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梅 李欽 何春梅 陳祥云 顏麗云
[摘要] 目的 分析無縫隙護理管理在康復醫(yī)學科的效果觀察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影響。方法 選擇該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康復醫(yī)學科收治的患者70例,根據(jù)護理管理方法劃分組別,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則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對比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 研究組護理后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無縫隙護理管理在康復醫(yī)學科的效果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 無縫隙護理管理;康復醫(yī)學科;效果;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3(b)-00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bserv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the influence of daily living activities. Methods The 7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carried out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Results The ADL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MD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 significant and can be popularized.
[Key words] Seamless nursing management;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Effect; Daily living ability; Depression
近年來,隨著我國急救醫(yī)學的迅猛發(fā)展,急性腦卒中、腦出血等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升,但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的健康意識、對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的認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患者及家屬認識到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及意義;而康復醫(yī)學科的誕生也為存在不同功能障礙的患者帶來了希望。該文研究該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康復醫(yī)學科收治的患者70例,對比在康復醫(yī)學科開展常規(guī)護理模式和無縫隙護理管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數(shù)字隨機法的方式選擇該院康復醫(yī)學科收治的患者70例,根據(jù)不同護理管理方法劃分組別,各35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45~83歲,平均(67.67±4.32)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5例、腦梗死13例、其他7例;該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46~84歲,平均(67.97±3.21)歲;疾病類型:腦出血12例、腦梗死14例、其他9例;該組則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對比兩組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該研究所選病例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且均與患者及(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研究均剔除既往有癡呆疾病病史者,剔除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剔除合并呼吸衰竭或四肢癱瘓者,剔除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干預、健康教育和肢體功能鍛煉等;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施行無縫隙護理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構建無縫隙護理管理小組:科室應從本院選擇出經(jīng)驗豐富、資歷較高的護士長、護理人員和康復醫(yī)師組成無縫隙護理管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無縫隙護理管理知識的培訓,包括:康復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儀器的使用等;同時,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并將護理工作細化到個人,制定規(guī)范化的護理流程。
②施行彈性排班制:科室應結合病房特征、患者需求等合理排班,增設連班和小時班,并改進交接班的流程,進而保證護理工作有效銜接。
③為患者提供無縫隙護理管理服務:首先,康復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康復治療的目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其次,護理人員應科學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評估結果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進而提升患者康復的信心。最后,護理人員應定期進行護理查房,并評估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同時做好相應的預防對策。
1.4 ?評價標準
①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對兩組護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共包括10項內(nèi)容,按照五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2]。
②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護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程度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3]。
③采用該院自行設計和擬定護理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兩組護理后患者的總滿意程度,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服務的熱情、健康教育內(nèi)容、關愛和溝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等,總分100分,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評分在80~89分之間為“滿意”、評分在70~79分之間為“一般”、評分<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例數(shù)是非常滿意、滿意之和。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ADL、HAMD評分
兩組護理前ADL、HAMD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的ADL評分較護理前明顯上升、HAMD評分較護理前明顯下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ADL、HAMD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后的總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總滿意度為88.57%,對照組總滿意度62.86%;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康復醫(yī)學科是集臨床、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學科,其作為臨床的一級臨床科室,在康復醫(yī)療方面具有較高水平,而為最大限度促進患者障礙肢體的功能恢復,保證康復的效果,在康復醫(yī)療過程中,還應強化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服務[4]。
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是臨床新興的護理管理服務模式,該護理管理模式是以“患者”作為護理的中心,并在此基礎上科學運用心理學、醫(yī)學等知識來提升護理人員主動參與護理管理的積極性,并從中發(fā)現(xiàn)護理過程中的縫隙,從而確保護理工作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5]。此外,無縫隙護理管理還能夠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進而提升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層面的舒適感,最終促進患者的康復[6]。該研究結果顯示,開展了無縫隙護理管理的研究組,其護理后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趙陽等[7]研究結果基本接近;由此說明,在康復醫(yī)學科患者中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不僅能夠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工作的職責、范圍和時間,而且還能夠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增強患者對康復醫(yī)療的認識,從而保證康復的效果。
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是擁有以“科學管理理論”作為指導,以“先進管理機制”作為準繩,并通過優(yōu)化護理人員的職能、創(chuàng)新護理機制、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等手段形成的集咨詢、監(jiān)督、執(zhí)行和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閉環(huán)管理系統(tǒng),而這一管理系統(tǒng)完全滿足了康復醫(yī)學科對護理的需求,其還能夠通過減少或消除護理中的縫隙來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終保證各治療與護理的細致、舒適。此外,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還能夠彰顯現(xiàn)代護理管理理念,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高效率和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從而調(diào)節(jié)患者生理、心理的舒適度,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的合理需求[8]。該次研究結果也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驗證了,康復醫(yī)學科中開展無縫隙護理管理能夠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度,擴展護理服務的范圍,增強護理服務的內(nèi)涵,進而最大限度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無縫隙護理管理在康復醫(yī)學科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而且還能夠改善護患關系,進而提升醫(yī)院的經(jīng)濟及社會效益,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碩,山丹,黃爽,等.并聯(lián)無縫鏈接救護模式在優(yōu)化救治顱腦外傷患者的價值分析[J].中華神經(jīng)創(chuàng)傷外科電子雜志,2019, 5(3):159-162.
[2] ?趙莉,陶化青.康復護理干預有助于顱腦外傷術后偏癱患者的恢復[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7):3323-3329.
[3] ?何冰潔,房曉雪,侯杰,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在胃癌胃大部切除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9, 22(S1):208-209.
[4] ?趙陽,張文杰,梁儀,等.全程無縫鏈接式護理干預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救治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4):426-430.
[5] ?陶莎,王振華,谷金玲,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9,12(2):220-222.
[6] ?楊明瑩,王會笑,和茵,等.微信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外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4):245-250.
[7] ?趙陽,張文杰,梁儀,等.全程無縫鏈接式護理干預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救治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4):426-430.
[8] ?黃靜莉,盛芝仁,胡建利,等.系統(tǒng)性康復護理在脊髓損傷患者神經(jīng)源性膀胱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 17(4):630-632,685.
(收稿日期: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