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琴
《奇妙的想象》是部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要求學生大膽想象,寫一個想象故事,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這一習作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該如何精準定位?習作指導又該采取哪些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筆者試結(jié)合磨課實踐中兩次不同的教學設(shè)計,加以對比分析,談?wù)劚菊n的教學體會。
一、精準定位:綜合多項因素,全面辨析思考
目標的定位,決定教學的方向。習作指導,關(guān)鍵要看“指”向何方。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結(jié)合單元整組內(nèi)容,綜合學生的學習起點及內(nèi)容本身的特點,加以全面分析思考,才能精準定位。
對比以上兩稿可以看出,由于教學定位不同,教學的指向也截然不同。初稿定位在結(jié)合習作例文“想得大膽又合理,寫得具體”,修改稿定位在結(jié)合前面所學“想得奇特,寫得有趣”。之所以做如此修改,是基于對教材、對學情的整體觀照,綜合思考。
(一)“看一課”VS“看一組”——單元整體觀照,讀懂編排意圖
有一些老師認為習作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兩條腿走路”,習作教學只要好好解讀“這一課”,透徹了解這一內(nèi)容的相關(guān)要求即可。但是統(tǒng)編教材的習作教學,尤其是習作單元的教學,絕不能只看“這一課”,而是要整體觀照“這一組”,了解整個單元的教學編排,甚至還要了解其在整個小學習作體系中的位置,全面讀懂編排意圖,方能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部編本的第二個習作單元。部編教材的習作單元編排,先有單元導語,再有兩篇精讀課文,然后有“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接著出現(xiàn)兩篇例文,最后才是單元習作。本單元導語中給了提示:“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fā)揮想象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憋@然,精讀課文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想象的奇妙?!敖涣髌脚_”是為了梳理提煉出“想象”這一訓練重點,“初試身手”是讓學生初步嘗試想象。習作例文是進一步學習想象方法,而單元習作則是想象訓練的深入探索,重點訓練學生較全面地運用方法,進一步大膽想象,初步形成單元學習成果。整個習作單元教學,學生經(jīng)歷“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前面所有的學習都是為習作打基礎(chǔ),而習作課則是對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統(tǒng)整和歸納,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的運用過程,是學生從“知”到“行”的綜合性嘗試。
因此,修改稿中的教學目標設(shè)定,沒有如初稿那樣僅僅停留在借助習作例文來教學習作,而是定位在喚起學生對前面學習內(nèi)容的回憶,激活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綜合運用所學方法,初步形成單元學習成果。
(二)“想合理”VS“想奇妙”——分析學習起點,確定教學重點
本次習作教學的重點是什么?綜合整個單元可發(fā)現(xiàn),“大膽想象”“想得奇妙”是中心詞??墒?,從例文1《一支鉛筆的夢想》旁邊的批注“豆角、絲瓜和鉛筆一樣,都是細長的。鉛筆想成為‘長長的豆角‘嫩嫩的絲瓜,我覺得這樣的想象自然、合理”來看,“想得奇妙”的同時似乎還應(yīng)該指向“想得合理”。初稿定位在“想得大膽又合理”正是基于這一點。
但仔細分析學情,這樣的定位不夠準確。因為想象唯有“大膽”,才會“奇妙”,教學中如果過于強調(diào)“合理”,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不敢大膽想。但最奇妙的想象,也一定有其內(nèi)在邏輯,教材設(shè)置這樣的批注,正是為了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不要胡思亂想。
那么,如何把握“奇妙”和“合理”之間的關(guān)系?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蹣跚起步,想象的翅膀剛剛打開,讓學生大膽想象,能想敢想,才是第一位。怎么能簡單粗暴地禁錮住他們的思維?只有盡量把“想得合理”的引導融于無痕,才能讓學生感到想象是多么快樂,習作是多么有趣,從而獲得習作的成功感。
因此,修改稿中去除了“想得合理”這一教學定位,只讓學生初步嘗試“根據(jù)事物特點展開想象”,把它作為將故事“想奇妙、寫有趣”的一個抓手,初步嘗試把想象故事寫有趣。
(三)“寫具體”VS“寫有趣”——緊扣想象特點,梳理習作難點
習作指導,在突出重點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解決習作難點。
為了了解學生真實的習作難點,磨課團隊收集了大量的學生習作片段,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三年級上冊的編童話故事,還是本單元前面的“初試身手”片段,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打開思路,想得天馬行空,但卻很難將想象的內(nèi)容寫具體,更無法體現(xiàn)出奇妙。因此,初稿將“寫具體”作為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但是,想象作文不同于紀實作文,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奇妙的想象需要借助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來呈現(xiàn),但“抓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這些常規(guī)的方法,卻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想象的奇妙。根據(jù)初稿設(shè)計的第一次試教活動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針對學生的習作難點,也考慮到想象作文本身的特點,修改稿將“寫得具體”改為“寫得有趣”。如何寫得有趣呢?引導學生順著事物的特點展開想象,把能表現(xiàn)故事有趣的地方加以具體描述,比如通過適當夸張來夸大事物的特點,將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寫得詳細些、清楚些等?!鞍压适聦懹腥ぁ保@一目標更貼近兒童的心理,也更能體現(xiàn)“想象的奇妙”。
二、緣學而導:充分考慮學情,搭好起步基石
目標定位“指”精準后,還要依靠合適的教學策略來有效引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寫作來說,“構(gòu)思技能是首要的、基本的,表達技能是關(guān)鍵性的,而修改技能是從屬性的?!保ㄎ樾麓骸段鞣疥P(guān)于寫作構(gòu)思心理研究的進展》)這句話提示我們,習作指導要重點關(guān)注最重要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構(gòu)思、表達、修改。
(一)導構(gòu)思——關(guān)注思維特點,由易到難
習作,首先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想象作文,需要天馬行空,很難用特定的方法去指導學生,但可以指導學生扣住故事的幾個要素——地點、時間、人物、事件這些編故事的“拐杖”來展開情節(jié)。
初稿的“導思路”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例文一故事情節(jié)圖的示范梳理,讓學生遷移模仿,先完成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構(gòu)思,再練寫其中一個片段,最后完成全文。學生學習的思路歷程是“整體——部分——整體”。而修改稿則采用“部分+部分+部分=整體”的步驟,先從課文及例文的簡單瀏覽中了解展開故事的不同方法,懂得可以順著想、倒著想,可以通過地點變換或人物對話等展開故事,可以第一人稱,也可以第三人稱,然后選擇一個題目,想象故事發(fā)生的一個片段,讓故事發(fā)生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幾個有趣的角色,發(fā)生一件奇妙的事情。在寫好一個片段的基礎(chǔ)上,再在第二課時續(xù)編其他片段,把有趣的故事寫完整。
從試教效果來看,初稿設(shè)計看似思路清晰,學生卻感到非常困難。因為例文的思路,無形中抑制了學生想象的思路。而且,為了完成故事情節(jié)圖,學生需要在腦海里對整個故事進行構(gòu)思,然后通過概括提煉,將故事情節(jié)圖填寫完整,整個過程較為理性,等于將編故事的過程“走了幾個來回”。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相對不足,操作起來困難較大。修改稿則抓住了學生形象思維強的特點,利用學生迫切想編出有趣故事的心理,讓學生在師生共同幫助下先完成一個精彩的小片段,降低了操作難度。之后,再完成第二個片段、第三個片段就容易多了。這樣的設(shè)計,學生學起來輕松,做起來簡單,有利于激發(fā)習作熱情,保護學習積極性。
(二)導方法——拉近心理距離,多元呈現(xiàn)
習作指導,關(guān)鍵在于“得法”。但如何讓學生得法,卻值得深思。
初稿中,教師先讓學生第一次試寫,在評議中找出不足,然后借助例文讓學生得出方法,再經(jīng)過二次習作,學習運用方法,實現(xiàn)習作增量。這一過程看起來“以學定教”,比較科學。但仔細審視,卻存在較多弊端:
其一,不利于保護學生的習作熱情。三年級學生剛開始習作,第一次試寫熱情最高。教師在第一次試寫中找不足,再教以方法讓其重寫,既浪費了時間,也是對試寫的否定,強化了挫敗感,極易澆滅習作積極性。而且,三年級學生習作方法的儲備積累本就不足,盲目放手的嘗試習作容易讓學生找不到方向。
其二,容易禁錮學生思維。范例的呈現(xiàn)只有一個片段,方法的習得途徑也很單一,容易使學生錯誤地認為像例文那樣寫就是最好的。統(tǒng)編教材安排兩篇例文而非一篇,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修改稿中,教師首先通過玲玲的兩個片段對比,讓學生在范例中體會“怎樣順著特點把故事寫有趣”。這是得出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同齡孩子修改習作的示范,既拉近了學生與習作的距離,又滲透了修改的指導。同時,范例的呈現(xiàn)非常多元,有的來自習作例文,有的來自課文,更有來自身邊小伙伴的習作,多元的示范,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指引了習作的方向,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的熱情,帶來了多角度、多維度的啟發(fā)。
(三)導修改——呵護習作熱情,賞中導改
交流評議,是習作教學中的二次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寫得更好”。對比初稿,修改稿的設(shè)計更能體現(xiàn)以下兩點:
1.鼓勵為主,呵護習作積極性。起步作文,是學生習作奠基的重要階段,保護習作欲望,至關(guān)重要。先讓學生自評,發(fā)現(xiàn)自身亮點,再由其他同學點贊,這是一個“戴著放大鏡品讀,拿著顯微鏡欣賞”的過程。即便是提出修改意見,既不出示作者名字,也不用否定的語氣,而是引導“哪里可以改得更好”。每一個細節(jié),體現(xiàn)出對學生習作積極性的呵護,讓學生得到濃濃的成功感。
2.標準后行,激發(fā)修改內(nèi)驅(qū)力。評價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寫得更好”,而不是甄別“哪個學生寫得好”。在學生修改后才進行星級評價,充分體現(xiàn)了修改的價值,有助于激發(fā)學生修改習作的內(nèi)驅(qū)力。指導修改時,教師從內(nèi)容和書寫兩個層面進行,層次分明,指向具體,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修改能力的提高。而修改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也能促進習作能力的提高。
在評改的過程中,兩稿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審視,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開展自評,比如說說自己寫得最有趣的地方,給自己寫得好的地方畫波浪線等,都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我審視,提高修改能力。這也是起步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綜上所述,習作指導,首先應(yīng)該綜合多項因素,全面辨析思考,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然后充分考慮起步作文的學情特點,開思路,教方法,導修改。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賴,需要教師全面考慮,精心安排,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