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毋庸置疑,只有契合學生成長的班集體文化才最美,才能讓學生認同自己的班集體、愛上自己的班集體、喜歡上自己的校園。這也是每所學校不遺余力地探索班集體文化有效打造模式的動力所在,因為它決定著一所校園的魅力指數。
首先,契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溫馨規(guī)范才最美,班集體養(yǎng)成教育才能綻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神奇。優(yōu)秀的班集體文化繞不開養(yǎng)成教育效果的檢驗。在班集體里推行“每日班長”、在教室里設置“綠色地帶”、在班會上開辟“金點子論壇”......雖然在實際活動中班主任沒有費心費力去說明要達到的具體管理目標,可是戴上那一個紅色的袖標卻可以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深藏其中的“一份鼓勵”——“你是最棒的”;教室里那一簇簇綠色清晰地將“一份信任”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你們是最有愛心的”;站到講臺上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們清晰地體驗到了“一份尊重”——“我也是優(yōu)秀的”......班集體日常養(yǎng)成教育活動主動去契合學生自身向往的溫馨模式,讓他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不應是班集體里的被管理者、被約束者,而應是班集體的自我管理者、自我規(guī)范者。角色意識的轉變自然會喚醒他們見賢思齊、主動進取的熱情,積極用自身的努力表現去回饋、去響應,自然會時時、處處、事事提醒自我、警示他人,悄然完成了自覺規(guī)范自己或者他人言行的升華過程,進而完成了自覺改正自身存在缺點的蛻變過程,實現不斷完善自我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
其次,契合學生個性張揚的貼心互動才最美,班集體課堂實踐才能激活“源頭活水汩汩來”的精彩。優(yōu)秀的班集體文化離不開高效、愉悅的課堂實踐的支撐,而這樣課堂的呈現,要求這個班的每一位教師在課堂實踐中第一時間熟悉并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他們喜歡的、張揚個性的方式,第二時間選擇最適合的互動設計并在課堂上善于欣賞學生的表現,而不是時時擔心學生這也不會、那也不懂,處處害怕自己這里沒有講清、那里沒有講明。教師要精于將自己的精力和心思專注于“啟發(fā)、誘導、引領”,創(chuàng)設最契合的情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組織有意義的討論,真正把課堂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機會、有興趣、有能力去在教學實踐中展現自我,他們沉睡的潛能自然會在課堂上被有效喚醒,自然會在課堂上變得敢于自主探究、樂于互相合作、善于自我調節(jié)。
最后,契合學生成長需求的真誠溝通才最美,班集體合作育人才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班集體文化的優(yōu)劣需要合作育人參與者的評價,讓教師、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到教室布置、獎懲方式、活動組織等班集體管理的每一個動作,需要一個聚焦學生成長需求的真誠溝通平臺。一是密切溝通距離,誠懇對待彼此的建議和意見,既要認真聽取不同的聲音,也要清楚闡述自己的設想,獲得對方的理解,及時優(yōu)化班集體教育方式,有效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輔導員要擺正“親近心態(tài)”。輔導員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保持“平常心態(tài)”,像朋友一樣進行自然探討,既要認真聽取不同的聲音,也要清楚闡述自己的設想,獲得對方的理解。真誠的溝通會有效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在溝通過程中,應認真對待他人的建議和意見,誠懇提醒他們的失誤和差錯,及時告訴他們自己的看法,幫助他們更好地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獲得對方的理解,又要清晰傳達自己的認同感,用真誠的溝通有效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二是注重溝通時效,發(fā)生具體事件、發(fā)現具體問題,不管是在校外偶然了解的,還是課堂突然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應將及時溝通視作是自己的責任,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有效溝通,盡可能把問題說清楚、全面、透徹,講明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以爭取各方支持。
總之,契合學生成長的班集體文化才最美。在班集體生活中,只有契合學生成長需求,規(guī)范情境才更易煥發(fā)感染力、管理機制才更易形成約束力、集體信念才更易呈現引領力。
(責任編輯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