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
摘要:當代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主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講詞匯、句型語法、翻譯,進而學習詞匯、掌握句式,以達到應試的目的。針對學生閱讀方面存在的障礙,如語篇中的生詞障礙、異域文化信息、復雜的句子結構、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大學的英語閱讀教學更應該圍繞信息獲取、技能習得、英語表達去設計課程,以幫助學生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同時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閱讀障礙 信息 技能 表達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231-02
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是以語言為中心的閱讀課,偏重語法,包括讀前活動:導入話題,學習生詞,了解背景知識。讀中活動:掃讀主旨信息,查讀細節(jié)信息,深讀重要細節(jié)(挑出含有語言項目的句子)。讀后活動:理解句子意思,觀察形式、歸納用法,鞏固練習。但這種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注重應試,側重于語言的學習,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閱讀的作用。實際上,英語閱讀應該和漢語閱讀是一樣的,更應該側重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技能的習得和英語表達,學以致用。本文將從生詞障礙、背景知識障礙、學生不良閱讀習慣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生詞障礙及解決辦法
學生閱讀的第一大障礙就是生詞障礙,閱讀教學首先就要解決這一問題。目前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要么過分重視詞匯學習,拿大量時間來分析學習,背誦加聽寫,講單詞的時間比講課文的時間都長;要么就不夠重視,一味地讓學生背誦,死記硬背,認為學生只要知道了詞義,就能說和寫,就掌握了這些詞匯。這樣的詞匯教學仍停留在“音、形、義”這個層面上,學生往往脫離語境理解詞匯及其用法,課堂時間支離破碎,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不暢、轉換生硬,缺乏整體性、層次性和連貫性。要解決這一問題,需從如下方面著手:
1.采取適宜的詞匯教學手段
正確的詞匯教學理論認為,除了音形義教學,還應讓學生了解以下知識:詞語的搭配,該詞的詞形變化和派生關系,該詞與其他詞的關系網(wǎng),該詞是單義詞還是多義詞,該詞的詞法和句法特征,該詞的聯(lián)想關系和語用特征,該詞的不同功能及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如果將一個單詞的形式及功能特征結合起來,置于一個完整的詞匯環(huán)境中來學,學起來就比較容易。應盡量在語境中呈現(xiàn)和教授詞匯,并輔以各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反復操練,以便學生掌握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詞匯,才能準確應用。
2.利用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義
利用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義也是學生必備的一項閱讀技能。上下文線索包括同義詞、反義詞、定義/示例/描述、常識/相關信息、語法和標點符號提示等。例如:“The football player was penalized for his rudeness and the punishment was a good lesson for him.”此句中生詞penalize的意思可以通過下文的同義詞punishment推出,是“懲罰”的意思。又如:“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本句中deteriorate的意思可以通過上文的“get better”和but得出,是“惡化”的意思。這種閱讀技能的習得很重要,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使其獲得成就感。
二、背景知識障礙及解決辦法
能否讀懂文章,并不完全取決于詞匯量的多少,還取決于背景知識掌握的多少,讀者的背景文化知識會影響到對文章的理解,這就是閱讀的第二大障礙——背景知識的缺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種閱讀材料,不僅是由語言構成的,而且還隱含著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理念。對他們的政治經(jīng)濟、文教衛(wèi)生、風俗習慣、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思維邏輯、道德標準、價值觀念等背景知識了解得越多,讀得就越快,理解得就越透徹。
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從如下方面解決背景知識障礙問題:一是介紹背景知識,導入課文,時間不宜過長,限制在5分鐘以內(nèi)。二是注意詞匯隱含的文化意義。三是注意句子、語篇層面上的漢英對比。如漢語中定語一般在中心詞前,英語中如果定語較長則一般在后;英語中主題句起引領作用。四是注意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想結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布置學生課外閱讀關于歐美文化的相關雙語讀物并寫出讀書報告。
三、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及解決辦法
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會減慢學生的閱讀速度:讀書時動嘴唇;用食指指著單詞閱讀;回歸/跳回,不時地回讀;出于習慣而重讀一個單詞、短語或句子;閱讀時查生詞;一次讀一個單詞。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掉上述這些不良閱讀習慣。首先,在閱讀之前,先發(fā)出無意義的聲音,等達到無意注意、自動發(fā)聲的程度,再開始閱讀。運作的機制就是讓無意的發(fā)音占據(jù)發(fā)音的肌肉和器官,再讓大腦處于有意閱讀的狀態(tài),這樣就能克服有聲閱(下轉第230頁)(上接第231頁)讀的不良習慣。其次,教師可選擇較簡單的閱讀材料,使學生沒有時間指著每個單詞念出來。再次,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的長度、難度、題材等設定閱讀時間,限時閱讀并打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克服那些不良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得有語篇意識,而不是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字句的微觀細節(jié)上。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分析復雜句子結構,還要幫助他們分析篇章中用于銜接的詞匯和語法手段,結合背景知識和語境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判斷,使學生能夠熟悉各種文章結構,識別不同的文體風格,從而才能更好地領會文章作者的思路和所要表達的觀點。一是注意句間、段內(nèi)和篇章的邏輯語義關系。通過明顯的標志語和分析句子的邏輯排列來判斷。二是注意段落內(nèi)部的結構和層次抓住段落的中心意思。一個段落通常由主題句和若干的支持性句子構成。三是注意文章的結構和層次,抓住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閱讀課的中心從以語言為中心轉到以信息、技能和表達為中心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都是以語言為中心,通過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細節(jié)、對文章的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情況來評價教學成果。課堂教學和課后練習都是圍繞讓學生掌握詞匯和語法這一目的來進行的。這樣對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適用的,可是對有一定基礎的大學生來說,效果就不理想了。這樣做,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逐詞逐句翻譯句子的習慣,影響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很難提高,達不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閱讀本質(zhì)上應該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也應該以信息為中心,教會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取相關信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各種閱讀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如讀前活動:導入話題、學習生詞和了解背景知識;讀中活動:掃讀主旨信息、查讀細節(jié)信息、深讀隱含信息;讀后活動:復述/采訪/調(diào)查/角色扮演等。讓學生真正從閱讀中受益。
五、結語
簡言之,英語閱讀教學應首先清除學生閱讀的障礙,進一步以信息為中心展開教學。應擴大學生詞匯量,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使其以積極的閱讀狀態(tài)全面感知閱讀材料;加強文本信息挖掘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引發(fā)深層次思維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內(nèi)在價值;以真實任務為驅動,促進認知情感升華。除了基本的文本理解,要適當拓展文本的內(nèi)容或以觀點辯論等方式促進理解。使學生掌握英語閱讀技巧,能快速獲取各種信息,享受英語閱讀的過程,進而提高英語表達水平,這樣也就達到了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守仁,趙文書.泛讀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
[2]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席玉虎.英語閱讀文化背景詞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