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鵬飛
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科,河北唐山 063000
作為消化科室的一種常見病癥, 胃潰瘍在任何一個年齡段均會出現(xiàn),其具有病情反復以及病程長的特征,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 胃潰瘍發(fā)生的主要因素第一是由于情緒的不暢,導致肝失疏泄,肝氣犯胃所致,第二點是脾胃不和,胃失和降造成,胃潰瘍的常見臨床癥狀為胃部疼痛、胃脹、胃酸、胃不適,如不及時治療將引發(fā)胃穿孔,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對胃潰瘍患者予以積極治療十分關鍵[1]。 在目前中醫(yī)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下,中醫(yī)臨床辨證施治得到有效發(fā)展。在臨床治療胃潰瘍時,將寒、熱、虛、實以及積滯等因素歸結其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fā)展,針對于此,文章將2018年6 月—2019年6 月期間收治的胃潰瘍患者100 例納入研究中,評定中醫(yī)辨證施治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該院納入胃潰瘍患者100 例, 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的形式均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 入選原則:①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②對該次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
觀察組中,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區(qū)間25~74歲,年齡均值(51.91±8.61)歲;病程區(qū)間15 d~3年,病程均值(1.74±0.45)年。 對照組中,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區(qū)間26~75 歲,年齡均值(51.90±8.63)歲;病程區(qū)間16 d~3年半,病程均值(1.77±0.40)年。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基礎西藥處理,四聯(lián)療法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具體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 (國藥準字H20061220)20 mg+枸櫞酸鉍鉀(國藥準字H13022413)220 mg 早晚餐前半小時口服, 阿莫西林 (國藥準字H44021518)1 g+克拉霉素(國藥準字H19990092) 早晚餐后立即口服, 兩周后其余藥物停用,繼續(xù)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至6 周。
觀察組行中醫(yī)辨證施治處理,①對于肝胃氣滯者,選取10 g 柴胡、 香附、 木香,12 g 蘇梗,30 g 炒白芍,3 g 甘草;②對于瘀血阻絡者,選取20 g 丹參、延胡索,30 g 炒白芍,10 g 五靈脂、 炒蒲黃,6 g 枳殼,5 g 青皮,3 g 炒甘草;③對于脾胃虛寒者, 選取25 g 黨參,12 g 茯苓,15 g 炒白術,5 g 炮姜,15 g 山藥,10 g 香附,7 個紅棗,3 g 灸甘草;④對于胃陰虧虛者,選取25 g 北沙參,15 g 麥冬,12 g 石斛,30 g 生白芍,15 g 瓜蔞皮,25 g 蒲公英,10 g 竹茹,3 g生甘草。
上述方式均用水煎煮,2 次/d,200 mL/次,療程為6 周。
記錄兩組總有效率, 其中痊愈為患者經(jīng)過藥物治療后有所消失,通知經(jīng)過胃鏡下潰瘍?nèi)肯?;恢復為患者?jīng)過藥物處理后臨床反應改善, 通過胃鏡檢查潰瘍有所好轉(zhuǎn);無效判定為無任何好轉(zhuǎn)。
記錄兩組Hp 清除率。
記錄兩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2](TNF-α)、白介素-6[3](IL-6)、胃泌素[4](GAS)變化情況,在治療前后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將血清分離,在零下20℃保存,予以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
記錄兩組不良反應。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檢驗, 兩組血清TNF-α、IL-6 以及GAS 水平用(±s)表示,進行t 檢驗;兩組有效率、復發(fā)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觀察組Hp 清除率76.00%(38/50)高于對照組82.00%(41/50),組間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TNF-α、IL-6 以及GAS 水平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TNF-α、IL-6 以及GAS 水平治療后有所降低,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血清指標治療后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 以及GAS 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NF-α, IL-6 and GA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 以及GAS 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NF-α, IL-6 and GA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TNF-α治療前 治療后IL-6治療前 治療后GAS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3.58±0.51 3.47±0.55 1.037 0.302 1.17±0.26 2.20±0.31 18.001 0.000 21.78±3.48 22.07±3.17 0.436 0.664 12.02±2.14 15.88±2.68 7.958 0.000 126.26±14.22 129.47±15.74 1.070 0.287 65.48±10.40 90.30±13.14 10.473 0.000
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胃潰瘍在臨床中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部消化液破壞, 導致的組織性傷害, 因此在消化道各個部位均會發(fā)生。 目前經(jīng)過數(shù)據(jù)證實,胃潰瘍發(fā)病率呈現(xiàn)為逐年上升的趨勢[5]。 當前對胃潰瘍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西藥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時不良反應明顯, 同時具有一定的復發(fā)率。 而經(jīng)過中醫(yī)處理后,對胃潰瘍的治療效果顯著,同時不良反應較少,在臨床中具有極高的安全性[6]。
從中醫(yī)學角度分析,胃潰瘍歸屬為胃脘痛范圍,在中醫(yī)學的病理闡述中,此病癥的發(fā)生在胃部,同時和肝脾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脾胃虛弱,氣滯血瘀,飲食失調(diào),氣血虧損,情志失衡和肝臟失衡等均會導致脾胃的受損[7]。
通過對肝胃氣滯者,藥用柴胡,能夠達到疏肝解郁效果,其中的蘇梗達到理氣和止痛價值[8],炒白芍達到改善疼痛,滋養(yǎng)血氣作用,香附和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效果。 對于瘀血阻絡者,其中丹參達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效果,元胡達到活血以及利氣效果, 炒白芍具有養(yǎng)血緩急止痛功效,炒蒲黃具有活血止痛效果,枳殼具有行氣和消積作用,青皮具有疏肝破氣價值;對于脾胃虛寒者,其中茯苓能夠健脾益胃,炒白術具有健脾化濕效果,炮姜具有溫中散寒價值,山藥能夠滋補脾胃,香附能夠理氣止痛。 胃陰虧虛者用藥中,麥冬能夠養(yǎng)陰生津,石斛能夠滋補陰氣,潤肺養(yǎng)胃,生白芍能夠養(yǎng)血柔肝,蒲公英能夠清熱解毒。
通過該文數(shù)據(jù)證實,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4.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在劉少康等[9]相關研究中,49 例觀察組患者中共45 例患者治療有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91.84%;49 例對照組患者中共39 例患者治療有效,治療總有效率為79.59%。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和該次研究十分相符。 由此數(shù)據(jù)說明,中醫(yī)辨證治療后,觀察組通過不同類型施治,達到治療作用。中醫(yī)辨證施治能夠?qū)颊叩呐R床反應[10-11],體征等進行改善,還能降低炎性反應和血清胃泌素水平[12],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胃潰瘍患者行中醫(yī)辨證施治,治療效果顯著,同時臨床應用安全價值高,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