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朵
女兒6歲多開始上山練拳。我的初衷是讓她接觸大自然,順便強身健體。因此,在她的認知里,練武就是玩兒。
師傅訓練時,要求家長不能在現(xiàn)場。一是怕家長看見孩子吃苦會心疼;二是有靠山在,孩子往往不會全力以赴。
訓練確實挺苦,下山路上,女兒臉上掛著淚痕喊累。問了一下女兒的具體訓練內(nèi)容,我也覺得訓練強度有些大,對于要不要與師傅溝通調(diào)整,內(nèi)心作了一番掙扎。一方面,我擔心突然加大的訓練量會超出女兒的承受限度;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師傅是專業(yè)人士,我貿(mào)然介入指手畫腳,可能會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權(quán)衡再三,我選擇先觀望。
半個多月后的一天,臨出門時,女兒忽然哭了:“媽媽,我害怕,我不想上山了。”
我終于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蹲下來給了她一個擁抱,讓她慢慢說。她惶然不安地先問了一句:“如果我不堅強了,就不是好孩子,對嗎?”
女兒怯懦的表情和語氣,像一塊巨石砸向我的胸口,讓我為之一震:“怎么會呢?你永遠都是我的好孩子?!薄拔艺娴奶哿耍覍嵲诓幌雸詮娏??!迸畠嚎跉饫锍錆M無奈。
我陷入自責中,我到底是為什么希望她堅強?她強撐出來的堅強,被“品德綁架”了的堅強,是我想要的嗎?
我問女兒:“如果不像這樣艱苦的訓練,你愿意繼續(xù)練武嗎,你覺得練武到底有哪些好處?”她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愿意。練武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好,遇到危險時,也能保護自己?!薄八哉f,你不是不想練武,而是害怕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對不對?”她重重地點了點頭。 “但師傅說,不堅強、不能吃苦的孩子就不要練武。”
我很用心地組織了一番語言:“你也很堅強,堅強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不是遇到前面有一堵墻,一鼓作氣翻過去才算堅強。你克服了害怕被責備的情緒,勇敢地說出了你的真實感受,那也是一種堅強?!?/p>
跟師傅協(xié)商減少了訓練量,但她的學武態(tài)度反而更用心了。有時,即便沒有時間上山,她會到樓下去練一會兒。一有時間就往山上跑,學武的熱情一直不見消退。
看著女兒一點一點地進步,我很慶幸,當初她向我伸出求助的小手時,我沒有命令她繼續(xù)在陡坡上掙扎前行,而是牽著她轉(zhuǎn)向了一條緩坡,雖然到達山頂?shù)臅r間可能要晚很多,但是,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萬泉湖摘自《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