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娟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涵蓋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它們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在英語教學中,應關注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倡導英語教學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學習途徑,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感悟和運用語言。英語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是融入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顒硬粌H限于課堂,還可延伸到課堂之外。它應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聯(lián)系,以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fā)展(教育部 2012:27)。因此,教師除了講授課本知識內容外,還應注重將課外延伸作業(yè)和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其實踐能力,做到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話題、語言功能及語言結構等個性化地設計實踐作業(yè)。實踐作業(yè)以培養(yǎng)綜合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作思維等優(yōu)勢受到眾多專家和一線教師的認可。實踐作業(yè)可以將學生帶到廣闊的生活實踐中,是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與提升英語語用能力的重要載體。
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凸顯了學與教過程的整合性、學與教時空的開放性等特點。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的選擇首先要具有生活性和實踐性。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教師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課程內容主題化、主題內容問題化、問題焦點生活情境化、生活情境問題化、問題焦點思維化。目的是使學生提升語言能力,塑造文化意識,培養(yǎng)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習能力。
要設計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語言能力是借助語言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學生通過整合聽、說、讀、寫、看等語言技能并經(jīng)由語境和語篇來表達意義。語言能力在實踐中養(yǎng)成,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言實踐,發(fā)展并提升語言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微課和慕課等新型教學資源使學生的學習觀、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因此,教師可以布置設計/制作微課、視頻或PPT學習匯報等實踐作業(yè),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其語言實踐能力,激發(fā)其運用語言的興趣。課堂上學生通過匯報展示,掌握了英語語音、語調、停頓等基本口語表達技能和演講的基本要領。
【案例1】微課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
在復習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八年級(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和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兩個單元的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語法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利用家庭聚會、日?;顒踊蛏钗锲罚瑢⒃赨nit 3和Unit 4所學的語法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制作成微課作業(yè)。如有的學生比較了不同尺子的長度、不同教材的價格、不同魔方的大小和玩法難易程度,運用了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做到了學以致用。
這一實踐作業(yè)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學生上交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有觀察、有思考、有探究、有對比、有感悟,真正讓英語走近了生活。這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了他們的歸納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邏輯性思維、評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同時,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情境”(situation)這個概念最開始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托馬斯(Tomas)等人提出來的,認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將語言知識運用于真實生活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只有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學生才能通過跨文化環(huán)境親身體驗現(xiàn)實的文化,完成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構建。文化意識包含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只通過說教和貼標簽的形式完成。對于英語教學來說,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順應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習活動情境化,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策略。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為有生活價值的學習而教,能夠使學生樂意學,同時提升他們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塑造他們的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案例2】體驗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
體驗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把知識內化。例如,在講授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制作水果沙拉或三明治的實踐作業(yè),第二天在班級一邊展示一邊用英語介紹制作水果沙拉或三明治的步驟。學生需要上網(wǎng)查找制作過程,鍛煉了搜索信息的能力,了解了西方國家食物的制作方法,同時塑造了跨文化意識,提升了文化意識。學生課上進行展示、介紹時,鍛煉了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對于學生來說,這些食物他們很熟悉,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因此其他學生能帶著極大的求知欲和積極性開心、放松地學習,不僅做到了寓教于樂,還激勵他們今后將英語作為一把鑰匙去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在生活中大膽實踐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展示的學生立足本單元主題的真實情境,運用主題語言進行表達,體現(xiàn)了“用語言做事”“用語言建構社會文化意義”的目的。
蘇格拉底曾說:“我不能教會一個人如何去思考,但我可以讓他進行思考?!彼季S活動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可以觸發(fā)學生的原始想法,驅動他們的思維運轉,促進他們整理、加工其學習成果。閱讀是一種交流活動,讀者在與文本的互動中創(chuàng)建意義(Siberstein 1994)。教師可以利用導圖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展開思維活動,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進而構建語言內部結構的抽象概念和邏輯關系,使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比較、推理等思維方法真正得到運用,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品質,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其形成終身發(fā)展和適應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奠定基礎。
【案例3】總結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
總結型作業(yè),即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整理、歸納。以人教版(Go for it?。┏踔小队⒄Z》八年級(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ction B 2b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為例,教師讓學生將閱讀文本梳理成思維導圖。學生作品如下:
該思維導圖將文本分為 Facts,Opinions,Instructions三大部分,其中Opinions又包含Time,History,Reason,Way,Main dish幾個小方面,Instructions則談到了火雞的制作過程。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冗長的信息進行整理、加工,使用熟悉的詞匯、圖標、圖像,利用一些關鍵詞匯和核心句型把握文章的脈絡,形成了知識網(wǎng)絡。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通過制作思維導圖,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其思維品質。
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關鍵能力,不僅包括學習方法、學習策略,還包含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的一些認識和態(tài)度。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搜索信息、調查探究等活動,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進行信息處理、知識加工,整合和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增強了動手實踐的能力,提高了認識,促成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調查探究中,學生的思考不斷深化,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不斷提高。
【案例4】調查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
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和Unit 4兩個單元的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語法知識為例,教師設計了以下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完成一份以“The Best Movie Theater in Xiasha”為話題的手抄報。要求學生運用在Unit 3和Unit 4中學過的比較級與最高級語法知識,對杭州下沙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或所在社區(qū)的電影院進行調查,并詳細介紹每個影院的優(yōu)、缺點,可從影院的桌椅舒適度、影院的音效和票價等方面進行對比,選出最佳影院。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看電影,對這一實踐作業(yè)并沒有產(chǎn)生畏懼心理,又因為剛學習了比較級與最高級語法知識,能促使他們在特定的語境中感悟和運用所學英語知識。
教師布置的這一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將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學生在比較、分析與綜合中積極思考,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調查探究中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語用能力,真正使英語學習在用中學、學中用,走出教室,面向社會實踐,提升了學習能力。
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有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激發(fā)其學習的內驅力,使其最終適應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目標。教師在設計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時,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紀念日、社會活動等,將其化為英語教學中可利用的素材,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對事件或人物進行分析和研究,將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真正地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在布置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時,教師必須根據(jù)具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適合學生的、符合單元主題的、與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實踐作業(yè),達到學以致用的實踐目標。
實踐性作業(yè)和探究性作業(yè)等開放性作業(yè)的設計能幫助培育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范莉2019:86)。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立足單元主題,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作業(yè),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產(chǎn)生成就感,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提升語言能力、塑造文化意識、培養(yǎng)思維品質和發(fā)展學習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體現(xiàn)。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要大膽嘗試,勇于借鑒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yè)設計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正有助于提升他們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且受其喜愛的作業(yè),著重突出作業(yè)的趣味性、實踐性與層次性,以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