將水面的小黃鴨壓入水底。)
師:看,小黃鴨成功下降了。你觀察到小黃鴨在瓶子的哪個位置?
生:小黃鴨在瓶底。
師:瓶內水平面的位置呢?
生:在瓶子下方。
師:為了方便記錄,我們用一條直線來表示瓶內水平面的位置,用圓圈來表示小黃鴨的位置。(邊說邊在黑板上記錄)小黃鴨升降的秘密是什么呢?為什么小黃鴨能從水底升上來?今天就通過學習一起來解開謎底。
教學意圖:本課運用小黃鴨的水中觀光電梯為載體貫穿整節(jié)課,以富有童趣的“小黃鴨升降”的現(xiàn)象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篇提出核心問題“為什么小黃鴨能從水底升上來”,激發(fā)其探究欲望,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黑板上示范做記錄,指引他們實驗時利用符號來做記錄,提高效率。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探究——讓小黃鴨升起來
師:我有辦法讓小黃鴨從水底升上來,你們看,老師是怎么做的?(演示:②號瓶松手→捂住→松手→捂?。?/p>
生:老師將瓶子豎直地壓在水里,用手捂住瓶口,小黃鴨在底下,手松開,小黃鴨就上升了。
師:說得很完整,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動手試試讓小黃鴨升起來?
生:想!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材料,2個不同的塑料瓶(把兩個瓶子舉起來),觀察①②號瓶有何不同?
生:①號瓶的瓶口是關的,②號瓶的瓶口是開的。
師:是的,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將①②號瓶分別豎直地扣在小黃鴨上,將它壓入水底,不動瓶子,讓小黃鴨從水底升上水面,并記錄開始和結束時小黃鴨和瓶內水平面的位置,并寫下實驗結論。實驗時間為6分鐘。開始吧!
教學意圖:依據(jù)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先扶后放”,先演示使小黃鴨升起來,讓學生觀察、描述現(xiàn)象,再出示有結構性的材料,引導他們進行對比、觀察,使課堂的探究更聚焦、有效。
教學環(huán)節(jié)三: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為什么小黃鴨能升起來
師:哪個小組想分享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①號瓶只能讓鴨子降下去,不能讓鴨子升起來。開始,我們用手捂住了②號瓶的瓶口,鴨子開始在下面,后來我們松手了,鴨子就升上來了。能成功使小黃鴨升起來的是②號瓶。
師:觀察得很仔細,大家發(fā)現(xiàn)水平面和小黃鴨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水平面在哪兒,小黃鴨就在哪兒。水平面升,小黃鴨升;水平面降,小黃鴨降。
師:說得太對了。所以想要控制小黃鴨的升降,就得控制?
生:水平面的升降。
師:那為什么①號瓶的小黃鴨升不起來?①號瓶子內(指貼的瓶子上方)有什么?
生:空氣。
生:空氣在里面把它壓下去了。
師:說得有道理,我們再看②號瓶,瓶子內的這部分(用手指)是什么?
生:也是空氣。
師:是的,對比②號瓶前后空氣和水的變化?
生:開始時,瓶內空氣多,水少;結束時,瓶內空氣少,水多。
教學意圖:對話式引導學生描述、分析實驗結果,透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培養(yǎng)學生交流匯報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他們科學地操作、科學地描述、科學地表達。及時抓住課堂生成,多一些追問、多一些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逐步構建科學概念。
師:瓶子里為什么空氣會變少?
生:因為②號瓶是開口的,空氣跑掉了。
師:空氣從哪里跑到哪里去了?
生:從瓶子內跑到瓶子外了。
師:真的嗎?你看見空氣跑了嗎?你有沒有辦法讓大家都看到空氣從瓶子里跑出去了呢?小組討論2分鐘,商量一下辦法。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生:在瓶口套一個塑料袋,裝住跑掉的空氣。
師:塑料袋是個不錯的想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生:用氣球!
師:你真是太聰明了,跟老師想的一樣,如果我把氣球套到瓶口,如果空氣真的從瓶子里跑到外面,這時氣球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生:氣球會鼓起來。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演示:將氣球套進②號瓶口,把小黃鴨壓到水底)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氣球鼓起來了,空氣確實從瓶子里跑到瓶子外。
教學意圖:教師及時追問,抓住課堂生成的問題,有效地提問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直觀地被看到,進而強化“空氣具有流動性、是透明的”這一概念。
師:這說明了原來在瓶內的確實是空氣??諝庹嫉目臻g由多變少,水平面就上升了。如果想控制水平面的升降,我們就要控制什么?
生:瓶子內空氣的多少。
師:是的,你非常善于思考!那誰能解釋一下為什么①號瓶不能成功地將小黃鴨升上來嗎?
生:原來空氣聚集在①號瓶子里,它沒有洞,空氣跑不出來,空氣占瓶子里的空間多,所以小黃鴨就下去了。
師:你們實在是太厲害了。因為瓶子內的空間是有限的,當空氣占據(jù)的空間多時,水占據(jù)的空間就少;空氣占據(jù)的空間少,水占據(jù)的空間就多。所以,想要控制小黃鴨的升降,關鍵在于?
生:控制瓶子內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
教學意圖:“現(xiàn)象教學”使科學探究走向科學實踐,從科學實驗走向建構科學概念,及時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構建“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科學概念。
案例分析
1.巧用教具,增添樂趣
“現(xiàn)象教學”有三個研究的視角,包括現(xiàn)象的真實性、探究的有序性、思維的深刻性?,F(xiàn)象的真實性是本課的研究視角之一,以小黃鴨升降電梯的實驗現(xiàn)象引入,能吸引低年段學生,使其探究熱情持續(xù)高漲。解決了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不好引導學生觀察的問題,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直觀。
“現(xiàn)象教學”的特色之一就是以日常的生活現(xiàn)象或直觀的實驗現(xiàn)象引入,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其愛上探究、愛上思考、愛上科學課。
2.及時追問,發(fā)展思維
“現(xiàn)象教學”強調追問,教師要留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要多給他們思考和表達的機會,抓住其中的關鍵詞,抓住核心概念,抓住易混淆的點,及時追問。如本課中學生表示“空氣跑出去了”,本課的關鍵詞就是空氣,教師抓住空氣的性質——看不見、摸不著,追問:“你看見空氣了嗎?你能讓大家都看見空氣真的跑出去了嗎?”解決這一問題,就讓學生理解了“是空氣占據(jù)了瓶內空間,水平面無法上升;當空氣跑掉后,水平面才能上升”這一關鍵點。通過追問,讓學生經歷思考的過程,促進他們慢慢形成自主思考的習慣。
3.豐富評價,有效激勵
“現(xiàn)象教學”注重以有效、多元的評價來激勵學生,讓學生保持上課熱情。評價豐富之余,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回答,使用不同的評價,如:“你觀察得真仔細!”“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概括好完整??!”“你說得太好了吧!給點掌聲……”“我非常欣賞你的表述:準確、嚴謹!”“補充得很全面?!薄皡R報非常精彩!”
評價切忌千篇一律,有效的評價應該是“煽風點火”的,當學生回答激情稍弱、課堂氛圍稍冷、只有寥寥小手舉起時,教師要“煽風點火”般鼓勵他們、表揚他們,使他們熱情高漲、敢于表達、敢于質疑。豐富課堂評價,讓科學課堂“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