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族高校大學生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調查研究

      2020-06-15 06:34李桂花
      高教學刊 2020年17期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文化雙一流中華文化

      李桂花

      摘? 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必要能力具有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對民族高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進行測試,分析大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文化寫作等方面英語表達能力嚴重不足;民族身份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都很欠缺。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少數(shù)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7-0009-04

      Abstract: Non-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English expression competence on Chinese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up world-wide universities. An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are seriously deficient in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 words into English, especially the words representing the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ir writing on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Ethnic identity is not a factor for the deficiency, and both Han Chinese and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expression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cultural compet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expression competenc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一、概述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我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支撐?!半p一流”建設強調中國特色,扎根中國大地,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1]。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漢文化( 華夏文化) 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統(tǒng)一體。豐富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文化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容[2]。

      中華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一項必要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機會學習和了解世界優(yōu)秀的文化和文明,吸收世界文化精髓,還要培養(yǎng)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3],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綜合文化修養(yǎng)。大學英語課程兼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決定了使大學英語教學承擔著培養(yǎng)大學生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使命,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延邊大學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最早建立的綜合性高校之一,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在一流學科建設中,力求進一步突出學校特色優(yōu)勢,提升中國優(yōu)秀文化在東北亞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促進地域民族文化繁榮、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服務能力[4]。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秉承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培養(yǎng)跨文化素質人才,促進人才特色發(fā)展。尤其在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文化的熟知和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具有中國情懷、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特色人才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二、文獻綜述

      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相關研究自從叢教授于2000年提出“中國文化失語癥”[5]引起了國內很多專家的專注,如今英語教學中加強中華文化教育已得到學界普遍的共識。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研究就其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中國漢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等方面。

      首先,在大學生對中國漢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方面,早期張為民[6]等人對清華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恰當?shù)赜糜⒄Z表述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之后對普通高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專業(yè)學生所進行的研究得出了幾乎同樣的結論,即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相關事物能力低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欠缺,學生的中國文化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高[7-8]。

      至于地方特色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方面,杜鳳秋[9]等人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地方文化輸出能力的實證調查顯示,學生的文化輸出能力偏低,外語人才培養(yǎng)應加強學生的文化輸出意識。大學生對陜西地方文化[10]、齊魯文化[11]的英語表達能力的調研結果大同小異,大學生的地方文化英語表達力明顯不足。顯而易見,地方文化的英語表達在英語教學中仍未受到關注。

      關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研究,崔朝暉[3]等人在調查中添加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元素。選項寫作題中只占3%的學生介紹了少數(shù)民族,內容僅停留在分布、喜好,服飾的色彩,表達淺顯。程家惠[12]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高校的學生用英語表達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能力不盡如人意,因而建議應在英語教學中增加區(qū)域性民族文化的輸入,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所屬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能力,增強未來就業(yè)競爭力。有關蒙古族文化的研究[13-14]發(fā)現(xiàn),蒙古族學生缺乏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應該增強蒙古族文化英文表達能力,提高蒙古族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和認同感。

      我國英語教學中大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的研究已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歷程,但是大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存在欠缺,不能用英語有效地輸出和弘揚中華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中華文化中納入少數(shù)民族文化元素的研究非常罕見,未能有助于形成中國特色的多元一體教育。鑒于此,本研究在測試中增添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元素,對大學生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進行較全面的調查,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而有助于文化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1. 民族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總體情況如何?

      2. 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文化寫作等各項的平均分值和正確率如何?文化寫作與文化詞匯翻譯之間有無相關性?

      3. 民族身份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上是否有影響?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非英語專業(yè)本科二年級學生,共161名,其中漢族學生113名,占70%;少數(shù)民族學生48名,占30%,包括朝鮮族、蒙古族、滿族、回族、土家族、苗族、壯族等。

      (三)研究工具及設計

      研究測試卷在崔朝暉、楊玉[3]的實證研究試卷基礎上改編,在原有的測試內容增加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元素。

      測試內容包括兩個部分:(1)中華文化詞匯翻譯,20個文化詞匯包含10個漢譯英、10個英譯漢,每個詞分值為4分,總分值為80分。其中16個常見的中國漢主流文化詞匯,如春節(jié)、孔子、紅樓夢等,4個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如那達慕節(jié)、紫菜卷等。(2)文化寫作,用英語介紹中國的情人節(jié),即七夕節(jié),按照提綱描述中國七夕節(jié),分值為20分。測試中要求學生不借助詞典、網(wǎng)絡或參考書,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50分鐘)完成。

      全部測試卷當場收回,共收回有效問卷161份。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測試卷整體信度(Cronbachα)為0.804,說明信度甚好,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較好。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總體狀況

      表1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反映了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總體狀況,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文化寫作的測試結果。如表所示,測試的平均分為28.32,正確率為27.4%,大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嚴重不足。這與廖華英多年前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研究結果[15]相一致,表明極少數(shù)學生具備較高的表達能力,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普遍很低,亟待提高。

      (二)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文化寫作等各項成績的分析

      1. 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總分為64分,而測試結果平均分為19.29,正確率才30%,說明能夠正確表達漢文化的學生比率不到三分之一。漢譯英和英譯漢的平均分和正確率相比較,英譯漢翻譯平均分為13、正確率40.6%,漢譯英的平均分6.29、正確率為20%,英譯漢正確率高于漢譯英。中國漢文化翻譯中正確度最高的詞匯是英譯漢翻譯中的“one country two systems”,“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正確率分別為88%、80%;其次是漢譯英翻譯的“春節(jié)”,正確率為78%。其他的詞匯翻譯準確率都低于60%,正確率較高的詞匯有“oolong tea”, 49.1%。“炎黃子孫”、“武術”、“紅樓夢”、“舌尖上的中國”、“壓歲錢”等漢譯英詞匯翻譯的翻譯正確率很低,分別為2.5%、5%,6.8%,9.3%,9.3%。漢譯英翻譯中“cheongsam”的正確率最低,只有9.9%。“PRC”,“Chinese zodiac”,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Shadow play”的正確率也很低,只占13.7%、13.7%、36%。

      2. 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結果更令人擔憂,滿分16分,平均分為3.35,正確率才21%,說明正確表達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的學生比率僅為五分之一,顯然低于漢文化詞匯翻譯正確率。英譯漢平均分為3.18,正確率為40%,與漢文化英譯漢詞匯翻譯正確率較接近,而漢譯英正確率遠遠低于漢文化漢譯英正確率,平均分0.17,正確率只占2.2%。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中“Water-Splashing Festival”的正確率為72.7%,答對次數(shù)最多。其他詞匯,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那達慕節(jié) ”,“Seaweed roll”等正確率很低,分別為1.9%,2.5%,6.8%。

      3. 文化寫作及格率很低,總分20分,平均分為5.68,及格率才達到8.7%。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成績、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成績和文化寫作成績的皮爾遜r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各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漢文化-文化寫作=0.589,p<0.01;r少數(shù)民族文化-文化寫作=0.309,p<0.01;r漢文化-少數(shù)民族文化=0.441,p<0.01),說明漢文化詞匯翻譯成績、少數(shù)民族詞匯翻譯成績高的學生寫作成績也高。很顯然,學生的文化寫作能力與學生文化詞匯的翻譯能力密切相關。

      (三)民族身份對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影響

      使用非參數(shù)Mann-Whitney U檢驗方法對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中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測試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中國漢文化詞匯翻譯、少數(shù)民族文化詞匯翻譯、英語寫作能力等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都很欠缺。

      五、結束語

      本研究基于所得啟發(fā)性的發(fā)現(xiàn),將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實踐參考。

      首先,師生應正確樹立中華文化的理念,并加強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民族高校的師生要熟知并弘揚少數(shù)民族文化,進而提高文化素質,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才顯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合理使用現(xiàn)有教材中的中華文化內容,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的精髓[16]。中華優(yōu)秀文化要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旨在不同民族文化精華,包括少數(shù)民族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現(xiàn)有的教材,還要借鑒吸收英語文化,以多元文化的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認知、能力、情感目標確定具體內容,并使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內容的選擇上,以主題為導向,在精讀、視聽說、閱讀等教學模塊中挖掘中華文化元素,并系統(tǒng)地添加文化內容。例如,在精讀口語模塊以人際關系為主題的單元,分析西方文化中獨立、冒險等文化精神的過程,引出中華文化元素,教學中可納入中庸、朝鮮族禮儀等文化內容,讓學生感知不同文化的差異并重視其價值,學會互相包容和欣賞。

      然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英語表述的熱情,加強不同文化間溝通和融合。課堂中可采用中華文化詞匯擴展,文化欣賞和討論,翻譯中華文化相關經(jīng)典句子或段落等活動。在教學媒體方面,利用慕課、微課、超星、云班課等平臺豐富課程與學習資源,在多模態(tài)環(huán)境中使學生探究深層文化內涵,增加學生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的機會。

      最后,中華文化知識和技能的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需定期適當進行測試。確定學習成效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量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分、問卷、座談、學習日志等記錄方式。

      總之,英語教育應幫助學生加強中華文化的意識和理解,掌握相關文化知識和技能,才能以英語為媒體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以及中國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5)64號.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田聯(lián)剛,趙鵬.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關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格局中的地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5(01):1-6.

      [3]崔朝暉,楊玉.文化多元背景下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實證研究——以攀枝花學院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A2):103-106.

      [4]全紅.延邊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方案(摘要)[J].東疆學刊,2018(3):2,111.

      [5]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6]張為民,朱紅梅.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A1):34-40.

      [7]侯俊.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調查研究[J].大學教育,2013(10):43-45.

      [8]韋秋杰,李紹波,雷炎炎.對旅游專業(yè)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調查研究[J].社科縱橫,2009(9):174-175.

      [9]杜鳳秋,李靜.英語專業(yè)學生地方文化輸出能力初探[J].湖北社會科學,2011(8):178-180.

      [10]劉靈巧.大學生地方文化英語表達力的實證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2):1-5.

      [11]郭平,張廣穎,秦金紅.山東高校大學生齊魯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13):286-287,299.

      [12]程家惠,張明宏,麥明耀.大學英語中少數(shù)民族文化導入教學的調查分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2(5):676-678.

      [13]龔斯琴,魏鑫余.蒙古族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05-107.

      [14]吳丹.高校蒙古族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之“母語文化失語”現(xiàn)象與對策研究[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6(3):122-125.

      [15]廖華英,陳鳳.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7-71.

      [16]羅玲.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有機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5(21):51-53.

      猜你喜歡
      少數(shù)民族文化雙一流中華文化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中國共產黨傳承發(fā)展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實踐述論
      新媒體傳播環(huán)境下貴州黔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研究
      武陵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文化生態(tài)旅游資源研究
      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在網(wǎng)頁設計中的運用探討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晋州市| 龙海市| 郓城县| 万宁市| 陵川县| 商丘市| 教育| 高州市| 桦南县| 志丹县| 洪泽县| 佛坪县| 民丰县| 和田县| 陇川县| 赤水市| 宿迁市| 青海省| 陕西省| 南乐县| 嘉黎县| 三原县| 桃园市| 辽源市| 枣阳市| 聂荣县| 武功县| 徐闻县| 长岭县| 凤城市| 奉节县| 洪雅县| 海丰县| 武陟县| 天津市| 盐津县| 临沧市| 丘北县| 高雄县| 大厂|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