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居路 李玲玲
化學是探究世界起源和生命組成的學科,它不僅具有理科的邏輯性,還具有文科的聯想性和探究性,而初中化學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科學習和習慣養(yǎng)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因為化學的特殊性和綜合性,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都很難產生興趣.尤其是化學題目的解答需要學生既有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又要能靈活運用化學公式,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解題方法,會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很困難.因此,我們提出作圖法來解決化學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為后續(xù)理論學習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一、簡化復雜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的知識繁雜,在解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得要領,無法在學習中獲得興趣和成就感,和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枯燥.面對很多綜合性的化學問題,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理不清頭緒,久而久之,便提不起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通過設計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作圖法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不再對學科產生懼怕和排斥的心理,能夠以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化學題目,更好地對題目進行分析理解和解答.
比如,在進行物質溶解度的題目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溶解度曲線是學生在進行溶解度內容學習中接觸到的一項知識,同時也與其他知識有著密切聯系.溶解度曲線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該物質在相應溫度下的溶解度情況.當把不同的物質溶解度曲線畫在同一個曲線圖上時,我們可以明確觀察到兩條曲線的交叉和分離情況.如果物質溶解曲線出現交點,則表示當前情況下兩種物質溶解度相同.溶解度曲線圖能夠幫助學生對比理解不同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的情況.像這樣的問題中,涉及的變量以及變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多,如果教師用文字進行表述很容易造成混淆,通過作圖法就能明晰形象地體現各項變量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解答題目.
二、優(yōu)化解題思維,深度理解知識
現階段我國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式基本是通過書本和文字,學生常常會出現計算錯誤或者混淆題目條件的情況,究其原因,大多數是因為化學題目常采用文字敘述的形式.由于化學題目涉及的因素和變量都比較多,文字敘述顯得信息過于繁雜,導致學生很難從大段的文字敘述中快速地提取出有效的解題信息,所以容易出現計算的遺漏和失誤.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利用作圖法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圖標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能力.由于作圖法解題比較直觀,條件清晰,題目理解容易,因此,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很容易提取有效的數據信息從而形成縝密的思維,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在解決溶液和溶質問題時,學生經常出現在溶液公式的分母或者分子上少加或者多加的情況,很少有學生能夠完整地填寫數據,這就是由于審題不夠準確,忽略了題目中的有效信息.但是,如果教師能夠結合題目信息畫出相應的圖,學生對于題目信息和條件就會一目了然,很少出現這樣的錯誤情況,突破了思維的局限處.教師也要教會學生作圖的方法和思維,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同類問題時優(yōu)化自己的解題方式,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解題邏輯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yǎng)實踐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中學是青少年很重要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期,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是每個中學辦學的根本理念和教育核心.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作圖法對題目進行解答,不僅能夠將復雜的化學問題簡單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于學科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通常在利用作圖法解答題目時,不僅需要學生理解圖中的信息,還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做出輔助圖像來幫助自己理解和分析題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對圖表進行分析和操作時,學生會對本章甚至本學期化學內容進行一個有效的回顧和總結,對于化學學科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定理都會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綜上所述,將作圖法充分運用到初中化學的解題過程中,不僅能夠簡化題目,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優(yōu)化學生的解題步驟,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充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