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玲
摘要:在科學課程的新課標中明確提出,科學教學要重視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因此,初中科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重視科學教學的生活化。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重點放在了科學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科學和現實的練習,這樣一來不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A新課改的背景,初中科學教學必須要從學生的認知和他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fā),有效的提高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本文也將針對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105-2
生活化教學就是希望能夠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能夠將科學知識同學生的生活進行結合。借助于這樣的一種方式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課堂變得更加的豐富,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科學的課堂活動中,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茖W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進行教學,把學生生活中的現象作為教學的案例,融入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真正的實現科學學科的生活化,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科學教學
很多的教育學家其實都提出了生活和教學的緊密聯系,在教學中是不能夠脫離開學生的生活的,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對于初中生來說,本身已經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教師應該利用好學生的這些經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蘊藏著科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科學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前的導入,播放一段池塘邊榕樹上知了聲聲叫著夏天的這首歌曲,這時候學生的熱情一下子被吸引起來了。然后教師可以順勢問學生這樣美妙的音樂是如何產生的?又是怎么樣能夠傳入到我們的耳朵中的?你如何判斷這首歌曲的演唱者?通過這樣的提問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這時候再將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的相關知識講授給學生,會獲得一種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下學習了知識,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二、捕捉生活素材,提高科學意識
在整個科學體系中初中的知識是最基礎,也是最貼近生活的。這些看似比較深奧的科學知識其實都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化內容。教師要善于捕捉到生活素材,盡可能在教學中選擇學生所熟悉和喜歡的生活內容進行教學,對于科學教材進行一定的整合和豐富。比如,在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級科學關于金屬的問題時,教師會講到金剛石和石墨的現象。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平時使用的鉛筆是什么制作而成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夠答出來是利用鉛制作的。這時候教師再次提問學生:那么在鉛筆上寫的2B還有2H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教師可以簡單地進行介紹。接下來可以為學生舉出關于一些鐵鎖生銹導致打不開的現象讓學生思考解決的辦法。我們可以使用一段鉛筆芯,然后把它攆成粉末,把粉末撒入到鎖孔里面,鎖孔就會很容易打開了。這時候學生就會產生疑惑,因為這個問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他們也非常感興趣渴望得到答案。教師在提示學生因為石墨的性質和一些用途,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了教師單純的進行石墨性質和知識介紹的枯燥性,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科學知識的新鮮感和趣味性,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鉛筆中蘊含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個生活中的小技巧。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探究科學過程
科學課程還是一個探究知識的過程,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師如果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往往能夠引導學生獲得更加理想的學習的效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欲望。教師可以根據科學學科的內容,還有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方便學生理解。讓一些抽象的文字變成看得見、摸得到或者是聽得到的現實。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能夠從生活經驗中去感悟知識,感受科學的價值。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電路的知識后,教師可以把家庭電路的演示版帶入到課堂中。然后提問學生有一盞燈不亮,讓學生找出原因。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得到了調動,開始逐一進行驗證,最終學生找到了答案,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探究知識引入到解決生活的問題中來,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學會通過實踐活動體驗生活、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能夠不斷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問題的探究中來。
四、解決生活問題,體驗科學趣味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有了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地思考,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才會開始運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能夠獲得新知。在科學課堂中要能夠把生活問題引入到課堂中,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一起去討論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因為探究的是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交流會變得增多,同時思路也被打開了,能夠在交流中獲得更加深刻地情感體驗,彼此之間碰撞著智慧的火花。通過學生的這種探究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科學的樂趣。比如,在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科學氧氣和氧化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個生活中的小知識,就是如何購買電燈泡。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到了燈泡中沖入的是氮氣和氬氣,之所以會沖入這樣的氣體是因為燈泡當中的鎢絲容易氧化,這樣一來能夠更好地延長燈泡的壽命。那么在制作燈泡的過程中,會在燈泡上點一些紅磷,紅磷會先和氧氣發(fā)生反應,從而避免了鎢絲的氧化。通過這一個知識的介紹讓學生認識到了簡單地紅磷居然能夠達到抽真空的效果,將科學教學同工業(yè)生產進行了更好的結合,讓學生也能夠更好的理解這一部分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到更多的科學樂趣。
五、組織學生科學實踐,體驗科學價值
科學本身也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學習科學這門課程僅僅封閉在教室中完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去,能夠走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把學習的知識真正的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習慣,讓學生去體會學科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組織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生活的空間中去學習科學知識,在實踐中去體驗和感知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存在的問題。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科學在生活中真正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力學知識后,教師將自行車搬進了教室,讓學生找一找來自于自行車身上的力學知識,比如車的前、中、后軸采用的滾動,加上了潤滑劑主要是為了減少摩擦,使得車子在行駛中更加的輕巧。自行車多處會刻有一些花紋則是為了能夠增加摩擦,這樣使得車子在剎車時更加的容易等等。那么教師將自行車帶入了課堂中,使學生切身體會到了生活中的科學科學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起探究知識的欲望,能夠調動起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初中科學這門課程本身就和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新課改下也提出了科學教學要重視生活化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將科學知識和生活現象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通過解決實際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本文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教師要善于捕捉科學中生活化的元素,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能夠參與到科學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認識到學習科學的意義,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沈蕓.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中國人,2015,0(5Z).
[2]夏蓮英.論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5):538-538,539.
[3]陸志松.開展農村初中安全教育課的實踐探索[J].求知導刊,2017,0(20).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大石中學,浙江 臨海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