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風擺柳已經(jīng)在少林大數(shù)據(jù)庫中沉睡許多年了,它像中國眾多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一樣,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隱耀,但它永遠存在于世間。世道混亂時回歸少林大辭典的海洋,時而被有識之士翻出來逗機教化,大地清明時則廣施健康法寶,普利人天。
這套功法形成于宋朝中期的福居禪師,當時的少林寺非常興旺發(fā)達,少林文化的發(fā)展由雛形走向成熟,各方面呈現(xiàn)出了朝氣蓬勃的生機,少林武術也出現(xiàn)了空前高漲的規(guī)?;菥殘雒?,由成熟走向完善、完美是人們追求美好的必然。那時的少林寺僧人練武、學習生活節(jié)奏如同今天的我們一樣緊張,工作狂、學習狂、練武狂等等,使得人們的壓力不斷增加,劇烈的習武運動也給人們帶來了身體上的亞健康和日常的焦慮,有競爭的地方就需要有心靈的驛站。簡單一例:習武的僧人吃了飯就開始練習常規(guī)功法,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武,即使是鋼打鐵鑄的身體也消受不了。而當時流行的八段錦、易筋經(jīng)、羅漢十八手等似乎已滿足不了人們對健身養(yǎng)生的需求,中國安定繁榮的大環(huán)境也需要有新的功法出現(xiàn),以適應社會各階層人士對健身康養(yǎng)結合心靈修煉的補充。
福居禪師也看到了眼前的實際問題,因應時需而創(chuàng)編了“少林風擺柳”。從外形來看,這套功法綜合了以往少林養(yǎng)生功的優(yōu)秀精華,簡直就是一套消食化積,梳理形體的潤滑劑,也許我們現(xiàn)在的廣播體操曾吸取了它的某些動作。從內(nèi)在演練觀心,它又結合少林寺自身的佛教特點,吸收了一些佛教修煉法門的動作,以達到身心合一,肉體和心靈的修煉相輔相成、相互提高、相互印證。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人們才發(fā)現(xiàn)“少林風擺柳”如同天上掉下來一滴水灑向人間,滋潤大地,滋潤了人們干渴的心靈。它像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宇宙的大門,它似一條黃金繩把天地間、把人與蒼生緊密地聯(lián)結在了一起。似乎,這把金鑰匙正在一步步地開啟人身心健康的密碼……后來不知什么原因,這套功法被深深地束在了少林寺的藏經(jīng)閣里,只在寺院內(nèi)一少部分僧人中流傳。
早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少林武術大師王長青(德虔)先生,也是我的知遇恩人大師兄,多次提醒我向方丈德禪法師學習風擺柳,強調(diào)了學習佛教手印的重要性。我當時年輕氣盛,加之恩師素喜老人正在教我學習八段錦,可我學習八段錦,前后用了十余年時間,當時對這些軟綿綿的功法實在提不起來多大興趣。以后王長青大師的提醒變成了催促,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敷衍式地走向德禪方丈的禪室,因緣所就,當時學習的并不多。
有一次訪問新加坡,南洋的少林弟子們也都聞到了“風擺柳”這個名詞,紛紛向我討教,不知道是這里天氣炎熱的原因,我當時頭頂冒汗而后全身通透,汗顏了。暗自咬牙,回寺后立刻攻下“少林風擺柳”……而此時方丈德禪師兄因年事已高,開始掩關靜修了。好在,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就在“僧院”住,日常的生活得我們這些小伙子們打理。再回頭來學,初時不教,再而忘了,個中艱辛,豈是言語所能表達得了。這些年時常想起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來。好在,這套功法最終全部歸位,現(xiàn)在又有了個人心得體會的延伸。此刻我想“洛陽鏟”“唐三彩”“汝州窯”等等全國各地的文物重新現(xiàn)世,無不昭示著祖國重興繁榮昌盛的到來。
我常向少林的武術大咖們詢問“少林風擺柳”的事來,他們或者回答“聽傳說”“據(jù)說”“相傳”都是云回答之類的。也難怪,隨著中國的重興,“少林風擺柳”會像其他文物一樣,從少林大百科辭典中睡醒過來,從天地間顯示出來,從浩瀚的少林文化海洋中漂回來,重見天日,重回民間,重新造福蒼生。我們真誠地期待著有識之士來共同研究發(fā)掘,整理出來,還健康于人民。
一、預備式
1.起掌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