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軍
摘要近年來學生的健康體質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速度、耐力、上肢力量等方面,在每年進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所呈現的數據全面下滑。對初中生面對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剖析,探尋提高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徑,積極推動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素養(yǎng)的培育。
關鍵詞初中生 體質健康水平 鍛煉路徑 體育行為習慣
2015-2019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顯示,學生的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素質及肺活量等測試指標不容樂觀,學生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持續(xù)上升。
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結合常州市近五年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分析發(fā)現,初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整體雖較2015年前下滑趨勢有所放緩,但情況還是不容樂觀,且優(yōu)秀率、良好、及格與不及格分布不合理,優(yōu)秀率普遍較低,及格率占總人數的70%以上。在所呈現的數據中,學生的身高與體重有所增加,但耐力、上肢力量下滑尤其明顯,肺活量的指標也呈滑坡之勢。筆者期望通過以下幾個層面,探索提高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路徑。
一、社會層面
1.全民動員,共同重視學生體質健康問題。
提高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首要路徑便是需要全社會重視學生健康水平的問題,齊抓共管,共同探尋對策,積極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路徑與策略。學生是社會中的人,是國家建設與發(fā)展的未來,學生的健康問題關乎著千家萬戶,切不可一味地將學生健康問題簡單地推向家庭與學校。學生健康問題應為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需要全社會人養(yǎng)成良好的意識,全民動員, 轉變觀念。走出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只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的責任誤區(qū), 增強國人的意識, 使全社會認識到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嚴重性, 以及學生體質健康下降是個社會性的問題, 認識到改變現狀急需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營造出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 做到家庭、社會、學校一體化宣傳教育的格局。
2.倡導公益,減少盈利性體育設施場館運作。
當前隨著全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越來越多的人有著強烈的運動意識,經常參加戶外的運動。很多有經濟頭腦的經營者,嘗試著通過場館設施對外營業(yè)達到盈利的目的,使得很多場館設施,尤其包括學校在內的體育設施,進行了對外承租與營業(yè)。這大大減少了初中生周末與寒暑假外出參加體育活動可用的體育場館與設施數量。在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日益下滑的今天,我們應倡導實施公益活動,盡量減少體育場館設施市場化的運轉,尤其是本來就屬于學生的學校基礎體育設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在周末與節(jié)假日,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助力。
二、學校層面
1.推進落實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課程是學校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指南,學校體育課程是學校開展一系列體育教學與活動的行動綱領性方案。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前提下,學校必須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大力深化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以人為本,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無論是國家體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還是基于地方或者學校實際的體育類校本課程開發(fā),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者都應基于學生的實際發(fā)展、內心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學校辦學理念與課程主題文化基礎,加大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使得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結構嚴謹,活動內容豐富,評價體系科學,成效顯著,指向學生體育健康水平的提高。
2.大力改善學校基礎體育設施。
一是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不斷遷移,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速,使得很多城市學校學生數量、班級容量不斷增加,從而導致學生人均活動面積減少,這是影響學生體育課程開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此時,需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給予基層學校經費上的支持,積極改善體育設施設備。此外,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要大力開發(fā)場地器材的實用價值,充分提高場地與器材的經濟性與實效性。二是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教育的投資重心在向城市傾斜,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不可忽視農村孩子的體育場地設施狀況。有些體育設施設備可能已經老化,需要更新,學校管理者應及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傳達訴求,以提高農村學生的體育健康水平為根本任務。
三、教師層面
1.踐行師德,以促進學生體質水平提高為己任。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需要塑造自我的靈魂,踐行良好的師德,在言傳身教中,體現優(yōu)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無論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還是一線的體育教師,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都是其一項重要工作。無論是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還是圍繞學校體育課程實施的體育活動,教師都需要以學生的發(fā)展與需求為前提,盡心盡責,樂教勤業(yè),努力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平凡崗位中,從一而終,不斷踐行優(yōu)良的師德,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會教師的無窮魅力。
2.堅持學習,踐行先進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書育人職業(yè)注定需要不斷學習與提高,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作為一線的體育教師來說,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一定要研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學信息,科學地鉆研課堂,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的項目研究,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我內涵與學科素養(yǎng)。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與提高,才能有的放矢地駕馭課堂,給予學生體育技能與知識傳授,從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3.科學評價,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核心目標。
評價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失的環(huán)節(jié)。教育教學中的評價具有觀察、診斷、反饋、引導和激勵的相關功能。在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前提的學校體育課程實施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與一線體育教師,針對學校體育課程制定與實施的實際,需要科學地構建評價體系。無論是教學中的即時評價,還是量表式階段性的評價,以及學校學期末的終結性評價,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將多種評價方式、多種評價維度結合運用。切不可單一片面地,不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前提地評價,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發(fā)展的。
四、學生層面
1.樹立健康意識,養(yǎng)成自覺鍛煉習慣。
健康的意識與自覺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能促進學生內生動力轉向對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需要。學生健康意識與自覺鍛煉習慣更多的來自同伴、教師、家長對其的影響。在學校開展的一切體育活動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了解學情,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大同伴的協助,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一部分學生健康意識與自覺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起好帶頭作用,有目的性地培育孩子樹立健康的行為習慣。如路途較近的盡量少用公共交通,周末固定自覺參加戶外體育鍛煉1小時等。
2.科學厘清學習與鍛煉之間的內在關系。
當前隨著就業(yè)與升學的壓力不斷提高,很多學生的課余時間本可以用來參加體育鍛煉,卻用來進行“題海大戰(zhàn)”、背誦單詞語句等,這給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埋下了“禍根”。眾所周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哪來學業(yè)成績,即便學業(yè)成績再優(yōu)秀,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這學業(yè)成績終將是空中樓閣,這樣的例子在學生的身邊是屢見不鮮的。幫助學生厘清學習與鍛煉之間的關系,讓他們知道其中的要害關系,科學鍛煉,不斷提高健康的體質,為優(yōu)異的學業(yè)成績夯實基礎。
3.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種體育鍛煉團隊。
學校體育課程開展實施中,學校除了常規(guī)性的體育教學,便是組織各項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業(yè)余運動隊等校內體育團隊,這是學校體育課程開展與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一些校外的體育團隊,這些主要還是由學生自發(fā)組成的團隊,利用課后、周末與節(jié)假日進行體育活動與比賽。這需要教師、家長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氛圍與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體育鍛煉的團隊,創(chuàng)造更多的體育鍛煉的路徑,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