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芳
廣東省四會市中醫(yī)院口腔科,廣東四會 526200
口腔正畸以力的作用施加在牙齒與頜骨使其回移動至預期位置,同時支抗抵抗矯治力反作用實現正畸治療[1-2]。因此支抗是提供牙齒矯治力的基礎,能夠對口腔矯正的成功率產生明顯的影響。傳統(tǒng)口腔正畸治療多以牙齒作為抗基,但由于牙齒易移動效果不甚理想。新型口腔正畸技術微型種植體支抗,操作簡單、體積小、植入部位靈活,可有效解決因牙齒易移動等問題造成的正畸效果不理想[3-5]。
納入標準:安氏Ⅰ類錯頜畸形,伴有牙列輕度或中度擁擠;行X 線攝影檢查符合口腔正畸治療指征;行支抗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支抗治療禁忌證;伴有口腔其他牙齦牙齒問題。經患者知情同意,并在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與監(jiān)督下實施。將我院2017 年4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口腔正畸患者30 例設為微型組,男13 例(43.33%),女17 例(56.67%),年齡16 ~28 歲,平均(19.3±1.1)歲。并選取同期采取傳統(tǒng)正畸方法進行口腔正畸的患者30 例設為對照組,男13 例(43.33%),女17 例(56.67%),年齡16 ~28 歲,平均(19.1±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傳統(tǒng)正畸:上頜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處帶環(huán),上口外弓制作口外支抗并每天佩戴超過14h,聯合橫腭桿加強支抗治療,佩戴時間保證每日>14h,牽引力在200 ~300g。
微型組微型種植體支抗:濃替硝唑漱口(江蘇晨牌藥業(yè)有限公司,H20103473,規(guī)格0.2%×100mL)局部麻醉,黃銅絲分開牙齒標記植入部位。檢查牙根的位置和形態(tài)以及植入部位相鄰的組織結構,對口腔拍攝全景照片,拍攝根尖片,植入微型種植體。如壓槽處有黏膜,植入時應將黏膜切開,這樣可以避免在植入的過程中將軟組織卷入。微型種植體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偏向牙根方向2 ~3mm 處,植入角度應略微傾斜,保持植入角度和骨面的垂直。手術后拍攝根尖照,確認牙根與微型種植體的關系。后服用抗生素保持口腔衛(wèi)生。復診1 次/月,根據實際情況予微型鈦釘加力。取出時不需對創(chuàng)口行處理。
牙齦情況包括:(1)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探針輕劃牙面,按照菌斑的量和厚度進行打分,0 ~ 3 分,分數越高菌斑越明顯。(2)探診后齦溝出血指數(sulcularbleeding index,BI):觀察牙齦的形狀和顏色,鈍頭牙周探針輕探齦溝,觀察出血情況。分值分布0 ~5 分,分值越高出血越嚴重。(3)牙齦指數(gingival index,GI)檢查每顆牙的牙齦,分值分布0 ~3 分,分數越高,牙齦情況越差。咀嚼功能包括:(1)咬合力:將咬合測試片置于下頜第1 磨牙,囑患者以2 秒1 次的頻率連續(xù)用力咬合10 次,取咬合力最大的3 次計算平均值,采用MCF-8701 型咬合力測定儀測定。(2)咀嚼效率:取稱重后為2.0g 的花生,囑患者左、右側各咀嚼20次,收集咀嚼后、漱口后吐出物、牙面窩溝內殘留物,加蒸餾水充分攪拌篩子過濾,烘干稱重,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即為咀嚼效率。正畸臨床效果:(1)正畸結果判斷:患者在治療后獲得較高的咬合舒適度,無明顯牙齦疼痛,牙齒健康、顏色、美觀度、鄰接關系等情況較好為治療成功,反之為失敗;(2)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軟組織浮腫、口腔不適與口腔感染。
本研究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相關研究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PLI、BI、GI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經治療后微型組患者PLI、BI、GI 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情況比較,分)
項目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PLI 微型組(n=30) 2.25±0.16 0.23±0.07 63.352 0.000對照組(n=30) 2.23±0.17 0.96±0.12 33.429 0.000 t 0.469 28.781 P 0.641 0.000 BI 微型組(n=30) 4.12±0.31 0.37±0.09 63.629 0.000對照組(n=30) 4.13±0.27 0.76±0.28 47.454 0.000 t 0.133 7.263 P 0.895 0.000 GI 微型組(n=30) 2.03±0.09 0.23±0.08 81.875 0.000對照組(n=30) 2.01±0.07 1.06±0.22 22.538 0.000 t 0.961 19.420 P 0.341 0.000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咀嚼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咀嚼功能比較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組別 n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微型組 30 77.86±10.68 152.82±20.64 17.667 0.000 0.72±0.06 0.89±0.03 13.881 0.000對照組 30 77.91±10.67 130.51±16.86 14.439 0.000 0.73±0.07 0.77±0.02 3.009 0.004 t 0.018 4.585 0.594 18.229 P 0.986 0.000 0.555 0.000
表3 兩組正畸臨床效果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經治療后微型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微型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3.33%,且微型組患者正畸成功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對于牙齒矯正的首選治療方法為口腔正畸,因此正畸治療是口腔科常規(guī)的治療項目。矯正后會更加整齊,同時還可以改善咀嚼功能,調整牙列不齊、確保牙周組織健康。隨著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正畸治療以達到改善面型、解決牙列擁擠、調整牙咬合關系。而在口腔正畸治療期間,支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種植體支抗癥正逐步由傳統(tǒng)的牙種植體強支抗向新型的微型種植體支抗過度[7-8]。傳統(tǒng)支抗需要采用口外弓、J 鉤等來壓低磨牙、切牙并作為支抗使用,為使支抗不發(fā)生轉移,在設計期間需確??沽υ诙鄠€支抗牙上分散,會出現損傷與不適感,并且口外支抗對患者的面部器官具有一定的潛在威脅,影響配合程度和整體美觀程度[9-11]。微型種植體支抗可以將上述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防止在矯治期間發(fā)生牙齒負向移動。還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和較強的舒適感,微鈦釘種植體支抗體積小,植入位置靈活,對牙齦組織造成的損傷小,患者耐受度較高,能夠突破傳統(tǒng)支抗方法無法應用的牙齒移動類型,拓展了應用范圍,同時能夠避免骨結合,僅需要纖維結合[12-14]。黃敬媛等[15]研究中指出,將接受口腔正畸治療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患者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以及牙齦指數、出血指數、菌斑指數均高于傳統(tǒng)強支抗治療者。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PLI、BI、GI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梢娫诳谇换位颊哒C正前,其牙齒指標水平均較差,多考慮為長期的畸形導致口腔食物殘留腐蝕牙齒造成,因此正規(guī)的正畸治療及其必要。經治療后微型組患者PLI、BI、GI 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梢娫诳谇徽颊咧委熀?,尤其是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后,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牙齒指標水平,減少口腔內牙齒問題。治療前兩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梢娫诳谇换位颊哒C正前,其咬合力、咀嚼效率較差,多考慮為長期的畸形導致,因此正規(guī)的正畸治療及其必要。經治療后微型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娫诳谇徽颊咧委熀?,尤其是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后,可明顯改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微型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3.33%,且微型組患者正畸成功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見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療后,尤其是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后,較傳統(tǒng)正畸方法,可獲得較高的成功率,減少了因為牙齒移位造成的正畸不成功與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治療口腔正畸的患者中,采取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牙齦情況,改善咀嚼功能指標,提高正畸成功率,減少正畸過程中的不良反應。