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夢
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說。中醫(yī)學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經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舊生新,充實五臟。現(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摩腹可增加腹肌和胃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強胃腸內壁肌肉的舒縮能力,使腸胃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更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并能促進小腸的蠕動功能,可有效地預防便秘。下面我們把這套操簡化為四個動作。
一是按摩心下即用雙手指尖重疊放在心口處(胸骨劍突下),順時針按摩21次,再逆時針按摩21次,或它的倍數(shù)(42、84次)。
二是揉中側面兩手中指相對,從上腹部向下推至恥骨聯(lián)合處(小腹部),再兩手分開,從兩側向上推。即中間走,側面回來,按推21次(或其倍數(shù))。
三是指推三線兩手拇指相對,從上腹部分三條線推向恥骨聯(lián)合(即小腹部下方),推腹21次(或其倍數(shù))。如有長期睡眠不好或易醒淺睡的人,很容易在腹部找到阻滯點(也許是一個小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小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堅持不懈地把它推散揉開.就可以告別漫漫長夜憂愁枕。推腹時如推得想睡覺,眼睛發(fā)酸,這是氣血暢通的好現(xiàn)象。養(yǎng)成好習慣,即可做到和緩推腹,漸入睡鄉(xiāng)。
四是團揉臍圍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把手掌心對著自己的肚臍,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按揉21次(或其倍數(shù))。先逆時針揉,再順時針揉,盡量大面積地揉腹。最重要的原則是每晚睡前揉腹,早晨起床可加一次,揉腹也可助大便通暢。
上述動作均采用仰臥姿勢。由于揉腹可以交通心腎,先天、后天同補,因此不僅可以養(yǎng)生,而且對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腎病等均有良好輔助治療的效果。
腹部肚臍下三橫指是任脈的氣海穴.臍下四橫指是任脈的關元穴。關元穴同時是小腸經的募穴(募穴指位于胸腹部體表,與臟腑生理、病理反應有密切關系的一些反應點),也是藏元氣的地方,關住所有元氣的穴位。因此,按摩關元穴可以補元固本,有補益下焦之功,對婦科、男科疾病均有調理作用,包括男性前列前增生。氣海穴的功能類似于中藥黃芪。由于此操有保健養(yǎng)生延年益壽之功,所以我們叫它長壽操。
實際操作時,如有腹部急癥、惡性腫瘤,不宜進行揉摩;揉腹前應該排空小便.不宜在過飽或過饑時進行。按摩時如出現(xiàn)腹內有溫熱感、饑餓感或便意、腹鳴、排氣等現(xiàn)象均屬正常狀態(tài),無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