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剛
一
我和賈振邦學(xué)習(xí)篆刻的時候,是在我情緒低落的一個冬天。那個冬天賊冷賊冷的,常常下雪,這場雪還沒有清理干凈,另一場又鋪滿了大街小巷。街道上的積雪化了又凍,凍了又化,把路弄得高低不平,走起來一跐一滑。
那個冬天,和我相依為命的老爹去世了。我的母親去世得早,是老爹一手拉扯大了我。老爹的去世,讓我大學(xué)四年中時時刻刻盼望的骨肉團聚還報跪乳之恩的愿望煙消云散。
那段時間我什么也干不下去,每天渾渾噩噩,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德行。
賈振邦說:“跟我學(xué)篆刻吧。”
學(xué)就學(xué)唄,無所謂。我那時在縣圖書館工作,反正也得經(jīng)常去他那個舊書店修補殘書。其實我心里明白,學(xué)習(xí)修補殘書也好,學(xué)習(xí)篆刻也好,都是擺擺樣子。特別是學(xué)篆刻,無外乎是在石頭上一刀一刀地消磨時光。
賈振邦經(jīng)營的舊書店,坐落在縣城的十字街上。小街不長,開了七八家收購兼出售的舊物店,有經(jīng)營舊銅錢舊珠串舊手鐲舊古玩玉器的,有經(jīng)營舊鐘表舊收音機舊電話機的,有經(jīng)營舊書舊報紙舊雜志舊圖冊舊書畫的,還有一家花店也混在其中。一進(jìn)小街,就見墻上還刷了一條字跡斑駁的“掃黃打非”的標(biāo)語,小街盡頭是一家號稱內(nèi)蒙古純羊肉的炭火燒烤店和一家有十幾張床鋪叫大河洗浴中心的澡堂子。
那個冬天,我不止一次地騎著自行車在這條溜滑的街道上摔倒,又滿身冰雪地爬起來走進(jìn)賈振邦的舊書店,把裝著需要修補殘書的口袋扔到一邊,用凍得僵硬的手掏出新刻的印章遞給他說:
“看看,有點兒進(jìn)步?jīng)]有?”
賈振邦先不忙著看,端來一大缸子熱茶放在我手里:“忙啥?先暖和暖和?!?/p>
雖然我刻字的積極性不高,可是一旦刻出來了,還是想讓他給鑒定鑒定,我捧著熱茶催他:“你先給我看看啊。”
他嘿嘿地笑了:“養(yǎng)孩子也不等毛干。”
他看得很慢,還常常找來印泥印出來看。這時候,我最怕忽然有人進(jìn)來打擾,一有人打擾,我總懷疑他的鑒定會打幾分折扣。而且最怕來的人是左鄰右舍拉家常的老板們,他們對本地的歷史文化格外鐘愛,湊在一起嘮上遼帝春捺缽就沒完沒了。
我的家鄉(xiāng)阿拉嘎縣,地處松花江邊,蒙漢雜居。阿拉嘎在蒙語里是手掌的意思??h志上說,這里是歷史上遼帝春捺缽所在地。何謂遼帝春捺缽?就是遼朝皇帝在春天捕魚獵雁的地方。我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東北史的時候,專攻東北史的老教授曾詳細(xì)講過這段歷史。我雖學(xué)過,但和小街上的老板們比卻甘拜下風(fēng)。他們對這段歷史如數(shù)家珍,幾乎都稱得上半個遼金史專家。盡管周圍的市縣一直爭論不休,說遼帝春捺缽在他們那里,也毫不影響小街上的老板們以此為榮。
可是那天我擔(dān)心來拉家常的左鄰右舍卻都沒來。賈振邦拿著那枚印章看來看去說:“可是大有長進(jìn)了。”
其實我和賈振邦認(rèn)識的時間并不長,是我開始修補殘書時認(rèn)識的。賈振邦三十多歲,長得黑黑瘦瘦的,嘿嘿一笑,便露出一口雪白整齊的牙齒。他和我打過幾回交道后,覺得很談得來,慢慢地就成了好朋友。
“別給我灌迷魂湯,哪里長進(jìn)了?”
他用手指著說:“以前刻得太方正了,顯得不夠大氣?!?/p>
“這次大氣了嗎?”
“不光大氣了,還有勁道了,有了點兒蒼涼的意思。”
我疑惑地問:“這玩意兒還能看出蒼涼?”
“看得出?!?/p>
“真的?我不信?!?/p>
他放在眼前,又細(xì)看了看說:“方便了給我刻一枚,我挺喜歡你這樣風(fēng)格的。你就給我刻‘殘書齋吧?!?/p>
“你不是有嗎?”
“我刻的那幾個都不滿意,磨下去了?!?/p>
殘書齋是他開的這個舊書店的店名。如此重任交給我,看起來我在他眼里確實是大有長進(jìn),不由得咧嘴笑了。
他看我笑了,拿過一塊墨綠色的印章石遞給我:“可不能讓我等得太久了?!?/p>
“總得讓我再修煉修煉啊。”
“別修煉成了,就不給我刻了?!?/p>
“咱可不是那號忘恩負(fù)義之人。”
“是不是想忽悠一頓燒烤?。繜镜昕墒切逻M(jìn)了蒙古羊肉。”
“那是必須的,擼完了串兒,再去泡一下洗浴中心?!?/p>
他拉著長聲說:“長本事嘍,刻一枚章子,還要勒索一頓大脖子燒烤。”
我們來到燒烤店點了羊肉串、羊腰子、烤羊蹄,這都是我的最愛。他又要了一瓶本地小高粱酒。肉串在紅紅的炭火上,被烤得滋啦啦地淌著油,香氣直往鼻孔里鉆,稍不留意,我就擼光了一大把簽子。
剛要和賈振邦舉起小高粱酒,就聽耳邊有人吃吃地笑著說:“又把我們給撇開了呀?”
我抬頭一看,是賈振邦的妹妹賈小鳳,領(lǐng)著賈振邦的兒子賈慶慶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二
我工作的圖書館大樓后院有兩間平房,一間是我的工作室,另一間是我的宿舍。老爹病重時,我把家里的房子賣了給老爹治病,從此便住在了單位。工作室里奢侈地擺著一張舊乒乓球案子,是我修補殘書的工作臺。我對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還是十分滿意的。主要是清靜,從后窗朝外望去,還能看見不遠(yuǎn)處的松花江。
賈振邦一般不到我的工作室里來,常常是我把修補不上的殘書給他送去,由他的妹妹賈小鳳把修補好的送回來,修一冊五角錢。賈小鳳高考落榜后,就幫她哥哥看店兒帶慶慶。
“你和我哥學(xué)篆刻呢?”賈小鳳把一本本修好的書擺在我的案子上。
我說是。
她捂著嘴笑了。
我問她笑什么?
她說:“我看你是三分鐘熱情。”
“怎么見得?”
“你的心思不在這上邊?!?/p>
我老老實實地說:“就是閑的?!?/p>
她拍了拍修了幾次的殘書又吃吃地笑了:“能蓋這么好的大樓卻買不起書,真是吃得起餃子打不起醬油?!?/p>
我也笑了,佩服她牙尖嘴厲。
賈小鳳長得很好看,瓜子臉大眼睛,特別是皮膚白白凈凈。不知為什么她哥哥那么黑,她卻那么白。
她又說:“圖書館弄到江邊這么遠(yuǎn),誰來?還不是養(yǎng)了一幫閑人?!?/p>
我說:“領(lǐng)導(dǎo)說蓋大樓建三館是上邊硬性要求的?!?/p>
“哪三館?”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
“你是學(xué)歷史的,這三館都和你刮拉不著,看起來當(dāng)年你就不該回來,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p>
她的話,讓我心里一陣發(fā)酸。她哪里知道我那時的處境,雖然我念書時也是志向遠(yuǎn)大且品學(xué)兼優(yōu),深得教授們的喜愛。但畢業(yè)時身無分文,家里的老爹又體弱多病,就算我去了省里要我的那幾家和我專業(yè)有關(guān)的單位,別說買房子,就是租房子也租不起,依舊不能和老爹團聚,不回來咋辦?老爹一死,事業(yè)無成,我完全被一茬茬畢業(yè)生邊緣化了,好像整個世界都把我給忘記了。
但我嘴上還是說:“不回來怎么能認(rèn)識你?”
她的臉有些紅了:“不過,搞裝裱也一樣有出息。去年省里大賽,我哥還得了個一等獎呢,好幾個公司都要他,他不去?!?/p>
說實話,我應(yīng)聘回到家鄉(xiāng)圖書館工作,基本上是個閑人,再加上情緒低落,一天天無所事事。好心的館長大姐看我郁郁寡歡的樣子,還真動了腦筋安排我這個圖書修繕工作。還說我眼下難以勝任修補殘書,可以花點兒錢出去修,我只負(fù)責(zé)缺邊少沿兒的文字就行。因此,我才認(rèn)識了賈振邦。
我說:“我也沒說不好好學(xué)習(xí)裝裱啊,現(xiàn)在不是正學(xué)著嗎?”
賈小鳳又吃吃地笑了:“以你的聰明,半路出家搞裝裱也一樣成名成家啊。”
我也笑了:“說不定馬糞蛋子發(fā)燒,或許我以后還能成為一代裝幀大師呢?!?/p>
賈小鳳這一次沒有笑,而是兩眼看著我認(rèn)真地說:“這也說不定。我還打算去考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裝裱系呢,沒準(zhǔn)咱倆以后就成了同行?!?/p>
她臨走時扔給我一本書,說是她哥捎給我的。
這可是一本真正的殘書,序言和后記都沒了,盡管我看書從來不看序言、后記。也沒有作者的姓名,目錄只剩下半頁。封面是修補上去的,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寫著書名《遼帝春捺缽》。一看就是賈振邦的手跡,清秀有力。
我把這本書翻了翻說:“你哥怎么想起來送我這樣一本殘書?”
賈小鳳說:“我也不知道,這是他新收上來的?!?/p>
三
賈振邦平時并不是總待在店里,有好幾次我在街上碰著他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地收購舊書刊。他見了我就像沒見著,仰臉朝天地蹬過去,直到我在后邊張三兒似的追上他。
“以后看我在街上收破爛,別和我打招呼。”
“為什么?”
“你交了一個收破爛的朋友,讓別人看見給你掉價不說,也影響我做買賣。”
我悻悻地說:“小樣兒,多大的生意呀?看把你嘚瑟的?!?/p>
他挨了我的訓(xùn),反而呲著牙嘿嘿地笑了。我知道,這一刻他一定很開心。也許人和人之間的尊重,是最值得珍貴的東西吧。
他曾經(jīng)和我說,想去一趟北京的潘家園,他聽說那里的舊書市場很大,特想去淘。他還想去一趟琉璃廠,看一看高手的裝裱。其實去一趟北京并不難,不知他為啥一直沒去。
賈振邦除了平時走街串巷收購舊書刊,把收購來的舊書刊修補好擺在書店出售外,還修補古舊書籍字畫。開始我還不知道他的本事,直到他把我送去的一堆破爛殘書修補得整整齊齊,才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我曾經(jīng)問過他:“這一手好活,是在哪兒學(xué)的?”
他說:“我爹就是個裝裱匠。還沒等我把他手藝學(xué)完,他就死了?!?/p>
我又問:“書店為什么不叫店,叫齋呢?”
他說:“店名也是我爹起的,我也不知道為啥?!?/p>
“你愿意干這行?”
“我爹說這些舊物也有生命呢。修復(fù)一件舊物就像救活一條生命,它反過來還能養(yǎng)活你?!?/p>
“可也是,有的殘書都該去化紙漿了,你又把它們救活了,說不定到了一些人手里還大有作為呢,你是個功臣啊?!?/p>
“又開始忽悠我?!?/p>
說實話,我很欣賞賈振邦修補殘書的認(rèn)真甚至一絲不茍,連折疊的頁碼都舒展得平平整整。以至于我們給他微薄的酬金,連我也有點兒替他不平。有時他看我潦草填補的文字問:“這個字對嗎?”
我說:“反正是抄的,大概對吧?!?/p>
他便找來原作一字一字地校對后,再打字修補。我以前一點兒也不知道修補殘書的辛苦,后來養(yǎng)成愛惜圖書的習(xí)慣,大約與這些有關(guān)吧。
賈振邦不但修補殘書字畫,他還愛好書法篆刻,店里擺了些文房四寶印章印泥。我每次去都見他伏在案子上,忙得頭不抬眼不睜,不是修補殘書就是刻字寫字。
“哈哈,好用功啊?!蔽颐看稳ザ歼@樣夸獎他。
讓我感到納悶的是,他雖然愛好書法,卻不見他的任何一幅作品掛在墻上,也不知寫完了都放到什么地方去了。就是左鄰右舍們湊過來談古論今,他也任隨他們談,自己忙自己的。對于別人津津樂道的遼帝春捺缽,我也一次都沒聽他參加議論過。
“要說遼帝春捺缽在哪兒?沒啥可爭論頭,鐵定就在咱們這疙瘩……”隔壁的老于頭兒每次見了我都這么說。他兒子媳婦在海參崴開東北餐館,他和孫子住在這里,開了一個舊家具店,店里塞滿了破舊的桌椅,正中的玻璃柜里,卻恭恭敬敬地擺著一對兒舊馬蹬,說是遼金的。
賈振邦偷著和我說:“那是老于頭兒的鎮(zhèn)店之寶?!?/p>
“……遼朝君臣都是契丹人,馬背為家,四季捺缽……”老于頭兒每次來手里還要捧著一個沏著濃濃茶水的大搪瓷缸子,說著說著就喝上一口。小街上的老板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論春夏秋冬,都要捧著一個沏滿茶水的大搪瓷缸。
賈振邦也有一個這樣的大搪瓷缸子,我去了他就塞到我的手里。常常是我聽完老于頭兒講述了一段兒之后,也喝完了大茶缸子里的茶水,還不等去添,賈振邦就及時地從案子旁抬起頭來,舉著大銅壺走過來給我們茶缸里注滿了滾開的開水,對老于頭兒說:
“你老爺子算是找到知音了,人家是歷史系的大學(xué)生?!?/p>
老于頭兒笑了。如果有別人,也跟著笑了。店里一片歡樂。
我在小街上晃蕩的日子里,深深地感到小街上的人淳樸厚道,大事小事都相互照應(yīng),誰有了急事離開,隨便喊一聲都有人幫著看店,并且毫不走樣。逢年過節(jié)禮尚往來,小街上更是熱鬧。有快樂的事,不管是誰的,大家一起樂。
四
賈振邦平時少言寡語,性格屬于內(nèi)向的那種。在別人面前他高興了只是嘿嘿一笑,不高興了也不見他發(fā)什么脾氣,頂多是不吱聲,只有和我在一起話才多起來。后來我才知道,他們兄妹倆父母早亡,妹妹小他七八歲,是他一手帶大的。聽說他死去的老婆很漂亮,以前在醫(yī)院里當(dāng)護(hù)士,倆人感情很深。如今他兒子都上小學(xué)了,他還一直是獨身。
那天我和他吃完燒烤,泡在洗浴中心的熱水池子里。我看他閉著眼睛在熱水里泡得挺舒坦的樣子說:“你也該找一個了?!?/p>
他依舊閉著眼睛哼哼呀呀地說:“整天沿街收破爛,沒個人樣,誰跟我?!?/p>
“別以為我看不出來,有個人的眼睛總在你身上瞄來瞄去的?!?/p>
他睜開眼睛嘿嘿一笑:“有啥瞄的?黑得像驢屌?!?/p>
我說:“笑啥笑,人家看中的就是你這個黑勁兒,成天黏在你的店里。老于頭兒早就告訴我了,花店的何茹姐上趕著你,你就是端著。何茹姐又漂亮又掙錢,你還有啥可端著的?雖然離了婚,又不怪她,也沒有孩子牽扯?!?/p>
“慶慶還小,我不想讓他早早地有后媽。”
“不是有小鳳帶著嗎?”
“小鳳也不小了,還能總指望著她。”
快過年的時候,有一天我把年底清理出來的最后一批殘書送去,剛進(jìn)了書店,花店的何茹姐笑盈盈地端著一個大花瓷碗走進(jìn)來,大花瓷碗里裝著冒尖的黏豆包,好像剛出鍋還冒著熱氣:“我淘了米,蒸了兩大鍋?!?/p>
小鳳接過來說:“你一個人還淘米?”
淘米是東北人的習(xí)俗,記得我小時候要過年了,家里就把成袋子的大黃米淘了,磨成黃米面用大盆發(fā)酵,再烀一大鍋蕓豆,用豆杵子杵得爛爛的,攥成香噴噴的豆餡,用黃米面包好,蒸了一鍋又一鍋的黏豆包擺在簾子上,送到外邊凍得像凍梨蛋子,裝到缸里能吃一個正月。那時候的年,可真有年味兒啊。
何茹姐說:“我就得意這一口,外面賣的總不如自己蒸的好吃?!?/p>
小鳳瞟了哥哥一眼說:“八成還有人得意這一口,你不如一次都拿來,天天送也不嫌麻煩?!?/p>
何茹姐伸手打了小鳳一巴掌說:“死丫頭?!?/p>
那晚賈振邦就留我吃黏豆包,小鳳又添了兩個菜,把何茹姐也拉來了。我們端起酒杯,剛喝了一口酒,小鳳看何茹姐心滿意足的樣子,撇著嘴說:“真不吃虧,誰家娶了你這個媳婦兒,保證得發(fā)家致富。”
我說:“此話怎講?”
小鳳笑得端不住酒杯說:“給人家送來一碗黏豆包,就來吃回扣?!?/p>
何茹姐瞅瞅我,又瞅瞅小鳳,也笑著說:“你也不是省油的燈啊,把家虎似的,誰娶了你誰享福。”她這一笑,小鳳抬眼看了看我,臉倒是騰地一下紅了。
五
那個春節(jié)前我修補完了所有該修補的舊書,沒事時就天天泡在舊書店。賈振邦看我游游逛逛的樣子就提醒我:“我的那個章子你還沒動手呢?!?/p>
那些天賈振邦趁家家戶戶搞衛(wèi)生,天天出去淘寶。特別是一棟教師樓竣工,老師們歡天喜地要喜遷新居,搬到新樓去過年。他們拋棄了一些舊書,要頭清眼亮煥然一新輕裝上樓,這就成了賈振邦伺機而動的黃金時間。我去的時候他常常不在,我就伏在他的案子上,開始給他刻“殘書齋”。
這天中午,我已經(jīng)刻完了“殘書”兩個字,還差一個“齋”字沒有刻出來的時候,賈振邦來電話了。他哼哼唧唧地在電話里讓我?guī)c兒吃的速去支援。我急急忙忙地跑了出去,一直跑到松花江大橋上,見他臉色蠟黃地坐在三輪車旁,一見了我就伸出手:“拿來。”
我遞給他兩個面包一瓶礦泉水,他一口咬了半個。我看了一眼三輪車,上面的書摞得像個山:“你也太貪了?!?/p>
他在冷風(fēng)中咕嘟咕嘟地喝著礦泉水不說話。我趴在大橋欄桿上,看著封凍的松花江又說:“拼命三郎?!?/p>
他噎得打著嗝說:“不會吧?”
回到店里,小鳳也回來了。小鳳心疼地說:“明天我和你一起去?!?/p>
他說:“你去了,誰看店?”
我明白,賈振邦不讓妹妹去,他怕人家笑話。
一直到臘月二十八,賈振邦才偃旗息鼓,估計是那里也被他淘完了。那天他坐在收購回來的舊書堆里,一本本整理著,嘴里嘖嘖地贊嘆:“還是人家老師文明,有的還包著書皮?!?/p>
他的話音還沒落,只聽一聲門響,走進(jìn)一個七十歲左右穿的鼓鼓囊囊凍得哆哆嗦嗦的老頭兒,胡子都掛了冰,一進(jìn)屋就吵吵,沒頭沒腦地說:“我是打農(nóng)村來的,上百里地呢,還能叫我白跑?”
老頭兒懷里抱著一個陳舊的黃油布捆,一層層打開,是一幅破舊的宗譜:“我叫孩子們來誰也不來,都說修不了了,我不信就沒有能人了,修啥樣算啥樣唄,老祖宗的東西可得傳下去?!?/p>
賈振邦把那缸子熱氣騰騰的茶水端給老頭兒,又把他讓到椅子上坐下說:“別著急,慢慢說?!?/p>
老頭兒嘆了口氣說:“能不急嗎?來到年下了,過年還要上供哪。”
賈振邦問:“你家年年供祖宗?”
老頭兒說:“年年供。一年不供,都覺得心里慌慌地沒底兒。昨個不小心又折了一道口子,實在是掛不了了。我走了好幾家店鋪都搖頭說修不了?!?/p>
我湊上去看,也難怪了,這真夠得上是出土文物級水平。我數(shù)了一下,宗譜上已經(jīng)有十八代之多,歲月久遠(yuǎn),折出了一道道口子,好像碰一碰就能碰掉一塊紙片兒下來。
賈振邦在這幅宗譜前看了良久,不說能修,也不說不能修。老頭兒眼里已明顯地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老人家祖上是山東人吧?”
“祖太爺那輩闖關(guān)東來的,從老家抄了這宗譜,一輩輩傳下來,有死的就添上?!?/p>
賈振邦兩眼依舊盯著這幅宗譜說:“我可不如你了,祖上出來的時候說,出來闖蕩幾年就回去,沒帶宗譜,可再也沒回去,把子孫都撂這兒了?!?/p>
老頭兒聽了,頓時長吁短嘆:“祖宗辛苦著呢,能不想著回去嗎?來了,就回不去了?!?/p>
賈振邦不但把活兒收了,還滿口答應(yīng)老頭兒耽誤不了過年上供??此麛嗟臉幼樱疫€真為他捏了一把汗,這么破舊的宗譜他能修上?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過來想看個究竟。賈振邦不但留老頭兒吃了飯,還把床鋪倒給他睡,自己開了夜工。我去的時候,他正用熨斗熨著用明黃綾子裝裱成軸的宗譜,殘破的地方已經(jīng)修補好,幾乎看不出來。那么破爛的一幅掛圖,竟變得完整無缺金碧輝煌。老頭兒都看傻眼了,臨走問多少錢?
賈振邦擺了擺手說,算了吧。
老頭兒眼睛瞪得像牛:“你又供吃供喝,熬了一宿搭工搭料,咋能算了呢?”
他嘿嘿一笑:“都是山東人,就當(dāng)是山東的漢子給祖上盡孝了。”
操,這小子,別看是個賣舊書的,仗義。
看著老頭兒走遠(yuǎn)了,他又說:“這年頭,有的人連活人都不敬了,還敬死人。他上百里地來,難得啊。”
六
年三十晚上,小街上家家紅燈高照。小鳳把何茹姐叫了過來,也把老于頭兒和孫子小順子叫過來了。老于頭兒一見了我就憤憤不平地說:“縣上開了個遼帝春捺缽研討會,也沒說找我們,我看那些專家也未必就比我們強?!?/p>
那個研討會我知道,是我們館里搞的。我們館長大姐是一個深諳領(lǐng)導(dǎo)意圖的人,她請來一些遼金史專家,搞了個阿拉嘎縣遼帝春捺缽研討會,讓我也參加了。不知道老于頭兒是怎么知道的。
我故作不知地說:“他們可也真是的,怎么把您給落下了?!?/p>
小順子已經(jīng)初三了,也哼了一聲說:“他們真是有眼無珠,竟敢把我爺這個真正的專家給落下了,不像話?!?/p>
老于頭兒說:“不找我拉倒,這可不能怪我保守,我還有新發(fā)現(xiàn)沒說呢?!?/p>
慶慶眨巴眨巴眼睛說:“于爺爺是個大專家。”
小鳳點著他腦門說:“你是個小專家。”
我們都笑了。
老于頭兒說:“他們忘了還找我搞過調(diào)研呢。要說遼帝在松花江邊搞春捺缽,那時把松花江叫鴨子河,舉辦頭魚宴頭鵝宴……”
何茹姐問:“什么是頭魚宴頭鵝宴?”
老于頭兒說:“皇上打的頭一條魚和頭一只大鵝舉辦的宴會……”
老于頭兒的精神頭可真足,半夜吃完了發(fā)紙餃子,又領(lǐng)著慶慶和小順子去放鞭炮,小鳳和何茹姐也出去湊熱鬧。飯桌上就剩下我和賈振邦,他嘿嘿地笑著說:“一年就這么一回,讓他們鬧去,咱們喝?!?/p>
小鳳跑進(jìn)來說:“要放花了,還不出去看?!?/p>
賈振邦拉起我說:“咱們看看去吧,這新的一年馬上就來了。”
門前的小街上,家家門口聚了一堆人,鞭炮禮花燃亮了一條街。
那晚我到底是喝高了。天還沒亮我起來撒尿,賈振邦沒在床上,從門縫透出一縷燈光,我推門一看,他趴在案子上睡著了,面前攤著一堆正在修補的殘書。
這一幕,讓每天吊兒郎當(dāng)?shù)奈翌D覺羞愧。
七
新的一年,我還真有些走運。在賈振邦那里過完了年回到單位后,我重振旗鼓,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認(rèn)真地寫了一篇關(guān)于遼帝春捺缽的論文在《歷史》雜志上發(fā)表了,沒想到竟然引起了專家們的關(guān)注,說我提出的遼帝春捺缽并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在松花江沿岸多地舉行的觀點,是歷史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于是我一鼓作氣,又帶著論文參加了省史志辦的招聘,沒想到竟一舉中榜。
臨走時,賈振邦在酒店為我舉辦了一個歡送酒會,把左鄰右舍都請來了。只是小鳳沒來,我知道她為啥沒來,心里挺難受。
我到省城以后,賈振邦來辦事常常來看我。我們在小酒館里談天說地,還是老習(xí)慣,哪一次都是他搶著去結(jié)賬。有一次他嘿嘿地笑著說:“小鳳有對象了,是她同學(xué),一起辦公司。她對象人挺憨厚的,一說話臉就紅?!?/p>
我走那年,小鳳考上了沈陽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裝幀設(shè)計系,幾年后她畢業(yè)留在了沈陽,和同學(xué)辦了家裝幀設(shè)計公司。
“何茹姐呢?別不小心給人家弄出大肚子再打主意?!蔽艺f。
“盡瞎扯。”
“我可沒瞎扯,有一回我住在你那里,半夜你就不見了,天亮?xí)r才從花店出來,我看得真真的?!?/p>
他臉紅了。
我又說:“你還晾著人家?”
他端起酒杯和我碰了一下:“人家不要我這條黑驢屌嘍,嫁給了一個官員,連花店都兌出去了?!?/p>
“那都怪你自己端著,整天窮忙,把正事兒耽誤了?!?/p>
“沒啥忙的?!?/p>
“你不是閑著的人,我知道?!?/p>
“忙也是瞎忙。不過,慶慶學(xué)習(xí)倒是挺好的,我沒白操心?!?/p>
我說:“當(dāng)年我不成器的時候,如果不認(rèn)識你可就慘了。說起來,我寫的那篇論文能有些新意,也靠著你給我的那本殘書做指導(dǎo)才啟發(fā)我完成的?!?/p>
“哪一本?”
“《遼帝春捺缽》啊,你那位功臣至今還供在我書架上呢。”
他又嘿嘿地笑了:“你還欠我一筆舊賬,可別忘了?!?/p>
“哪一筆?”
“我托你刻的那枚印章?!?/p>
我說:“忘不了啊,不就是那枚印章嗎?等刻完就給你了?!?/p>
八
十年過去了,頭幾天賈振邦來電話,說慶慶考上大學(xué)邀我回去喝酒。
小街和小街上的人似乎什么都沒變,墻上那條掃黃打非的標(biāo)語還依稀可見。老于頭兒依舊精神矍鑠,孫子已經(jīng)大學(xué)畢業(yè)去南方工作了,兒子媳婦接他去海參崴他不去。見了我張口就說,遼帝春捺缽遺址我又有新發(fā)現(xiàn)了。舊鐘表店的王二哥遠(yuǎn)遠(yuǎn)看見了我,搶上前就把我抱住了,憋得我半天沒喘上氣兒。古玩店的張三叔在酒桌上和我碰了一杯又一杯。
客人散去,我和賈振邦余興未盡,回到店里又對飲起來。
他說:“我過幾天送慶慶去北京上學(xué),這回一定得去一趟潘家園的舊書市,還要去一趟琉璃廠。”
“閉上眼睛,把手伸出來?!蔽艺f。
“又搞什么貓膩?”
“讓你伸你就伸?!?/p>
他乖乖地閉上眼睛伸出了手,我把那枚印章放到他手上,他睜開眼睛看了看說:“你也好意思拿出來,這么一枚殘章,有啥可顯擺的?”
我說:“別管殘不殘,讓我接著刻是不可能了,試了幾次都不敢動刀,那點兒功早就廢了?!?/p>
他又拿在眼前看了看:“你還別說,這上面計劃刻的三個字只刻了‘殘書兩個字,留下的這個空白,還真有些意猶未盡的味道?!?/p>
我捋桿便爬:“我也是這么想的,要不沒刻完,怎么就給你拿來了呢。”
這一晚我又喝高了。半夜我又起來撒尿,摸不著墻上電燈開關(guān),蒙頭轉(zhuǎn)向地竟走到了書店里。那擺著的書架,像一堵堵墻圍起來的堡壘更讓我發(fā)懵。我好不容易找到了門,推開,才發(fā)現(xiàn)外面是門前的小街。我努力辨認(rèn)著,舊家具店、舊古玩店……一瞬時,家家門前紅燈高照,鞭炮禮花燃亮了一條街。
責(zé)任編輯 陳少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