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針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課堂教學典型低效傾向,筆者對優(yōu)化教學方式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低效傾向的典型表象
觀察與研究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低效傾向主要有以下典型表象:
(一)課堂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主導教學邏輯是指教師遵從學生學得怎樣、怎么學、學什么的邏輯來開展教學,課堂表象是學生學多少比教師教多少更重要;教師主體教學邏輯是指教師遵從教得怎樣、怎么教、教什么的邏輯來開展教學,課堂表象是教師教多少比學生學多少更重要。通過大量觀課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不自覺地把教師主體當成了教師主導教學邏輯,本該是學生學的舞臺變成了教師教的舞臺,造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要求難以落實,所以常常會聽到“都講過了學生還不會”等類似的抱怨。
(二)課堂教學目標不清晰
課堂教學目標不清晰是在觀課中常??吹降默F(xiàn)象,典型表現(xiàn)是講的內容和活動過程與最后學生學習的效果通常不匹配,要么內容過多、過難,要么過少、過易;活動簡單、低效,或者過繁、針對性差等,造成學生學習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
(三)課堂教學材料處理不合理
英語教材上都會給出閱讀材料、聽說材料、語法材料、寫作材料等,很多教師還是機械地照搬套用,沒用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對學習材料進行整合應用、挖掘利用、刪減增補等,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造成課堂上學習內容與達成學習效果匹配度不高。
(四)課堂教學活動不充分
當下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人皆共知、人皆能用,但是教學效果卻千差萬別。原因之一是教師不缺乏如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的認知,但是他們對于用怎樣的具體教學行動來支撐這些教學方式,還缺乏足夠的思考。
二、解決課堂低效傾向的實踐探索
優(yōu)化教學方式是解決課堂教學低效問題的有效辦法,我們開展了一些實踐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學生主體導向設計教學
1. 樹立“學生主體教學設計”觀。所謂學生主體教學設計,指的是在單位課時內以學生學得的知識、獲得的能力、養(yǎng)成的習慣、增加的素養(yǎng)為靶點,設計學生由始至終命中靶點所需要的“怎樣學”活動鏈和“學什么”任務鏈的教學設計。它基于學情,強調學的目標導向和教的引領導向。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教師講清重點難點,有利于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師主導課堂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獲得、學生發(fā)展和學生能力提升來開展,實現(xiàn)“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要求。
2. 樹立“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模式”觀。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模式指的是課堂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學什么、怎么學、學得好不好來開展的教學方式。其中“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合學生主體的有效教學模式,它的“三元”指的是任務、互動、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三個要素,分別代表學什么、怎么學、學得好不好。它的“一體”指的是三要素一體化開展,即用任務實現(xiàn)目標、用互動實現(xiàn)任務、用評價驅動互動、用評價反饋教學目標的系列課堂教學活動。最重要的是,“三元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符合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理論的要求,即“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成功率”;同時,教學過程中能“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守護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
(二)運用課型任務開展課堂教學
就英語課堂教學來說,課型是有序并有效開展課堂教學的載體,明確每一課型的具體任務能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課型任務指的是圍繞某一課型,教師應該做與其相關的哪些事情。明晰課型任務有利于教師充分發(fā)掘教材資源、整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任務。
1. 明確閱讀課任務。該課型任務包括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與策略、獲取信息方法與能力、利用信息推理與判斷能力、篇章思維與表達能力等。
2. 明確聽力理解課任務。該課型任務包括培養(yǎng)聽取信息技巧與策略、聽取信息能力、理解信息能力、運用信息推理判斷能力等。
3. 明確口語表達課任務??谡Z表達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該課型任務包括背景知識獲取與應用、語言知識獲取與應用、功能表達獲取與應用、邏輯表達獲取與應用等。
4. 明確語法課任務。語法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有關語法的知識習得與應用能力,該課型任務包括語法知識獲取、語法知識功能表達、語法知識在語境中的應用、語法知識在篇章上的應用等。
5. 明確詞匯課任務。詞匯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習得與應用能力,該課型任務包括詞匯用法習得、詞匯組句應用、詞匯篇章表達、詞匯記憶與理解等。
6. 明確書面表達課任務。書面表達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該課型任務包括話題知識、話題詞匯、話題句子、話題邏輯、篇章寫作技巧與策略等。
(三)運用學習優(yōu)勢心理行為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學習優(yōu)勢心理行為指的是能夠加速或促進學習效果的學習心理行為,運用好學習優(yōu)勢心理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1. 運用“共鳴優(yōu)勢心理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當學生對所學知識事先有一定了解時,學習效果要好得多,這種行為被稱為學習過程中的“共鳴優(yōu)勢心理行為”。這就要求課堂上開展每一個學習活動前,教師都要考慮學生的活動前期儲備。這不僅僅指簡單的課前預習,還延伸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活動的前后關聯(lián)、承前啟后的邏輯關系上。
2. 運用“組織化記憶優(yōu)勢心理行為”提高課堂記憶理解效果。知識的分散性是英語知識的特征,在記憶和理解上會給學習者帶來很多困難,但是當我們把分散的知識點組織成為互為意義的單位或概念,它們就容易記憶理解了,這就是結構記憶優(yōu)勢心理行為。詞匯組織化、語法項目組織化和表達邏輯組織化有助于詞匯、語法應用和篇章的記憶與理解。
3. 運用“輸出優(yōu)勢心理行為”提升課堂活動效果。研究證明,教別人學比聽別人講的學習效果要好很多,這就是語言學習的輸出優(yōu)勢心理行為在起作用。鑒于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創(chuàng)造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大膽實踐的氛圍,為學生搭建主動探究、積極互動的平臺,盡量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出機會,有效提高學生語言學習效果。
4. 運用“漸進學習優(yōu)勢心理行為”提升學習安排有效性。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在同一時間量的語言學習中,集中時間的學習效果不如分散時間的學習效果好,這就是語言學習的漸進學習優(yōu)勢心理行為。因此,“小步子、快節(jié)奏”是英語教學活動安排的特點,就每階段和每天的學習而言,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安排,優(yōu)化學生作業(yè)時間和內容;就每節(jié)課而言,漸進學習優(yōu)勢心理行為體現(xiàn)在開展多樣化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高效學習狀態(tài)。
5. 運用“實現(xiàn)自我優(yōu)勢心理行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約翰·杜威說過:“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沖動,那就是‘成為重要人物的欲望?!比硕加袑崿F(xiàn)自我的心理需求,他們希望自己在所從事的活動中得到他人的認可、尊敬、贊揚,從而獲得成功感和自豪感。英語課堂學習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種學習活動,整個課堂由師生間、學生間的活動所組成,每一項活動都是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契機。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滿足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心理行為,就能不斷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xiàn)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我們要認清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低效傾向,運用具體措施優(yōu)化教學設計、優(yōu)化課堂任務、優(yōu)化課堂活動方式,從而有效解決課堂教學低效問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廣州市真光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