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琳
摘要:宣傳傳統(tǒng)神話角色,弘揚中華文化。分析句芒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造型形象,總結其演變過程。以游戲和動畫的角色設計為例,分析該角色的不同時代特點。得到句芒形象演變的特征。該角色的形象演變可為中國其他神話角色的造型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句芒 民族文化融合 神話古籍 形象演變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06-0045-03
Abstract: In order to publicize the role ot Chinese traditional mythology charactersand promot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hape images ofMang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image evolutionTaking the role design of game and anim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le in different times.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evolution of the image of Mang The image evolution of this role can provide referencefor the shape design of other mythical roles in China
Keywords: GouMang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cient books of MythologyImage evolu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引言
句芒,被譽為“春神”。在《淮南子》《山海經(jīng)》《呂氏春秋》等古書典籍里對其形象都有記載。他多以“鳥身人面”的形象出現(xiàn)在歷史上。句芒的具體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上,隨著考古挖掘,更多含有“芒神”形象的畫像磚和圖紋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之中。隨著歷史的更迭,句芒這一掌管草木、農(nóng)業(yè)的春神角色形象在歷史的潮流中時隱時現(xiàn),甚至還一度銷聲匿跡。本文通過對句芒形象的演變分析,結合現(xiàn)在數(shù)字媒體手段呈現(xiàn)的芒神形象,來分析我們應如何結合現(xiàn)在的媒體手段更好地宣傳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形象,使這些富有民族特點,帶有民族精神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一、歷史發(fā)展中芒神的角色形象演變
(一)古書文獻中的形象記載
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族信仰,在不同的民族信仰之下便產(chǎn)生了不同的神話角色形象。正如希臘有奧林匹斯眾神,在中國也有屬于自己的神話體系,而在這個體系之中鮮有人知的神話角色還有很多。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關于句芒的形象記載較為零散,例如《禮記·月令》“其帝大眸。其神勾芒”。鄭玄注日“句芒,少嗥氏之子日重,為木官”。朱嘉注“大白皋伏犧,木德之君。句芒,少眸氏之子。日重,木官之臣,圣神繼天立極,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通過這幾句的描述可知,句芒是輔佐青帝太嗥的大臣,掌管樹木的發(fā)芽生長。但在這些古文獻中,并未對句芒的形象進行描寫,所以這位“木神”到底是何容顏無從得知。但在《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中則對句芒的形象進行了描寫,“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通過查找各種古文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句芒有著多重的身份,像是一位萬能的神。但所有的古籍文獻似乎都在側重于定義句芒的身份地位,通過《山海經(jīng)》的描寫才對句芒的形象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
(二)歷史文化中的形象演變
句芒的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江蘇連云港將軍崖的巖畫上。該處巖畫是距今四千多年前少吳部落的文化遺存,是對東夷部族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自然崇拜的記錄。將軍崖巖畫被定義為最早記錄農(nóng)耕生活的巖畫,尤其是在A組巖畫中,有很多代表農(nóng)作物形象的圖紋,以及狀似人臉的圖紋形象。在這組巖畫中還發(fā)現(xiàn)了歷史上最早的句芒形象。如圖1右上角所示,有一個面型正方的形象像是懸于天空之上,而這一形象也符合《墨子,明鬼篇》中對于句芒形象的記載,“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穆公再拜稽首,曰:‘敢問神名?曰:‘予為句芒?!痹谶@段古文中描寫的是秦穆公在廟堂里見到一位長著鳥的身子,穿著白衣帶著黑帽,臉形正方的神往廟堂內走,秦穆公害怕想要逃跑,這位神仙便張嘴說“莫怕,我是句芒”。而A組巖畫上的人物形象便符合“面狀正方”的特點;再加之該組巖畫記錄的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配合上句芒主管農(nóng)耕和作物生長的職能,有關專家便推測出,這也許就是歷史上關于芒神最早的形象記錄。
繼發(fā)現(xiàn)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上有疑似句芒的早期形象之后,在淮陰市高莊戰(zhàn)國墓出土的銅匝、銅箅上也發(fā)現(xiàn)了句芒的形象。如圖2,在挖掘出的銅匝殘片上,可以看出這組刻畫的圖像主要記錄的是山林間奔走的鳥獸,在這其中有一個人身鳥頭的怪獸,肩扛九齒橫木。而這一形象與《淮南子,天文訓》中所記載的“東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執(zhí)規(guī)而治春”。相吻合。這句話表明句芒是有法器工具在身的。在該銅匝殘片中鳥首人身的角色造型設計上,同樣也有工具設計。這也許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民對于掌管春耕農(nóng)業(yè)的芒神的造型想象。
隨著歷史的推移,芒神的形象一直延續(xù)著。在徐州沛縣棲山石槨墓中發(fā)現(xiàn)的西王母畫像壁畫中也有疑似句芒形象的造型存在。該墓是西漢末期的一座夫妻合葬墓。“外側畫像右方刻畫了競技、建鼓、鳥首人身、馬首人身、人首蛇身、三足烏和九尾狐等物像,左邊刻畫一樓閣,樓下有一鳥銜食,樓上有一戴勝婦人憑幾而坐,幾上放一鼎和一盤(應為酒樽和耳杯)。[17]通過圖3中所轉描的壁畫內容可以看出,在畫面的右方有四位站立作揖的角色形象,其中的第三位是鳥首人身,而根據(jù)《墨子·明鬼篇》的記載,秦穆公在廟堂遇到句芒,并且句芒還賜給了他十九年的陽壽,從中可以看出芒神還有添壽祈福的神職。而此壁畫描寫的就是西王母坐于高臺之上,眾神向其獻禮,并且擁有這種形象和神力的神在古文獻中并無其他記載,因而推斷出是句芒。
同樣,在陜西神木大保當發(fā)掘的東漢墓葬中也有句芒的身影。據(jù)考古學家考證,位于M11號墓的左側門柱上刻繪的畫像便是句芒。該形象符合《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中對于句芒的描寫,“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并且在《淮南子,天文篇》中也提到句芒和蓐收執(zhí)規(guī)矩而治春秋,這些都與該石柱上所繪內容大體吻合,“畫面左側為—人面、人身、鳥足、獸尾神像,頭戴冠,上播三羽,羽毛涂墨彩向后飄揚,冠紅色,似為紅色織物纏于頭頂,兩根黑色冠纓翹于頸后。方臉,面涂粉彩,五官以墨線勾繪.紅唇,長須。身著紅色寬袖衣。右竹前伸,手持曲尺形矩。胸前以墨彩勾繪日輪,中間徐紅彩,紅彩中央用墨繪三足烏。下身著鳥羽裙,其上有紅、墨彩繪成的橢圓形羽毛,下端及兩側羽毛較長”。[11](圖4)。句芒的形象延續(xù)至東漢時期仍保留鳥的形象特點,不過較之前發(fā)現(xiàn)的句芒形象該石柱上所刻畫的形象在造型上豐富了很多。
三、從民間藝術形象到媒體角色設計
(一)民間藝術中的句芒
立春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的到來標志著萬物復蘇,草長鶯飛,又到了春耕的季節(jié)。中國作為一個由農(nóng)耕文明發(fā)展而來的國家,先民對于立春節(jié)氣十分重視。句芒作為“春神”,在民間便化身為一個可愛的小牧童與黃牛一起出現(xiàn)在年畫中,這種年畫被稱為“春牛圖”。如圖5所示,在圖中,鳥身人首的芒神化身為眉目清秀的芒童在老黃牛后面趕牛前行。在《春牛圖》中對于芒童的角色設計細節(jié)體現(xiàn)在其鞋部設計,“如果是光著腳,則預示來年雨水大,要做好防澇的準備。如雙足穿草鞋,則預示來年大旱,要農(nóng)民作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如一只腳光著,一只腳穿草鞋,則預示來年是不旱不澇的好年景,農(nóng)民們要辛勤耕作,勿誤農(nóng)時”。[5]在《春牛圖》中的芒童皆是一腳穿鞋,一腳赤裸,這表達了農(nóng)民對于春種的美好期待。從這些年畫中可以看出,句芒在民間的形象已經(jīng)完全擬人化,與一般的人類形象沒有很大的差別。掌握萬物生長的“春神”似乎變得更加平民化,更加親切。
與《春牛圖》中的芒童形象不同,浙江衢州郊區(qū)的梧桐祖殿是全國唯一一座供奉“春神”句芒的神殿。但是殿內所供奉的芒神形象卻不是根據(jù)古籍文獻中所記載的形象進行設計雕刻而成,而是根據(jù)當?shù)鼐用竦囊筮M行設計?!靶碌木涿⒌裣袷牵喝四?,鳥身,穿白衣,駕兩條飛龍;手里拿著一個圓規(guī);國字臉,濃眉,鳳眼,柱鼻,大嘴,厚唇,長耳垂肩?!盵4](圖6)。
雖然這座雕像是根據(jù)當?shù)鼐用竦囊筮M行塑造的,但是通過這尊雕像可以看出其造型設計方面仍然受到了古文獻中對于句芒形象描寫的影響,雕像本身還是具有句芒的主要特點。同樣在這座雕像中也看出了中國天神造型的影子,與“四大天王”的造型形象有些相似,這也表達了當?shù)鼐用駥τ诿⑸竦恼J可與敬畏。
(二)現(xiàn)代媒體設計下的句芒
在2007年發(fā)布的游戲《仙劍奇?zhèn)b傳四》中出現(xiàn)了句芒這一角色形象。在這部單機游戲中,句芒的角色設定是守衛(wèi)封神陵的神將。在該部游戲里,句芒可以通過了解進入封神陵的人的前世今生的作為,來對其進行獎勵或是懲罰。這一角色概念也符合《墨子·明鬼篇》中所描述的句芒可以給人添福添壽的神力特點。
而在造型設計方面,通過圖7可以看出,該游戲中旬芒的角色設定仍采用的是“人首鳥身”的造型特點。在擬人化的同時根據(jù)古文獻記載將句芒的雙手設計成鳥類的爪子,并且結合鳥類雙足的特征,沒有給游戲中的句芒設計雙腿,而是御風而行。同時,龍的元素也并沒有完全在角色設計中消失,在句芒衣服下擺的設計上融入了龍鰭的元素身上的盔甲設計中也有龍鱗的紋樣。在游戲中旬芒掉落的物品是神木影羽和扶搖仙果,其裝備設定也符合文獻中對于句芒“春神”和“木神”的設定。但在游戲中句芒的武器被換成了絕影刃,這與《淮南子》中所述“執(zhí)規(guī)而治春”不相符,但這也可以理解為是為了游戲畫面效果和體驗效果更加絢麗和刺激而做出的改變。
《大魚海棠》在2016年終于實現(xiàn)了它的“十二年之約”。這部融合了中國古代眾神的故事當然不會缺少句芒這一重要角色。句芒在《大魚海棠》中代表“木”的元素,其對照參考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木正月句芒”。通過圖8可以看出,在《大魚海棠》這部動畫電影中,句芒被賦予了更多擬人化的特點,在造型的總體特征上與人類更加接近。在衣袍的設計上采用的是春天的大片碧綠與點點赤紅和白色組成的纏帶點綴在衣袍上,這寓意著白雪褪去,萬物復蘇,春天來臨。衣袍袖子的設計采用了中國漢服中的寬袖,這一設計也符合句芒“東方之神”的身份特征。句芒身后背著一塊春木,這與其“木神”的形象極為符合,掌管時間草木,主導萬物的復蘇。頭飾以燕子為造型,燕子在古時為神靈之鳥,是報春之鳥。燕子歸來帶來春意,帶來生機,這與句芒掌管春季草木復蘇寓意吻合,并且結合句芒在古文獻中“鳥身人首”的特點,該造型設計中不再延續(xù)鳥身或是鳥首的造型元素,而是將這一造型特點融入在頭飾設計中,燕子的形象既含有鳥圖騰元素,又寓意春歸,一舉兩得。
三、角色形象下所隱含的民族文化
(一)圖騰崇拜中的民族文化融合
東夷,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各部落的稱呼,也是漢族的族源之一。東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約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歷經(jīng)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載者。連云港將軍崖巖畫被考古學家定義為原東夷部族所留下的對于其生活的記載圖像。其中在A組巖畫中出現(xiàn)的方臉人物形象被推測為句芒最早的形象,也是因為東夷部族擁有以鳥為圖騰的圖騰文化崇拜。圖騰是人類早期對于自己一種懵懂而又神靈化的歸屬感的信仰?!蹲髠鳌氛压吣晁涊d的“以鳥命官”,“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嗥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族少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于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盵13]這些部族一起由少嗥部領導,組成了一個更大的部族,他們共同信仰鳥圖騰,而少嗥則屬于東夷族的文化。這種對于鳥圖騰的崇拜就反映在了連云港將軍崖巖畫上,再加之神話中所講,句芒是東方上帝青帝太嗥手下掌管樹木發(fā)芽生長的神,因此在將軍崖巖畫上出現(xiàn)疑似句芒的圖像是有據(jù)可依的。
從商周開始,中國大地上便連年征戰(zhàn)不斷。戰(zhàn)爭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討伐戰(zhàn)爭中,東夷部落被滅,東夷部族的人民在流亡中逐漸融入到華夏部族的生活當中。隨之而來的便是文化與信仰的融合,句芒作為“春神”的身份也被華夏部族所接受,這就帶來了句芒形象的再次演變;成為《山海經(jīng).海外東經(jīng)》中所描寫的“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的形象。華夏民族所信仰的圖騰是龍,當戰(zhàn)爭帶來了文化融合之后,為表示華夏部族擁有絕對的統(tǒng)治權以及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懷,便在句芒原有的形象上加上了兩條龍。這種句芒形象,成為東西兩大部族融合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華夏民族春神信仰的代表性符號之一,也成為一個融匯了多元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個體,是民族融合,共同發(fā)展的產(chǎn)物。
(二)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在中國的熒屏之上,伴隨著童年成長的神話故事是希臘眾神,甚至連美杜莎都成了人們耳熟能詳?shù)慕巧?。但談起中國的神話中存在的神明,卻不能說出—二。
中國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未間斷過。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各大部族分分合合,在文化的交融與貫通中產(chǎn)生了豐富多彩造型豐滿的神鬼形象。而現(xiàn)代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卻對這些一無所知。對于古文獻中所記載的神明形象很少會有人去探知,知道的也僅僅是《山海經(jīng)》這一本,但是在《淮南子》《墨子》《呂氏春秋》《禮記》等古籍中同樣也有對于中國神靈的記載與描寫。
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視覺化手段可以對宣傳中國古代神話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魚海棠》做到了,它將中國鮮為人知的眾神搬到了熒幕之上,當一個角色帶著其獨有的魅力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的時候,就會勾起大家想要探知其角色造型背后所隱含的故事的興趣,這樣角色造型便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古典神話,了解神話中的眾神,了解圖騰信仰的文化,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變遷。這不是玄學或是糟粕,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精神層面的信仰之力。
結論
不同時期的句芒形象在角色造型上有時代個性特點,但總體造型仍是遵從“鳥身人首”的基本設定。這不僅是對鳥圖騰信仰的延續(xù),也彰顯了不同歷史時期下大眾審美的變化。從先秦時期在巖畫中呈現(xiàn)句芒形象,到現(xiàn)代用數(shù)字媒體技術將其還原再現(xiàn),加入更多符合現(xiàn)今大眾審美的元素?,F(xiàn)代媒介的運用可以讓角色形象更加豐滿,使句芒這一形象不僅傳承了傳統(tǒng),也是現(xiàn)今大眾審美的體現(xiàn),從而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鮮時代血液,使之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王踐,吳蕕電影《大魚海棠》的傳統(tǒng)藝術設計元素運用[J]四川戲劇,2019(01):36-138
[2]倪莉《大魚海棠》的圖騰崇拜[J]電影文學,2018(11):124-126
[3]胡艷平試論句芒[D]中國美術學院,2016
[4]劉錫誠春神句芒論考[J]西北民族研究,2011(01):34-50
[5]關楊淺析“春牛圖”木板年畫藝術特色及文化內涵[J]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01):64-66
[6]李洪甫連云港將軍崖巖畫遺跡調查[J]文物,1981(07):21-24+101
[7]王厚宇,劉振永生動流暢詭秘神奇 淮陰高莊戰(zhàn)國墓銅算形器刻紋圖像賞析[J]東方收藏,2013(09):119-121
[8]王立仕淮陰高莊戰(zhàn)國墓[J]考古學報,1988(02):189-232+265-272
[9]肖健一,康寧武,程根榮,尚愛紅陜西神木大保當東漢畫像石墓[J]文物,2011(12):72-82+1
[10]周錦屏“句芒”——破譯“天書”的人文密碼 兼論將軍崖巖畫與上古天文歷法上海大學研究生課程考試論文[J]長江文化論叢,2007(00):1-16
[11]王煒林,邢福來,康蘭英,李崗,孫周勇,徐雍初陜西神木大保當?shù)?1號、第23號漢畫像石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97(09):26-35+97+1-2
[12]夷文,尹飛,萬發(fā)真臨沂開發(fā)區(qū)建起東夷文化博物館[J]孫子研究,2016(03):127
[13]劉洪波淺談東夷族的鳥圖騰崇拜[J]史前研究,2013(00):297-301
[14]郭博文青年設計師應如何應對技術變化[J]設計,2018,31(1):39-40
[15]張英.設計時代中藝術與設計關系演變的研究[J]設計,2018,31(1):50-51
[16]許哲淺談藝術動畫設計中傳統(tǒng)藝術元素的應用探究[J]設計,2018,31(1):126-127
[17]劉輝沛縣棲山石槨墓中的“西王母”畫像管見[J]四川文物,201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