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華
歷史事件是某個時代一些重要的事情發(fā)展經過,它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征,對于研究歷史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人們茶余飯后議論的話題。歷史事件作為教學素材,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神秘感,從而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事件顯得十分重要。
一、歷史事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學生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
單純的歷史知識和概念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學生需要在課后花費很大的精力才可以把它們記住。但是充滿神秘感的歷史事件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概念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更加輕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適當引入歷史事件,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記憶。
2.引入歷史事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單純的文字性概念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在教學中引入相應的歷史事件,讓學生通過分析歷史事件中的人物特征和人物形象,切身體會到事件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以及時代背景,從而激發(fā)心中的共鳴,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升華。
3.引入歷史事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心智發(fā)展不成熟,他們容易對社會上一些奇聞逸事感興趣。將歷史事件和課堂教學相結合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加強。
4.引入歷史事件有利于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事件,有利于學生掌握某個歷史朝代的特征,有利于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歷史事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將“懸疑”事件作為課程導入。
萬事開頭難,很多教師都喜歡在課程導入方面花費很大的精力,但是有時教師所設計的課程導入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課程導入設置一個歷史“懸疑”事件,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引入“懸疑”事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事件必須真實可信,不可以憑空捏造。如果單純地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捏造一個“懸疑”事件,那么,很多學生會認為這個事件是真實的,他們就會把這個事件帶入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非常不利。其次,引入的“懸疑”事件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學生容易理解,而且健康的“懸疑”事件作為導入材料。最后,教師所引入的“懸疑”事件應該緊密結合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不能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脫離教學內容。例如,筆者在講授統(tǒng)編歷史七上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時,在講新課前以秦始皇地宮作為導入材料,通過PPT向學生展示了關于秦始皇地宮的歷史資料,讓學生感受到了地宮的神秘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2.歷史事件在新課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有著好動的特點,要想他們45分鐘都能夠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聽課,這很難做到。因此,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歷史事件,刺激學生的聽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授統(tǒng)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2課《抗美援朝》時,筆者注意到一部分同學的注意力已經不在課堂了,于是,引入了“金化炮戰(zhàn)”的歷史事件。筆者告訴學生這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唯一一次中國志愿軍零傷亡的戰(zhàn)爭。同學們聽了教師的簡單介紹很快對這個歷史事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專心地聽老師講完這個歷史事件。
3.通過歷史事件講授教學難點。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概念理解不透,就以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為例進行介紹。英國通過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獲得了香港的領土主權,因此,香港此后實行的制度雖然是資本主義制度,但形式上仍然是封建制度,這就叫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生聽完之后豁然開朗。通過引入歷史事件來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
在新課程背景下,將歷史故事滲透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努力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將歷史事件更好地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