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
過去10年我面試過將近2000個年輕人。10年過去,有的人依然保持很好的狀態(tài),這種人基本沒有到達職業(yè)天花板。如果要總結他們相同的特質(zhì),我認為有五點: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這里說一個反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對新技術和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非常依賴于別人。當他想要實現(xiàn)一個功能,需要有人幫他做后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他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后端、算法都去掌握,或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么很多調(diào)試分析,他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
最初創(chuàng)辦今日頭條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shù)。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么可能做得到?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只有樂觀的人會去相信,會愿意嘗試。
我加入酷訊時也是這樣。那家公司當時想做下一代搜索引擎(最后也沒做成,只做了旅游的垂直搜索)。當時我很興奮,雖然自己沒有把握,但很努力地學習相關知識。我覺得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會對我很有幫助。
第三,不甘于平庸。
我大學期間的同學、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和成績都比我好。但10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覺得他應該能做得很好,但他卻沒有做到。
為什么我把他們與“甘于平庸”放在一起呢?因為他們中很多人的目標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他們可以購買經(jīng)濟適用房。
如果自己不甘于平庸,希望做得非常好,其實不會為這些東西分心。如果一個人一畢業(yè),就把目標與這些事綁定在一起,他的行為會發(fā)生變化,變得不愿意冒風險。
不甘于平庸很重要。不平庸并不是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很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十年后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有兩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年輕人,素質(zhì)和技術都不錯,也都挺有特點。我當時是他們的主管,發(fā)現(xiàn)他們在工作中的狀態(tài)不盡如人意。他們始終認為其他同事比他們做得差。其實不然。他們確實可以算是當時招聘的同事里不錯的人才,但他們誤以為自己是最厲害的。
很多基礎工作,比如做調(diào)試工具,他們不愿意做;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們配合得也不好。他們本來是資質(zhì)非常好的人才,人很聰明、動手能力也強,但沒有控制好自己的傲嬌情緒?!安桓视谄接埂笔且獙⒆约旱哪繕嗽O得很高,“不傲嬌”則是踏實地對待現(xiàn)有的工作。
在公司的眾多人才中,也有我原來覺得一般,后面卻超出我預期的。當時我們從應屆生中招聘了一位做產(chǎn)品的同事。大家都覺得他不算特別聰明,就讓他做一些輔助工作?,F(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一家市值十億美元的公司副總裁。
他的特點就是肯做、負責任,從來不推諉,只要他有機會承擔的事情,他總盡可能地做好。他去了那家公司后,將一個用戶量不到10萬的邊緣頻道漸漸做起來,并越做越好。由于這是一個邊緣頻道,沒有配備完整的團隊,他一個人承擔了很多職責,也得到了很多鍛煉。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么專業(yè)、公司、職業(yè)、發(fā)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左右。上面一些例子,也都涵蓋了這一點。比如當時很多人愿意去外企,不愿意去新興公司。2006年、2007年那兩年,很多師弟、師妹向我咨詢職業(yè)選擇,我建議他們?nèi)グ俣?,而不要去IBM、微軟。但很多人都是出于外企名氣大、薪酬高的短期考慮而選擇了后者。
盡管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短期薪酬差別并不重要。但能有這樣判斷力的人,并不多。
(作者系字節(jié)跳動創(chuàng)始人)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