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鴻 錢曉峰
【摘 要】學生居家“停課不停學”,教師離校不離教。在這樣的歷史特殊時期,網絡課堂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差異,進而探討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并結合我校實踐,提出了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0)05-038-04
新冠肺炎來襲,全國各地中小學推遲開學,“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已經成為共識,在線直播互動課堂成了各地中小學的選擇。中小學基于網絡課堂開展各學科新課內容的教學,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是特殊時期的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學校對網絡教學課堂該如何管理,教師該如何轉變,學生居家又該如何有效學習,這些都是當前困擾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問題,其落腳點都是如何保障網絡課堂的教學質量。帶著這一問題,筆者結合我校教學管理實踐,分析了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差異,厘清了影響網絡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并在“尋求學校層面可操作的教學質量提升策略”上做了探索。
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差異
對師生而言,網絡不是新鮮事物,但長時間居家通過網絡進行教與學是少有的體驗。師生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疑問,家長對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擔憂。其主要原因是網絡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存在巨大的差異。
首先,學生學習環(huán)境與學校教室有巨大差異。學生在家中參與網絡課堂,缺少了同在一個教室的學習氛圍的引導,缺少了同伴間的課堂交流與促進,缺少師生面對面的交流,缺少同伴間的互動探討,更缺少了學校中課堂紀律的約束,學生會受到家庭和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必然有較大的變化。教師基于網絡課堂,無法像習慣的線下課堂一樣組織學生學習,必然要調整教學方式。在網絡課堂中,常常是對著冷冰冰的屏幕,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學生很難像現(xiàn)實課堂中一樣與教師交流,甚至有些網課同時聽課的學生往往是全年級學生,學生能參與課堂交互的機會就更少了。在這種狀態(tài)下,師生雙方要快速適應這種變化,開展有深度的學習,很有困難。
最后,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與常規(guī)課堂有巨大差異。作業(yè)過程、教師的作業(yè)批改與反饋、班級學習日常管理等與線下必然不同。在網絡中,這些都有缺失的風險。比如,課后有疑問時不能像在教室中一樣,快速獲取同班同學、任教教師的幫助;學生的作業(yè)不能像線下一樣統(tǒng)一交給教師批改,教師對作業(yè)的管理與反饋也無法像線下課堂一樣操作。
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巨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追求的是“開展有效教學,確保教學質量”。在這些差異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教學質量呢?
影響網絡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
中小學基于網絡直播開展教學,與傳統(tǒng)的課堂有區(qū)別,目前研究中小學網絡直播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的文獻很少。對于各類在線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研究的也不多。按照廖宏建等的觀點,影響小規(guī)模(學生規(guī)模在幾十人到幾百人)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有效教學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環(huán)境、學習參與、教學管理五個方面[1]。也有學者認為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影響因素主要有:課程、學習者、指導者、環(huán)境四大方面[2]。
中小學網絡課堂,學生居家學習,與大學的SPOC、MOOC和其他成人在線課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之處。這是線下中小學校內課程的補充,家校雙方對其教學質量的要求很高。結合我校近幾年開設在線課程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影響當前學生居家狀態(tài)下的網絡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學生自身、教師團隊、課程資源、教學過程、課程環(huán)境等五個方面。
(1)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網絡課堂學習中,個體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內驅力、自主學習力和自控力。學習內驅力源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對內容的興趣,以及學生當前的水平。學習態(tài)度越好,對內容越有興趣,而且現(xiàn)有水平越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獲得成就感,學習研究也會越深入。
網絡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現(xiàn)為:學生能否熟練使用課程平臺軟件;能否快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表達信息;能否對作業(yè)自主批改、根據答案和解析對錯題進行訂正、對知識進行自主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在家參加在線直播課堂,少了教室中的紀律約束,學生的自控力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2)教師團隊。不同教師的年齡、教學水平、知識儲備、人格魅力、與學生溝通能力都存在差異。此外,教師本身對待網絡課程的態(tài)度、適應網絡教學的能力也有不同,這些都將影響教學質量。
在線教學中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改作業(yè)、答疑輔導都與傳統(tǒng)教學有差異,教師團隊的合理分工,與團隊協(xié)助能力也將影響教學質量。
(3)課程資源。網絡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對資源的要求不一樣。比如,傳統(tǒng)課堂教師準備器材后可以和學生互動一起做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開展協(xié)作。網絡課堂中要想讓學生獲得與教室里類似的體驗,這就需要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的輔助來呈現(xiàn)情境。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準備更多的活動素材,促進學生協(xié)作與交流。由此可見,網絡課堂的課程資源要求更高,需要的資源更多,如果不做改變,必將影響教學質量。
課程資源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資源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能否激發(fā)學生興趣,能否適應網絡課堂和自主學習的特定環(huán)境。
(4)教學過程。由于教學空間從線下轉為線上,日常教學過程中,課前的準備、課中的教學模式、師生交互、課后的作業(yè)管理、答疑輔導都無法像傳統(tǒng)課堂一樣安排,但是以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都將影響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很重要。在線課堂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能否引發(fā)學生思考、課堂交互是否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課堂實例是否有情境設置、教學資源是否精彩多樣等,都將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5)課程環(huán)境。課程環(huán)境是開展網絡課堂學習的基礎條件,不僅包含學習時所在的場所,還包括網課平臺的虛擬環(huán)境、學校和家庭共同營造的教學管理氛圍。
網課平臺能否開展高效、多樣的課堂互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平臺的易用性、穩(wěn)定性是保障課堂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能否支持學校對課堂的管理,是營造有效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條件。
中小學生所處的成長階段,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營造教學管理氛圍,這有利于學生快速適應課堂教學新模式,學會居家自主學習,按時參與并完成各項教學活動。這是在線教學課堂質量的重要保障。
中小學網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1.多平臺互補使用,強化教學管理,完善課程環(huán)境
學習平臺的選擇是學校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在選擇平臺時,在運行穩(wěn)定的基礎上主要考慮其功能是否能滿足本校教師上課的需求,要優(yōu)先選擇具有豐富的課堂交互功能、支持多終端教學的平臺。在網絡課堂開展過程中,及時簽到、在線提問、師生交互、學生間實時交互、課堂小測試、即時評價等功能可以促進師生的有效交流,讓學生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屏幕,而是“與大家在一起”的感覺。
學生居家在線學習的過程,不容易管理。學校相關部門需要健全居家在線學習期間的管理監(jiān)督制度,家校合作給學生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外在氛圍。學習的各環(huán)節(jié):課前自主預習、課中直播互動、課后作業(yè)答疑是一個有機整體,加強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及時有效地反饋,不斷激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讓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學習的增強回路。讓學校、家庭和全體學生形成一個在線學習共同體,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和管理的需求,我們采用“在線互動直播”平臺授課,使用“班級群”進行答疑交流、班級管理,使用“智學網”落實作業(yè)與批改。教師基于作業(yè)統(tǒng)計數(shù)據調整教學和指導方式,從而達到精準教學的目的。
2.增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側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居家參加網絡課堂學習期間,學習過程少了教師的及時指導和同學的相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控力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和家長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激勵學生,強化學生的學習內驅力。除了思想動員和教育外,我們還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在網絡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確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念。在教學策略中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放在首位。在課堂中適當調整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間,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科教學任務讓學生學會: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并適時微調、選擇針對性強的學習材料、結合內容自主安排學習任務、及時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以可觀測的量化方式評估學習結果。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上下功夫,指導學生合理規(guī)劃時間,按時完成制定任務,這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和激勵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網絡環(huán)境中也可以形成同學間相互促進的氛圍。數(shù)字化時代要求學生具有數(shù)字化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有效地使用課程平臺的拓展學習、師生交互、作業(yè)提交、自我評測,快速適應新模式的教學。
3.轉換教師角色,開展“雙師”教學;優(yōu)化課程資源,引導深層探究
教師團隊的合作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開始網絡課堂期間,不需要所有教師都上線主講,我們根據教師的各自特長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教師分為主講教師和助教團隊。整個團隊共同開展教研活動,主講教師積極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準備講稿。助教團隊設計個性化導學策略[3],整理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資源、設計課后作業(yè)、參與聽課,對課堂中學生的問題及時反饋;課后,對個人任教班級進行作業(yè)批改、輔導。
教師主動積極地轉變角色,服務網絡教學過程中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更多學生能被關注,讓網絡課堂更有溫度;讓課程資源更加豐富有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更加深入。
4.優(yōu)化教學設計,增強教學互動;完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思維深度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我們倡導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改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有參與感,引領學生深度思考、高效互動。
在具體的教學模式上,我們推薦教師采用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注重課內互動與交流,在師生、生生交互中深度思考。借助多種網絡平臺,展示學習成果,形成學習空間,開展有效反饋,同學之間相互促進。二是“問題導學”,以導學案為載體,以情境為依托,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基石,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三是“任務驅動”,在課堂中展現(xiàn)情境,明確任務,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任務的完成過程, 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方法的過程, 更是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內容和自身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提高網絡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平臺形成合力,以提高教學質量為落腳點和出發(fā)點;也需要在網絡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優(yōu)化網絡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廖宏建,劉外喜. 高校SPOC有效學習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7(5): 64-70.
艾雨兵,張世波,汪明. 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 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11): 45-49.
衷克定,劉洋. 基于學習風格理論的在線導學策略設計與實踐[J]. 開放教育研究,2012,18(3):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