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慧
《語文課程準》各學段“目標與內容”、“教學建議”、“評價建議”中均有明確的強調,要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好比是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一年級作為作文教學的起步期,能在低、中年級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也能為學生跨好作文第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話的訓練時,筆者采用讓學生暢所欲言、適當降低難度、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兒童生活、豐富分享交流方式等策略,激活、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使其成為學生寫話的內驅力,來提高學生寫話水平。
一、暢所欲言,想說就說
孩子們天生就喜愛故事,都是故事大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素材,變成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诤⒆訕酚诒磉_、樂于分享這一特點,筆者設計了“課前五分鐘—小喇叭廣播站”這一說話環(huán)節(jié),結合孩子們每日閱讀的內容,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書上看到的有趣故事、科學知識、具有獨特性格的人物,也可以結合平日里的細心觀察,說一說日常所見,腦中所思,更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學習中親身所經(jīng)歷的事情。兩年下來,孩子們從初始階段的三言兩語、支支吾吾,到后來的滔滔不絕、言說自信。這五分鐘給他們帶去的不僅僅是一種說話的訓練,更是思維的碰撞、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降低難度,淺嘗寫話甜頭
“凡是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的學習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但興趣不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要靠教師有意的激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傳統(tǒng)的寫作訓練,往往起點較高,一開始就要學生寫文成章,老師常常會要求學生從寫日記起步,這樣使學生望而生畏,更談不上喜歡寫作。在寫話過程中我首先讓小朋友知道,寫話,就是把自己特別想說的話寫下來,并且寫好。從小學生學會拼音那天起,就鼓勵他們開始寫話。喜歡寫的孩子,老師會贈送給他一本漂亮的寫話本,要求只寫一句話,把自己最想告訴老師的,告訴同學的話寫下來,不管寫的是什么內容。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可以問別人,甚至可以用圖畫代替。
三、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兒童生活
最能激發(fā)孩子們興趣的,還是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去開發(fā)寫話的興趣之源。孩子們對整個社會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就要抓住他們的好奇心,走出教室,去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再回到課堂時,讓他們分享他們觀察到的一切,他們就會滔滔不絕,最后他們會寫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
教師可以錄制或下載一些短視頻,上課時再播放出來,創(chuàng)設貼近他們生活的情景,讓他們看到其實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充滿了寫話的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話欲望,讓他們能夠通過對于親近的生活情境的觀察和分析,進而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描繪回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話興趣,提升其寫話水平,還有效增強了他們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搭建平臺,豐富分享交流方式
如今網(wǎng)絡四通八達,信息量豐富,反饋速度迅速。搭建多樣化平臺,豐富學生分享交流習作方式,會讓孩子的寫話興趣持續(xù)下去。剛開始的時候,我推行了“班級微拍客”,選擇課內或課外的主題,讓學生把自己的錄音或者視頻發(fā)到小程序的班級小管家里。再根據(jù)孩子的敘述進行肯定和點評,每個孩子都獲得了針對性的個性點評。這種利用通信方式進行的說話訓練,讓孩子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平臺是交流互動的,孩子在知曉自己表述優(yōu)點和缺點的同時,也能夠聽取別人的敘述,取其精華。推行“小播客”,每周選取不同的孩子,在電子班牌里播放,孩子們利用下課或午休時間觀看,再利用每周二的課前十分鐘,進行班級的交流和欣賞。由說到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媒介,激發(fā)了學生寫話的興趣,也提升了學生寫話的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寫話的積極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寫話訓練,就能大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寫話實踐中,真正挖掘出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寫話水平會逐步得以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成都市華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