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麗
腦外傷大多由外力直接作用所致,臨床癥狀較多,可能出現(xiàn)腦震蕩綜合征、昏迷等,輕度腦外傷常使患者運動、感覺受到影響,因過度擔心疾病預后,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對疾病的恢復及預后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患者出現(xiàn)永久性功能障礙,因此臨床需加強對輕度腦外傷患者的護理干預,以減輕患者精神負擔[1]。人性化護理秉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讓患者感覺身心舒適,從患者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全面出發(fā)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升治療依從性[2]。我院自開展個性化護理以來取得良好的效果,筆者就人性化護理在輕度腦外傷手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我科接受手術治療的72 例輕度腦外傷患者為觀察對象,奇偶法分組,對照組35 例,試驗組37 例,試驗組男患20 例,女患17 例,年齡最大60 歲,最小18 歲,平均年齡(39.0±2.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5 例,墜落13 例,其他9 例,受教育程度:中學及以下10 例,高中15 例,大專及以上12 例;對照組男患18 例,女患17 例,年齡最大62 歲,最小20 歲,平均年齡(39.3±2.2)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6 例,墜落12 例,其他7 例,受教育程度:中學及以下11 例,高中14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性較?。≒ >0.05)。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保持病房環(huán)境清新,關注患者情緒變化。試驗組(人性化護理),(1)向患者講解手術開展方法,可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防止手術當天過度緊張,對于患者提出的手術疑問,給予正面解答。(2)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意愿,提升患者對醫(yī)護人員信任度,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調整自身情緒,通過閉目、深呼吸等方式調整情緒。(3)建立情感支持,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意愿,提升患者對醫(yī)護人員信任度,家屬是患者的重要精神支柱,家屬的支持可有效提升患者安全感,護理人員應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當中,并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調整自身情緒,通過閉目、深呼吸等方式調整情緒。(4)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將各種儀器聲調調至最低,巡回護士始終在身邊陪伴,觀察患者神態(tài),可通過語言溝通及肢體接觸等方式緩解緊張情緒,術中注意患者保暖,同時做好隱私保護[3]。(5)患者清醒后及時咨詢患者感受,告知手術結果,叮囑患者注意休息,術后密切關注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給予康復指導,提供營養(yǎng)支持,不斷鼓勵患者,安全度過術后恢復期[4]。
(1)不良情緒指數(shù),漢密爾頓焦慮評量表(HAMA):≥7分可能有焦慮,<7 分無焦慮癥狀;漢密爾頓抑郁評量表(HAMD):<8 分正常,>35 分嚴重抑郁[5]。(2)生活質量,使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100)評價,評價內容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環(huán)境、獨立性、個人信仰,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6]。
觀察指標數(shù)據錄入SPSS 26.0,不良情緒指數(shù)、生活質量采用()表示,使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試驗組患者HAMA 評分(15.01±3.11)分,對照組患者HAMA 評分(15.05±3.07)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t=0.07);試驗組患者HAMD 評分(15.83±3.02)分,對照組患者HAMD 評分(15.85±3.03)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t=0.03)。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HAMA 評分(7.58±1.66)分,對照組患者HAMA 評分(9.86±1.58)分,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t=5.96);試驗組患者HAMD 評分(8.00±1.39)分,對照組患者HAMD 評分(9.76±1.88)分,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t=4.53)。
數(shù)據如表1:護理干預實施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有所提高,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對照組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腦外傷大多為突發(fā)事件,一般為交通事故、跌倒等所致,受傷較為突然,患者及家屬容易出現(xiàn)悲觀情緒,加上對手術的擔心,更容易引發(fā)焦躁的情緒,總體來講,大多數(shù)腦外傷患者伴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7]。臨床經驗表明,輕度腦外傷經過手術治療和積極的康復鍛煉,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心理護理干預不足,患者負面情緒持續(xù),導致行動主動性不足,影響機體功能恢復[8]。人性化護理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旨在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和社會各方面人文關懷,具體實施過程將手術室護理延伸至術前[9]。傳統(tǒng)護理干預護理工作往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實施動態(tài)干預,但人性化護理內容分階段、分時間進行,提升護理質量的同時,還可提升工作效率,鼓勵家屬參與到臨床護理工作當中,有利于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增強患者安全感[10]。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建立情感支持,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以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擔憂和排斥心理。手術過程注重患者隱私保護,讓患者安心接受手術,消除恐懼感,術后針對并發(fā)癥實施預防措施,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鍛煉,以提升恢復速度??偠灾?,人性化護理貫穿整個圍術期,主要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給予相應的心理支持,讓患者安心、暖心[11]。
張從淑[12]在研究結果中表明,干預后研究組SAS、SDS、SES評分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7.14%,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解瑩[13]研究中指出,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輕度腦外傷患者干預后的SDS 得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5。本文數(shù)據表明,護理后,試驗組患者HAMA、HAMD 評分更低,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與張從淑、解瑩研究結果一致。
表1 生活質量對比 (分,)
表1 生活質量對比 (分,)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會關系 環(huán)境 獨立性 個人信仰試驗組 37 護理前 58.77±9.22 59.91±9.04 60.00±9.55 63.26±9.78 62.17±9.44 61.23±9.31護理后 78.00±9.12 77.63±9.05 80.12±9.42 81.27±9.76 76.94±9.50 84.43±9.72 t 值 - 9.02 8.43 9.12 7.93 6.71 10.61 P 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對照組 35 護理前 58.73±9.21 59.94±9.11 60.06±9.51 63.32±9.80 62.23±9.49 61.24±9.40護理后 70.83±9.64 70.42±9.88 71.23±9.81 73.73±9.55 69.98±9.88 72.22±9.59 t 值 - - 5.37 4.61 4.84 4.50 3.35 4.84 P 值 -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 護理后值 - - 3.24 3.23 3.92 3.31 3.05 5.36 P 護理后值 -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綜上所述,輕度腦外傷手術患者行人性化護理可達到理想的應用價值,對于情緒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升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