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彬,夏 維,丁國航,彭鑫梅
(1.四川輕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2.四川輕化工大學計算機學院)
本研究通過單因素試驗對TiO2光催化劑制備過程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合多因素交叉試驗對方案進行優(yōu)化,得到制備TiO2光催化劑的最優(yōu)方案,用羅丹明B模擬化學工業(yè)中的染料廢水,以羅明丹B降解效率為活性驗證,以期得到水解法制備TiO2光催化劑的最優(yōu)工藝條件。
表1為試驗所需試劑的規(guī)格和生產廠家。
表1 試驗所需試劑的規(guī)格和生產廠家
表2為試驗所用的儀器型號和生產廠家。
表2 實驗儀器與相關設備
目前TiO2光催化劑主要制備方法按相態(tài)可分為氣相制備法[9]、液相制備法[10]和固相制備法[11],由于氣相制備法和固相制備法存在較多缺點。因此,本研究采用液相制備法中的水解法制備TiO2光催化劑。量取10 mL鈦酸丁酯和一定量無水乙醇于250 mL燒杯中,室溫下磁力攪拌使其混合均勻;量取2.5 mL冰醋酸,與一定量的去離子水混合,在快速攪拌后逐滴滴入混合溶液中,繼續(xù)攪拌15 min使其充分反應。離心分離后取沉淀用少量無水乙醇洗滌2~3次,放入85 ℃鼓風干燥箱中干燥,所得產品充分研磨后放入馬弗式爐中進行高溫煅燒。
分別測定10 mg/L以內單位濃度梯度的羅丹明B溶液的吸光度,繪制標準吸收曲線,并得到標準曲線方程為:
Y=8.078 17X
(1)
式中:X為降解液吸光度;Y為羅明丹B的質量濃度,mgL。相關系數(shù)R2=0.999 9,故認為此方程可靠適用。
(2)
式中:q為羅丹明B的降解率,%;c0為初始羅丹明B的質量濃度,mgL;cT為光照后羅丹明B的質量濃度,mgL。
我拉訂單時,阿花全程陪同。阿花成了我的專職司機,開著豐田卡羅拉滿深圳車輪滾滾,載我出去見客戶,談業(yè)務。我穿的是灰色的景花廠廠服,阿花說那不行,你大小也是個廠長啊,哪能穿得像員工似的。阿花特地給我買了深藍色西裝,鮮紅色領帶,白色襯衫。我說天這么熱,西裝領帶焐痱子啊。阿花說,痱子焐不出來,焐出個小白臉來保證比剛出籠的饅頭還白凈。
為了驗證TiO2對羅丹明B溶液的處理效果究竟是光催化的作用所致,還是TiO2本身具有的吸附作用所致,進行空白試驗,步驟如下:取100 mL濃度為10 mgL的羅丹明B溶液,加入100 mg TiO2光催化劑,在暗室中用超聲波清洗器將其充分分散。每隔1 h取10 mL溶液,離心分離后取上層清液于石英比色皿中,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在551 nm處的吸光度,通過吸收標準曲線計算羅丹明B的質量濃度,得到存放時間1,2,3,4,5,6 h的降解率分別為2.2%,2.2%,2.3%,2.3%,2.3%,2.3%,說明無光照情況下,TiO2對羅丹明B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吸附量不大,并基本不隨時間的改變而變化。
采用鈦酸酯水解制備TiO2,而水解法加水、加醇、干燥和焙燒等過程中所涉及的加水量、加醇量、煅燒溫度與煅燒時間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對TiO2催化活性有很大影響,因此將此4個因素作為單因素試驗研究對象。
2.1.1 加水量設定不同水與鈦酸丁酯體積比(水鈦體積比),分別于60 mL無水乙醇攪拌中獲得樣品后,在500 ℃高溫下煅燒2 h得到催化劑,在不同的光照時間下,其活性用羅丹明B降解率來評價。水鈦體積比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水鈦體積比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8∶1; ●—9∶1; ▲—10∶1; ◆—12∶1
從圖1可知,在不同水鈦體積比下,羅丹明B降解率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且水鈦體積比越大時,降解率越高。但是在水鈦體積比為9∶1、10∶1時,反應時間1~2 h內出現(xiàn)交叉現(xiàn)象,可能是鈦酸丁酯為易水解物質,在缺水時水解不徹底,使得TiO2產量減少;而當水量太多時,容易發(fā)生團聚或煅燒時間太短降低TiO2催化活性。初步判斷羅丹明B降解率最優(yōu)值在水鈦體積比為11∶1處取得,因此選擇水鈦體積比為10∶1,11∶1,12∶1進行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水鈦體積比。
2.1.2 加醇量設定不同乙醇與鈦酸丁酯體積比(醇鈦體積比),分別于100 mL水中攪拌獲得樣品后,在500 ℃高溫下煅燒2 h得到催化劑,測定其對羅丹明B的降解率。醇鈦體積比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如圖2所示。
圖2 醇鈦體積比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4∶1; ●—5∶1; ▲—6∶1; ◆—8∶1
由圖2可知,在不同醇鈦體積比下,隨著光照時間增加降解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不同時間階段,差異也較大。為了保證在足夠大的時間內能較好觀察到試驗現(xiàn)象,比較了光照時間5 h降解率數(shù)據(jù),初步判斷最優(yōu)降解率在醇鈦體積比為6∶1時取得,因此選擇醇鈦體積比為5∶1,6∶1,7∶1進行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醇鈦體積比。
2.1.3 煅燒溫度取60 mL無水乙醇在100 mL水中攪拌均勻獲得樣品后,在不同溫度下鍛燒2 h得到催化劑,測定其對羅丹明B的降解率。煅燒溫度對羅明丹B降解率的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煅燒溫度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450 ℃; ●—500 ℃; ▲—550 ℃; ◆—650 ℃
從圖3可知:在不同煅燒溫度下,隨著光照時間增加,降解率增加,且450 ℃所制TiO2催化劑降解率開始較高,3 h后低于600 ℃所制樣品;550 ℃所制樣品在3 h后降解率有較大提升。初步判斷降解率最優(yōu)值在煅燒溫度為600 ℃處取得,因此選擇煅燒溫度為550,600,650 ℃進行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煅燒溫度。
2.1.4 煅燒時間取60 mL無水乙醇,在100 mL水中攪拌獲得樣品后,在500 ℃高溫下煅燒不同的時間得到催化劑,然后測定其對羅丹明B的降解率,不同煅燒時間對羅明丹B降解率的影響如圖4所示。
圖4 煅燒時間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影響■—2 h; ●—3 h; ▲—4 h; h; ◆—6 h
由圖4可知:在不同煅燒時間下,隨著光照時間增加,降解率均增加;煅燒時間為2 h與5 h所制樣品催化活性較為接近;但煅燒4 h的樣品降解率明顯高于其他時間段樣品。初步判斷降解率最優(yōu)值在煅燒時間為4 h處取得,因此選擇煅燒時間為3,4,5 h進行正交試驗以確定最佳煅燒時間。
綜上所述,得到正交試驗的因素和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正交試驗的因素和水平
根據(jù)正交試驗得到每組羅丹明B的降解率。對正交試驗表進行極差分析,得到水解法制備TiO2的最優(yōu)條件,如表4所示。
表4 正交試驗結果及極差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制備TiO2光催化劑的最佳條件組合為A3B2C2D2,即水鈦體積比12∶1,醇鈦體積比6∶1,鍛燒溫度600 ℃,煅燒時間4 h。各因素對催化劑性能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的順序為:B>D>A>C。
為確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對各因素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正交試驗方差分析結果
由表5可知,B與D的F均在F0.05與F0.25之間,說明對TiO2光催化劑性能影響顯著,而其他兩個因素都小于F0.25,表明影響不顯著,且該分析結果與極差分析結果一致。
在最優(yōu)條件下采用水解法制備TiO2光催化劑,評價其降解羅丹明B的效果,并與溶膠-凝膠法[12]制備的樣品進行對比,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水解法與溶膠-凝膠法制備的TiO2光催化劑的活性對比■—水解法; ●—溶膠-凝膠法
從圖5可知,相同條件下水解法制備的TiO2光催化劑比溶膠-凝膠法制備的催化劑活性更好,水解法得到的催化劑在光照5 h時催化降解羅丹明B的降解率達到96.4%,遠高于溶膠-凝膠法制備的催化劑(69.5%)。溶膠-凝膠法需要較長陳化時間后才能進行干燥處理,而工業(yè)生產中時間也是必然考慮的因素,因此水解法制備TiO2光催化劑的工藝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
在水解法制備TiO2光催化劑的影響因素中,醇鈦體積比與煅燒時間的影響較為明顯,在水鈦體積比為12∶1、醇鈦體積比為6∶1、煅燒溫度為600 ℃、煅燒時間為4 h的條件下,所得催化劑的性能最佳,光照充分后,其對羅丹明B的降解率達到96.4%,遠高于溶膠-凝膠法制備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