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前丁后蔡”是蘇軾毒舌嗎?—蔡襄《茶錄》人物故實考辨

      2020-06-04 06:35:46仇春霞
      中國書畫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那就是福建

      ◇ 仇春霞

      一種東西一旦成為特貢,它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人都想得到一份;另一方面,也容易背負罵名。蔡襄和他的《茶錄》就是因為福建貢茶這把雙刃劍而毀譽參半。

      關(guān)于《茶錄》最有名的一宗公案與蘇軾有關(guān)。據(jù)說蘇軾晚年被貶廣東惠州時,嘗到了新鮮的荔枝,覺得味道非常美,可轉(zhuǎn)念又深惡痛絕,因為他聯(lián)想到了楊貴妃吃荔枝,想起了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東西是好吃,可是為了吃,就勞民傷財,怎么可以!蘇軾于是揮筆寫了一首比杜牧的詩長5倍的《荔枝嘆》〔1〕: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

      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在詩中,蘇軾先是將古代貢荔枝的行為痛批了一回,然后劍指當朝的貢茶與貢花,把丁謂、蔡襄、錢惟演這些老前輩都拎出來筆伐一頓。從詩歌水平來看,這根本排不進蘇軾的優(yōu)秀作品行列,但是那句“前丁后蔡”卻被人記住了,因為被罵的兩個人都很有名,而且一忠一奸,還朗朗上口。蔡襄就這樣淪落為奸臣丁謂的同伙。

      這是一個值得深扒的公案,因為蔡襄一直是一位口碑很好的政治家和書法家。當年他知開封府時,因處理皇帝和宰相的私事不當而被鐵面御史趙抃彈劾。蔡襄故去多年以后,趙抃都認為蔡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可是被萬人敬仰且自帶傳播加速器的蘇軾編成“前丁后蔡”,蔡襄的人設(shè)瞬間就崩塌了。

      蘇軾的晚輩李新(1062-?)在《跋蔡君謨〈茶錄〉》中寫道:

      蔡公是本朝第一等人,非獨字畫也。然玩意草木、開貢獻之門,使遠民被患,議者不能無遺恨于是。宣和五年仲春既望,李某題?!?〕

      李新與蘇軾很熟,可以算是半個門生,李新之前也被劃歸以蘇軾為首的“元祐黨人”隊伍里。他評價蔡襄的“本朝第一等人”和“使遠民被患”都是蘇軾曾經(jīng)表達過的觀點。

      北宋末年著名的太學生陳東(1086-1127)在蔡襄《茶錄》的拓片后題跋:

      余聞之先生長者,君謨初為閩漕時,出意造密云小團為貢物。富鄭公聞之嘆曰:此仆妾愛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謨亦復為此。余時為兒,聞此語亦知感慕。及見《茶錄》石本,

      惜君謨不移此筆書《旅獒》一篇以進?!?〕

      這段話的大意是:我小時候聽年老的人說,蔡襄在福建為官時,想點子制作了小團茶,將它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富弼聽說后驚嘆說:“這是仆妾為討好主子而干的事,沒想到蔡襄居然做出這種事!”我作為小孩子聽到這種話也有所感悟?,F(xiàn)在見到《茶錄》的拓本,真替蔡襄可惜,他為什么不抄一篇《旅獒》獻給皇帝呢?

      《旅獒》是《尚書》中的名篇,“獒”是當時西方遠邦獻上來的一種大犬。當時的太保寫了一篇《旅獒》勸誡武王不要沉湎于玩樂。

      元代書法家鮮于樞(1246—1302)有一回見到了蔡襄的一幅書法,他寫了一段題跋:

      蔡忠惠公書為趙宋法書第一,此玉局老語也。今觀此帖,藹然忠敬之意見于聲畫,不可與《茶錄》《牡丹譜》同言也?!?〕

      “玉局”指的是蘇軾。蘇軾晚年遇赦北歸后,曾提舉玉局觀,啟動正式退休的程序。題跋中的“藹然忠敬之意見于聲畫”,是用人品來對應書品,意思是眼前這幅書法讓人聯(lián)想到蔡襄忠直而值得尊敬的品性。后面那句“不可與《茶錄》《牡丹譜》同言也”,意思是說《茶錄》和《牡丹譜》那種為討好領(lǐng)導而寫的東西根本沒法與這個相比。這樣的評價顯然是受了蘇軾的影響。鮮于樞作為元代書法界的一塊金字招牌,尚且沒有辨析蘇軾的漏洞而直接轉(zhuǎn)述他的觀點,其他人則更可知了。

      蘇軾的漏洞在哪里呢?還是以事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一、不可勾銷“前丁”的業(yè)績

      “前丁”的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江蘇蘇州人,是真宗朝著名的奸相。他最大的兩宗罪:一是無底限地逢迎真宗皇帝,致使真宗晚年沉迷道教,他趁機專權(quán);二是他害死了著名的寇準。這是歷史的定論,無須為他翻案。但是,用一張惡人的面具來評價丁謂的一切行為,是不客觀的,壞人的成長也不是一天就修煉成功的。再說真宗皇帝不是昏君,寇準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儒臣。歷史的真相需要有關(guān)聯(lián)的史料來公之于眾。

      丁謂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的進士,考了甲科第4名,那年他27歲。這么優(yōu)異的成績和美好的年齡,多數(shù)都有光明的仕途。

      丁謂釋褐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去江西饒州任通判,相當于饒州副市長。從他的籍貫來看,朝廷并沒有在第一份工作上優(yōu)待他,他沒能榮歸故里擔任家鄉(xiāng)的副市長。4年以后,即至道三年(997),丁謂被派遣到福建任采訪使。雖然這只是一個臨時工作,短期出差到福建考察政事與民情。但是細細一想,卻無法不暗中驚嘆,短短4年就做到欽差大臣,得到火箭般的提拔。同時,關(guān)鍵詞來了,那就是“福建”。

      在丁謂出使福建期間,太宗駕崩,30歲的真宗皇帝即位。丁謂出差回朝后,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深入談到了福建的茶和鹽對于國家的利害關(guān)系。相信這份報告一定是打動了此時非常想有所作為的年輕皇帝,丁謂升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福建省省長,時年33歲。

      轉(zhuǎn)運使不完全等同于現(xiàn)在的省長,他們所司重點不一樣。作為一名轉(zhuǎn)運使,他的工作重點是負責挑選和督運各種物資,尤其是將轄區(qū)內(nèi)的特產(chǎn)輸送到以汴京為中心的各個地區(qū)。在福建,茶業(yè)是特產(chǎn),也是全國重要的物資之一,丁謂作為轉(zhuǎn)運使,他的工作重點必須放在以茶為中心的產(chǎn)業(yè)上。

      丁謂到了福建后,從他的一首詩中可以看出此時他是有憂國憂民之心的,這首詩是《詠泉州刺桐》:

      聞得鄉(xiāng)人說刺桐,葉先花發(fā)始年豐。我

      今到此憂民切,只愛青青不愛紅?!?〕

      但是在后人看來,這首詩不配被傳頌,因為丁謂是個大壞蛋,這么憂國憂民的詩,肯定不是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同樣,丁謂在福建的工作成就也被壓縮到茶上,并且只表現(xiàn)在以茶博取領(lǐng)導的歡心上。

      事實上,福建的貢茶由來已久。在宋代以前,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被群山阻斷的福建茶并不為北方中原人所熟知。即使是唐代的“茶博士”陸羽,也只是偶爾品嘗過。他雖然覺得好喝,卻也沒有把它排進名茶的榜單里。

      但是很幸運,建甌茶遇到了新主人,它就是南唐李氏。南唐皇帝李璟原來一直是非陽羨茶不喝,但自從嘗過建茶,就果斷拋棄了陽羨茶,將建茶升級為貢茶,還設(shè)置了“龍焙”“官熔”等機構(gòu),專門掌管采制貢品,采制貢茶的地方被稱為“北苑”?!霸贰北局阜N植草木、畜養(yǎng)禽獸的皇家園林?!氨痹贰钡男纬?,使建茶從此步入顯赫時代。

      宋代統(tǒng)一南方以后,建茶也成為宋代的貢品,在生產(chǎn)上完全由官方來接管,也不允許隨便私售。為了顯示它的尊貴,太平興國三年(978),宋太祖趙匡義就專門派人到福建監(jiān)制龍鳳茶,以供皇室成員及王公貴族享用。這一年,丁謂才12歲。

      作為轉(zhuǎn)運使,丁謂關(guān)注茶業(yè),是他的本職工作。

      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丁謂在貢茶上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加強北苑茶場的管理和改造包裝上。在他的監(jiān)督下,各道工序都按質(zhì)按量地迅速完成,京師顯貴能在第一時間喝上新茶。在包裝上,丁謂設(shè)計了多種幾何形茶餅,突破了早先圓形的單一性。從銷售的角度來看,好的包裝有利于銷售。貢茶雖然不能隨意買賣,卻可以私下贈送。讓人印象深刻的好包裝使得建茶在所有貢茶中脫穎而出,成為極為珍貴的禮品。說到底,這是一種品牌意識。

      除此之外,丁謂還將福建貢茶的采摘、生產(chǎn)等具體情況寫成了一本書,名為《建陽茶錄》。這本書雖然已經(jīng)亡佚,但從當時士大夫的詩文記錄中可以看出,就是這本書的出現(xiàn),使那些沒有到過福建的人知道了福建貢茶的情況,使一些沒有聽說過建茶的人知道了建茶。

      丁謂所做的這些工作,使得福建的茶葉銷售量擴大了,物資更流通了,國庫收入當然也更多了?;实鄹吲d不?當然高興,他準備和遼國人打仗,正需要巨額軍費呢!

      丁謂在福建轉(zhuǎn)運使一職上證明了他是一只不錯的抓錢手,真宗皇帝將他提拔為三司戶部判官,成為財政部的部門負責人。

      上述事實說明,丁謂在貢茶上所花的心思不能算是“邀寵”,不應該把他早年的成就團成一筆糊涂賬,消解在他后來所做的壞事里。

      二、“后蔡”的業(yè)績亦不可抹殺

      “后蔡”的蔡襄(1012-1067)比丁謂小46歲,差不多算是三代人了。但是蔡襄對丁謂這位前朝的著名人物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在丁謂被抄家、貶死的前一年,蔡襄由福州知州升任為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干的是與丁謂同樣的工作。

      那么,曾經(jīng)寫出《四賢一不肖》的名諫蔡襄,是如何“淪落”到丁謂之流呢?以茶葉來博得皇帝的恩寵,這是什么樣的皇帝和臣子呢?

      蔡襄是福建仙游人,一個從農(nóng)家娃成長起來的一代名臣。他一生的工作地點,除了汴京,以及短暫的洛陽與杭州之外,就是福建。蔡襄在福建的第一份工作,是19歲考中進士之后榮歸故里,擔任漳州軍事判官。第二份工作是33歲時擔任福州知州。第三份工作是36歲時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前面兩項工作都輪不到蔡襄主持貢茶工作,而第三份剛好是他的本職工作。

      慶歷七年(1047)春,蔡襄由福州知州升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本來他有病在身,升職的喜訊讓他的身體也變得輕松起來。這年夏天,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的蔡襄便出發(fā)前往建安北苑監(jiān)制貢茶。從他為此番監(jiān)茶所寫的十首詩里可以看出來,他大約是夏初的時候去北苑的,出發(fā)的時候天剛拂曉。到了北苑后,他像一個茶農(nóng)一樣親自參與每一道工序,且看他所寫的詩《修貢亭》:

      予自采掇,時入山至貢畢。

      清晨掛朝衣,盥手署新茗。騰蚪守金鑰,

      疾騎穿云嶺。修貢貴嚴謹,作詩諭遠永。〔6〕

      蔡襄在北苑操勞了近兩個月,等到一切都完工后才返回衙署。

      蔡襄在北苑逗留這么久,并非普通的視察工作,而是在研制一款新茶。他親自選摘,監(jiān)制整個工藝,包括泉水的選擇。最終他成功研制出了自己滿意的新茶,這款茶就是后世有名的“小龍團”。之所以名為“小龍團”,是與之前體量比較大的龍鳳團茶比較來說的。舊款龍鳳團茶一斤是8餅,而蔡襄制作的團茶一斤有20餅。

      新研發(fā)的“小龍團”數(shù)量極少,一共只有10斤,也就是200餅。數(shù)量有限,蔡襄只能送給皇帝。一開始,蔡襄也拿不準仁宗皇帝是否有機會喝上這款茶,又是否喜歡喝這款茶,因為茶葉送進去了,皇帝有沒有喝,只有內(nèi)侍才知道。蔡襄作為一名潔身自愛的官員,是不敢私下交通內(nèi)侍的。況且貢茶那么多,仁宗皇帝未必就喜歡小龍團。所以一切都是不確定。

      經(jīng)過實地考察,蔡襄向朝廷提了一條建議,請求朝廷挑選一名錄事參軍監(jiān)管茶場,以便使茶葉及時轉(zhuǎn)運到別的地方,不至于使國家每年花費大量錢財在官辦茶場上而得不到回報。蔡襄后來調(diào)入三司使工作時,又結(jié)合自己任轉(zhuǎn)運使時的工作體會,建議商稅院不要任用有背景沒能力的權(quán)貴家屬,而要用清廉有能力的人來擔任。

      皇祐二年(1050),39歲的蔡襄由福建路轉(zhuǎn)運使調(diào)回京城,擔任三司鹽鐵勾院,復修起居注。他的好朋友唐詢(1005-1064)接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唐詢就是蔡襄名帖《大研帖》的收件人。第二年九月,蔡襄到達汴京就任新職。由于修起居注能隨時近距離接近皇帝,君臣聊私話就很方便了。有一回,仁宗皇帝私下問起小團茶的事,蔡襄就有點小激動。這說明仁宗皇帝喝過他研制的茶葉,而且喜歡喝,要不然,那么多貢茶,唯獨就記住他做的茶呢?他立即寫信給唐詢,告之他這一信息。唐詢當然也是心知肚明,小龍團后來就成為歲貢精品茶。

      [北宋]蔡襄 行書扈從帖23.3cm×21.3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蔡襄 行書蒙惠帖22.7cm×16.5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回過頭來看蔡襄對茶葉的研制,無論是從時間的縱向還是橫向來看,他都是一位有貢獻的轉(zhuǎn)運使,因為他為自己轄區(qū)制造了一個頂級品牌。丁謂只是改進了包裝,沒有在茶本身的品質(zhì)上下功夫。而同一時期的很多貢品,幾乎極少有經(jīng)過轉(zhuǎn)運使的改造而成為品牌的。比如宣州的貢品銀杏,它其實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和護膚品的加工原料,可進貢的自始至終都是原味果子,只是外面包著錦緞而已。這樣沒有技術(shù)和智慧含量的東西,一旦成功移植到北方,它就喪失了貢品的尊貴身份,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通過實事與邏輯推理,蘇軾抨擊“前丁后蔡”“爭新買寵各出意”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對于這個問題,《四庫全書》編修官在校對茶襄的《茶錄》時,也發(fā)現(xiàn)了“前丁后蔡”論調(diào)的不合理處,《提要》寫道:

      案《北苑貢茶錄》稱,太平興國中特置龍鳳模,造團茶。則團茶乃正供之土貢?!盾嫦獫O隱叢話》稱北苑官焙,漕司歲貢為上,則造茶乃轉(zhuǎn)運使之職掌。襄特精其制,是亦修舉官政之一端。東所述富弼之言,未免操之已蹙,《群芳譜》亦載是語,而以為出歐陽修,觀修所作《龍茶錄后序》即述襄造小團茶事,無一貶詞,知其語出于依托,安知富弼之言不出依托耶?此殆皆因蘇軾詩中有“前丁后蔡致養(yǎng)口體”之語而附會其說,非事實也。〔7〕

      這段話有四個意思:一是貢茶久已有之,非始于蔡襄;二是蔡襄作為轉(zhuǎn)運使,負責貢茶是他的本職工作;三是史傳富弼和歐陽修驚訝蔡襄作為士人卻干小人獻媚之事,編修官認為是后人依托富弼、歐陽修之名抹黑蔡襄;四是蘇軾“前丁后蔡致養(yǎng)口體”不符合歷史事實。

      那么蘇軾為何要將“前丁后蔡”編排在一起呢?不能說蘇軾就是想抹黑蔡襄,事實上,他在很多地方都對蔡襄這位老前輩有極高的評價。但是無論是丁謂還是蔡襄,要考察他們在貢茶上的工作,首先必須要對他們工作的時間點有清晰的了解,這個在蘇軾時代還做不到,因為那時還無法對“前丁后蔡”的史跡編年。其次是蘇軾一生都沒有擔任過轉(zhuǎn)運使的工作,對福建貢茶的了解也不深??墒撬形娜说牧曅?,性情一來,只要協(xié)音入律,意思通順,就那么寫了。

      三、蔡襄撰寫《茶錄》的動機

      真宗喜歡建茶,仁宗皇帝喜愛小龍團,兩人歡喜的原因各不相同。

      仁宗是真喜歡喝小龍團,他非常珍惜這款茶,平時都不會隨便賜給別人。據(jù)歐陽修這個居官多年的人回憶,有一回仁宗皇帝舉行郊祀大禮之后,終于是給中書省和樞密院賜小龍團了。不過,數(shù)量不多,8個人分2餅,每餅像五銖錢一樣大。這8位大臣當然舍不得碾了喝,都當寶貝一樣收藏。數(shù)量如此之少的極品建茶,自然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因為根本就買不到,但是可以說價勝黃金。

      那么,“后蔡”研制小龍團的初衷是為了討好皇帝嗎?如果對蔡襄有稍全面的了解,就可以知道,蔡襄的初衷就是想做一款好茶,因為他本人就是一位品茶大師,這如同他的書法,以及他所喜愛的文房一樣,都是他生命里的清供之物。

      蔡襄的品茶水平,還頗有些典故。據(jù)說北苑附近有一座寺院,名叫能仁院,院中有茶樹生長在石頭縫里。寺院里的僧人將茶葉做成茶餅后,給蔡襄送了4餅,給王珪(1019-1085,后為神宗朝宰相)送了4餅。蔡襄從福建調(diào)回京城后,有一回拜訪王珪。王珪讓人從茶笥中挑出上好的茶葉招待蔡襄,結(jié)果挑到了能仁院的茶。蔡襄喝著就問:“這茶喝著很像是能仁院的茶,您是怎么得到的?”王珪不確定,找茶包上的簽條一看,果然是能仁院的茶。

      還有一回福唐縣(今福建福清市)的一位縣丞私下邀請蔡襄喝小團茶。兩人聊得比較久,其間又來了一位客人,蔡襄品著茶說:“這不只是小團茶,還有大團茶雜在里面。”縣丞連連驚呼。侍茶童子說:“我只碾了二位的量茶,沒想到多了一位客人,來不及造茶,所以加了一點大團茶?!?/p>

      由于蔡襄是一位識茶人,所以制茶的人將他視為知己。他曾經(jīng)寫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名為《茶記》。建安的王家白茶聞名天下,主人名叫大詔。大詔家有一株極品白茶,一年只能做5-7餅像五銖錢那么大的茶餅。一餅值一千錢,不是親朋好友是得不到的。有人眼饞如此巨利,便用計謀殘害了那株白茶。蔡襄經(jīng)過建安的時候,大詔流著眼淚跟他講起這件事。不久,枯萎的白茶樹竟然長出了一根新枝。大詔欣喜萬分,他小心翼翼地摘下茶葉,做成茶餅。由于茶葉數(shù)量極少,只做了一餅,小于五銖錢。大詔很開心,他將這餅茶小心翼翼地包藏起來,從福建出發(fā),跋涉四千里,專門拿給蔡襄看。在大詔看來,這個世界上,只有蔡襄才配得上與他分享這株絕處逢生的白茶帶給他的快樂。蔡襄十分感動,他說:

      予之好茶固深矣,而大詔不遠數(shù)千里之役,其勤如此,意謂非予莫之省也,可憐哉!〔8〕

      這里的“可憐哉”并不是很同情的意思,而是贊賞大詔的行為之純真、可愛。

      親自監(jiān)制過一回茶葉后,蔡襄的茶藝更精深了。他注意到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鑒定茶葉,也不講究茶葉的喝法。他認為不正確的喝法會讓茶葉的品質(zhì)打折扣,而茶葉的品質(zhì)是導致斗茶勝敗的關(guān)鍵因素。斗茶要是敗了,貢茶的地位無疑會受影響。為此,蔡襄于皇祐四年(1052)精心撰寫了一部《茶錄》,用非常簡潔而明了的文字介紹了如何鑒定茶的色香味,如何使用茶具,以及如何收藏茶葉等等。他用楷書工工整整抄錄了一份獻給仁宗皇帝,讓它成為皇帝喝茶的教科書。

      對于向仁宗皇帝獻《茶錄》,蔡襄在給英宗抄送《茶錄》時說得很清楚:

      臣皇佑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并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于密,造《茶茶》二篇上進?!?〕

      這段話的有兩個要點:一是仁宗皇帝多次問起建安貢茶和試茶情況;二是蔡知道與皇帝談喝茶是一件私密的事,但是他覺得讓外人知道也無妨,因為談的畢竟是生活常識。

      [北宋]蘇軾 行書一夜帖30.3cm×48.6cm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四、《茶錄》的書法傳播

      由于《蔡錄》在本質(zhì)上是一本關(guān)于茶的科普讀物,而作者又是書法家蔡襄,所以它的傳播有兩條途徑,一條在茶業(yè),一條在書法界。

      據(jù)后人的題跋可知,蔡襄可能抄寫了多份《茶錄》,而不只是首撰于皇祐四年(1052)和校訂于治平元年(1064)。不過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在第二次校訂之前,他可能只寫過兩份,一份呈送給仁宗皇帝,另一份自己家藏,他似乎是沒有理由多寫幾份,因為《茶錄》本來就是專門為仁宗皇帝寫的。后來他將家藏的這份帶回福建,被手下的掌書記給偷走了,能想象,在斗茶成風的宋代士人圈里,能得到蔡襄這本“秘笈”是多么重要。不久,蔡襄看到了內(nèi)容有錯漏的刻本,原來是懷安(今福州市倉山區(qū))縣令樊紀購買了一本《茶錄》,命書坊刻印發(fā)行。為什么刻印本有錯漏呢?顯然是有人故意為之。因為將《茶錄》刻印出來當讀本來出售,其價值就在于文本的內(nèi)容,而不是書法藝術(shù)。幕后者愿意將貢茶的“秘訣”一次性和盤托出,讓其他人用買一本書的價錢就得到斗茶的真功夫。

      嘉祐六年(1061),50歲的蔡襄又從福建調(diào)回京城工作。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皇帝駕崩,英宗繼位。英宗皇帝懷疑蔡襄在他登基前曾向仁宗皇帝講過他的壞話,對他心懷怨恨。也許是為了緩和與領(lǐng)導的關(guān)系,蔡襄又重新抄送了一份《茶錄》呈送給英宗皇帝,但是英宗皇帝并不領(lǐng)情。他趁蔡襄生病在家休息的時候?qū)⑷臼沟墓ぷ魅恳平唤o他的副手,這明顯是在攆人。蔡襄是個體面的官員,他辭去三司使的工作,請求外調(diào)。英宗順水推舟,將蔡襄調(diào)往杭州工作。治平二年(1065),蔡襄以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知杭州,官階上升而實權(quán)縮小,蔡襄被人稱為“蔡端明”即與他的這一最高官銜有關(guān)。第二年,他的母親病故,他扶柩南歸。第三年八月十六日,他病逝于福建老家。

      那么,從蔡襄離開京城到杭州,再回福建這三年時間里,蔡襄可能真的抄了多份《茶錄》送給朋友,因為他為皇帝設(shè)置的那塊界碑已經(jīng)倒下了。

      《茶錄》有真跡、刻石及拓片三種版本流傳于世,是后人傳摹蔡襄楷書的重要作品。

      徽宗御府收藏了蔡襄三件楷書作品,其中有一件是《茶錄》,編書官寫道:

      襄游戲茗事間,有前后《茶錄》,復有《荔枝譜》。世人摹之石,自珍其書,以謂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而復推為本朝第一也?!?0〕

      宋徽宗收藏的《茶錄》極有可能就是蔡襄送給兩位皇帝的真跡,但不知什么原因只剩下一件。此件《茶錄》書藝應該非常高妙,不然,以宋徽宗和蔡京的眼力,如何能夠被推為“本朝第一”?

      明代文徵明曾見過一卷真跡,認為是“希代之珍”,他寫了一段很長的跋文,梳理了古人對《茶錄》書法的評論,其中“晦庵評蔡書,謂歲有蚤暮,力有深淺,公書至是,葢無遺法矣”〔11〕,雖然引用的是朱熹的評論,但文徵明也是深以為然。

      清代御府也藏有一卷素箋本《茶錄》,前后俱有自序、款識,有“治平元年,三司使、給事中臣蔡襄謹記”的句子。蔡襄只可能對英宗皇帝落這樣的款,但這并不能說明這就是蔡襄的真跡。

      時至今日,《茶錄》已無墨跡傳世,只有兩種石刻拓本。雖然后人無法分享宋徽宗和文徵明的眼福,卻仍然慶幸有拓本可供傳摹。

      猜你喜歡
      那就是福建
      福建料理
      意林(2023年22期)2024-01-01 13:36:36
      那個夢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福建每個村(居)將配備1名“兒童主任”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1-18 13:29:40
      福建醫(yī)改新在哪?
      共享共謀共創(chuàng) 實現(xiàn)互利共贏
      偷藝
      故事林(2016年15期)2016-08-04 16:39:11
      來吧,福建求賢若渴
      傳統(tǒng)企業(yè)的互聯(lián)網(wǎng)轉(zhuǎn)型
      CHIP新電腦(2014年8期)2014-08-13 20:02:28
      理解微時代的微文化
      金融博覽(2014年3期)2014-03-19 22:01:08
      林州市| 固阳县| 视频| 噶尔县| 安义县| 集贤县| 吴忠市| 翁牛特旗| 双流县| 乌兰浩特市| 永年县| 福州市| 深圳市| 西乌珠穆沁旗| 通州市| 涟水县| 蒲江县| 桃源县| 阿巴嘎旗| 云浮市| 车致| 闽侯县| 新源县| 明水县| 开原市| 永春县| 江津市| 和静县| 东丰县| 郯城县| 唐河县| 建始县| 博白县| 丹东市| 饶阳县| 柳江县| 盈江县| 安康市| 枣强县| 德阳市|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