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穎
一場遇見,為絢麗多彩的人生添上一抹濃厚的油彩。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的,他生活中的“小確幸”不計其數(shù)。比如買回剛出爐的香噴噴的面包,他站在廚房里,一邊用刀切片,一邊抓食面包的角;獨處時,一邊聽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后的陽光在白色的紙糊窗上描繪樹葉的影子。他說,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罷了。
的確,只要用心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小確幸”,而遇見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生活中的小小的幸運與快樂,是值得珍藏的美好記憶。遇見他,無疑是我高中生涯中的“小確幸”。
剛跨入“兵荒馬亂”的高三,我對未來的憧憬似乎走入一片迷霧之中。在告別暑假期間為我們補課的語文老師后,身處迷霧中的我,一時有些茫然無措。不久后得知,新來的語文老師是他—— 一位“老頑童”。便向同學打聽,他們各有各的看法。罷了,還是隨遇而安吧。
開學第一課,他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課生動有趣,如果同學們問題答得好,他都會說:“答得好,來,點個贊?!倍螅o我們講文言文,突然講到2019年是“豬難年”。他說:“現(xiàn)在,豬想被吃都難??!豬說:‘我太難了?!蓖瑢W們哄堂大笑。這一句“我太難了”,一度風靡全班。之后,我覺得他似乎點燃了我的學習熱情,使我得以撥開重重迷霧,重獲新生。
聽他講課,便覺著課本上那些枯燥無味、猶如咒語般的文字頓時鮮活了起來。聽他點評小說《活著的手藝》中的木匠形象,木匠和木匠的手藝似乎一起“活”了過來,于是在答題時,對小說內容、情節(jié)、結構的品析便信手拈來;聽他講散文《綠窗簾》,文中的委婉曲折便也覺得十分美好有趣。
從小,我就是個激勵型學生。他的表揚、鼓勵,于我而言猶如向日葵每天追逐的陽光,那樣耀眼、熾熱。有一次,他講解古詩鑒賞題,提問該如何賞析時,同學們經(jīng)過一番思考,竟無人舉手發(fā)言。而我終于鼓起勇氣站起來答道:“這首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寫……”等我回答完畢,他當眾表揚了我。那一刻,我不禁喜上眉梢,臉上飛過一抹紅暈。
他還擅長指導作文。一次作文練習后,我的文章被他選中投稿到報社,并順利變成了鉛字。不禁憶起高二時,我看見學校的張貼欄上貼著十幾名同學發(fā)表的作文,羨慕不已。如今在他的指導下,我的作文竟然也發(fā)表了,實在是讓我有點兒難以置信。不久,樣報寄到我手里,與樣報一塊兒寄來的,還有一張20元的稿費單。自然地,我心里猶如夏天喝椰子汁般舒服、愜意。
總之,我能在生如夏花、青澀而燦爛的年歲遇見他,無疑是一種“小確幸”。
經(jīng)過“兵荒馬亂”,終會迎來勝利的曙光;越過“泥濘沼澤”,終會踏上光明的坦途。感謝在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他“款款而來”;感謝這一場遇見,使我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無上榮光??v使我和他終會分別,成為彼此生命中的過客,但他卻早已深深嵌入了我的記憶之中。他,像海上的瞭望塔,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讓我最終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